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2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茶树龙井43品种的后期花蕾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然后进行RT-PCR得到cDNA第1链。同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茶树花粉特异蛋白基因CsPSP(DQ887753)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进行PCR反应。将扩增后的基因片段插入pBI121表达载体中,并测序。结果表明,插入pBI121载体的片段长度为318 bp,与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后一致性达到99.02%,说明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52.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阐述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涵义及其构建的重要意义,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实际,提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3.
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撒施、沟施和沟施覆膜3种施肥模式及沟施覆膜下氮肥施用量对茶叶品质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和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施覆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沟施次之,撒施效果最差。与沟施相比,沟施覆膜下茶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升2.24%、7.26%、14.68%,茶多酚下降1.88%,芽叶密度、芽叶长度分别提升8.50%、8.15%;土壤表层和深层pH分别下降8.16%和5.30%,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87%、26.74%、17.95%、34.69%、25.42%,深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38%、28.22%、25.64%、15.34%、17.97%。比较沟施覆膜下45 kg·hm-2、60 kg·hm-2、75 kg·hm-2、90 kg·hm-2 4种施氮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以及土壤肥力提高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和茶园土壤肥力增加,但施氮75 kg·hm-2与90 kg·hm-2处理的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沟施覆膜条件下施氮肥75 kg·hm-2即可满足茶园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54.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茶树花蕾发育基因差异表达片段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相似文献   
55.
茶树胚胎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石蜡切片系统观察研究了茶树胚胎发育过程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中4个小孢子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胚珠属薄珠心胚珠,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胚在发育过程中无明显胚柄。  相似文献   
56.
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植物紫黄素脱环氧化酶(VDE)基因序列,以其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与3′/5′-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茶树(Camellia sinensi)中克隆出VDE的全长cDNA,长度为1632bp,分析表明,该序列的5′-端和3′-端的非编码序列长度分别为61bp和140bp,开放阅读框为1422bp,编码473个氨基酸。其转运肽长度为132个氨基酸。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莴苣,菠菜及烟草的同源性分别为83.5%。82.7%,82.1%和83.6%。且有3个特殊的结构域;半胱氨酸富集区,脂肪结合蛋白特征区和由谷氨酸富集的高电荷区,分析表明,茶树VDE具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次之,而大叶乌龙、迎霜最弱.结果还显示,不同季节的表达信号以春梢最强,秋梢次之,夏梢最弱.  相似文献   
58.
茶树叶片抗寒相关蛋白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茶树叶片采用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并对SDS-PAGE电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现利用改良丙酮沉降法提取蛋白,不仅提取效率高,而且杂质干扰少。电泳结果显示,蛋白条带清晰,数量多。利用这一方法对冷驯化下不同品种茶树叶片抗寒相关蛋白进行了研究,在云抗43和舒茶早中分别发现了与抗寒相关的23 ku下调蛋白和51 ku上调蛋白,获得了满意的蛋白SDS-PAGE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9.
茶园地面覆盖的保温防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厚度的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对照)4种处理,在最冷月份(2009年1月)连续观测覆盖层表面及其对应的地面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研究地表覆盖的保温作用和对茶树的防冻效果。结果表明,逐日最低温度与太阳辐射日总量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其中覆盖物表面最低温度与太阳辐射的相关系数大于覆盖下地表面。观测期间深草、浅草与地膜覆盖的地面最低温度平均值分别为1.2℃、1.1℃和-1.4℃,分别比对照高4.4℃、4.3℃和1.8℃,稻草覆盖的保温作用明显强于地膜覆盖,但稻草厚度差异所产生的保温作用差异不显著。同时观测到,地膜覆盖处理的地表最高温度明显高于对照,而稻草覆盖处理的地表最高温度明显低于对照,不同厚度稻草覆盖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地膜覆盖有明显的增温作用而稻草覆盖没有。进一步观测发现,稻草覆盖处理的茶树冠层叶片冻伤脱落率地膜覆盖对照,但相互间差异不大;而地膜覆盖处理的春茶早芽萌发期最早,稻草覆盖的最晚。  相似文献   
60.
茶树上冰核活性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冻发生时从茶树上分离到1株冰核活性细菌,该菌株在﹣5℃下在2 min内冻滴率达到85%,一个冰核产生需要的细胞数约为5.4×103个,该菌株具有明显冰核活性。对该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判断该菌株为萎蔫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在-5℃条件下,药剂防治效率顺序为:次氯酸钙>Tween80>藏红>亚甲蓝。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拮抗菌,经鉴定该菌株为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