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2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N+诱变选育的茶树新品系"茶农8号"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经N 诱变后的福鼎大自茶种子为原始材料,经系统选种和无性繁殖,育成了综合性状优良的茶树新品系“茶农8号”。经1998-2003年品种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品系春季萌发期较早;绿茶品质佳,尤以香气和滋味表现突出;鲜叶中生化成分含量丰富,比例协调,其中含茶多酚27.89%、咖啡碱4.55%、氨基酸2.01%、茶多糖2.04%、水浸出物50.49%;对倒春寒的抗性较强,抗虫害能力强。  相似文献   
22.
以舒茶早和乌牛早2个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个茶树品种叶片内SO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处理到第10天时均超过了原始水平(处理前),说明低温可能诱导新蛋白的产生;可溶性糖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一直呈增加趋势,处理到第10天时,舒茶早相对原始水平增加了约12.8倍,乌牛早增加了约2.8倍,说明低温胁迫可以促进糖类的合成。根据上述生理指标的分析,以期了解这种生理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NO对渗透胁迫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种子萌发的影响,用2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分别添加0、20、50、100、200和300μmol·L~(-1)硝普钠(SNP,NO外源供体)。结果表明,外源NO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茶树种子的萌发,且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在NO供体SNP浓度为100μmol·L~(-1)时效果最佳。随着外源SNP浓度的增加,茶树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受到了抑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和活力指数均呈降低的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100μmol·L~(-1)的SNP能促进SOD、POD、CAT、APX、GR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推测添加外源NO后,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降低了茶树种子的氧化损伤,从而缓解了渗透胁迫对茶树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以一年生舒茶早(C. sinensis cv.‘Shuchazao’)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和氮素水平对茶树叶片光合作用、叶片含氮量和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形态上,铵硝比例3:1和2:2处理茶树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铵硝比例3:1组叶片含氮量显著高于其他组;铵硝比例2:2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的表达量最高,全铵处理组表达量最低,只有铵硝比例2:2处理组的66.67%。铵硝比例2:2的谷氨酸合成酶基因(GOGAT)的表达量最高,铵硝比例1:3表达量最低,只有铵硝比例2:2组的20%。在氮素水平上,正常氮素营养液培养下,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片含氮量显著高于不含氮和4倍氮处理组;茶树叶片的GS和GOGAT基因的表达量也最高,分别是4倍氮素处理组的1.3倍和2.1倍,是不含氮素处理组的5.2倍和5.0倍。综合来看,茶园施肥需要铵硝配比施肥并适当提高铵态氮含量,同时不宜过度施肥,不仅造成肥料浪费还可能不利于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25.
茶树中提纯总RNA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在克氏一步法分离总RNA的基础上 ,根据茶树叶片生化成分特点 ,做了部分修改 ,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 -半胱氨酸和可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不溶性PVP对提取的RNA纯度、回收率和完整性的影响。分光光度计检测和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证明 :使用本方法并加入 5- 10mmol LL -半胱氨酸或 4 % - 6 %可溶性PVP能提高RNA纯度和 (或 )回收率 ,研磨时加入5% - 10 %不溶性PVP对提高RNA完整性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花粉管通道法对茶树进行dsTCS基因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祁门槠叶群体种茶树植株为受体材料,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茶树咖啡碱合成酶dsRNA (dsTCS)注射到茶花子房中.试验共处理茶花500朵,收获T0种子43粒,加温催芽后出苗38棵,随机选取15棵处理后的茶株和5棵对照茶株,剪取相同部位幼叶,用HPLC测定其咖啡碱含量.检测结果为,处理后的15棵茶株,其平均咖啡碱含量均低于对照茶株,初步表明经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dsTCS部分抑制了茶树体内咖啡碱的合成.  相似文献   
27.
【研究目的】以皖麦48和扬麦87158两个小麦品种的转bar基因株系为材料,探讨bar基因在转基因小麦自交后代的遗传表现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涂叶法和PCR法研究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T1、T2的遗传表现,并对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抗除草剂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能稳定表达;遗传分析显示bar基因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产量及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转bar基因小麦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8.
构建了庭荠花芽cDNA文库,用Bcp1作探针,筛选文库。来自油菜cDNA克隆的Bcp1是一种在单倍体花粉和二倍体绒毡层均能表达的花药特异性基因,通过核酸杂交筛选,期望分离出与Bcp1同源性克隆,分析这些基因DNA和蛋白质序列,找出它们具有重要功能的保守序列。  相似文献   
29.
RAPD标记技术及其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江昌俊 《茶业通报》2004,26(3):110-111
RAPD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概述了RAPD反应的原理、优缺点,并阐述了其在茶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检测,亲缘关系鉴定、杂种亲本鉴定、良种鉴别等方面的应用,肯定了RAPD技术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茶树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中获得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 , β-1,3-glu )基因cDNA,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序列,它们与核糖体竞争性地结合pET32a载体上的RBS位点, 造成该基因cDNA在原核生物中很难表达.作者对其中的两处基因序列进行了突变,通过设计PCR引物,利用密码子的简并性,保证了突变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变.使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明显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证明表达产物分子量约75.8 kD,与预计大小一致,并通过水杨酸法对其进行酶活测定,证明其有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