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4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林业   445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244篇
  269篇
综合类   2523篇
农作物   303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1126篇
园艺   493篇
植物保护   16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1.
气候要素对自贡市中稻产量阶段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稻生长过程中受多种气候因子的相互影响,因此描述其产量极为复杂。为了减少气候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全面描述气候要素变化对自贡市中稻产量的影响,笔者运用多要素回归积分法的差分形式,建立中稻气象产量差值模型。该模型综合描述了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对中稻产量形成的阶段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量影响指数,用于衡量中稻生育期各气候因子对最终产量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各气候要素对自贡中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段和要素为3月上旬的温度,可以造成136.7 kg/hm2的产量波动;6月中旬的降水,可以造成163.7 kg/hm2的产量波动;7月中旬的日照,可以造成94.4 kg/hm2的产量波动。5月下旬的温度、7月上旬的降水、3月上旬的日照,也可以造成89.6~131.5 kg/m2的产量波动。  相似文献   
912.
本试验以220株母本为冬枣、灵宝大枣、鸡心枣和大荔龙枣的自然授粉实生后代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的自然裂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实生后代果实抗裂果能力有很大差异,出现超母本现象,筛选出极抗裂和抗裂类型76个。枣实生后代果实成熟期也出现较大分离,分离出早熟、中早熟和晚熟等类型。通过对果实品质和丰产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果个大极抗裂优良干鲜兼用中早熟类型1个,极抗裂优良鲜食类型9个,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类型分别有1、3、1、3和1个。  相似文献   
913.
【目的】研究东京黄檀Dalbergia tonkinensis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间的产地差异,以期初步选出优良种质,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方法】以东京黄檀为研究对象,对引自越南的10个产地47个家系的种子开展形态测定和播种发芽试验。【结果】东京黄檀种子长、宽、厚的变异幅度分别为10.22~15.43、5.76~8.56、1.59~2.56mm;千粒质量变幅为64.90~153.73 g;发芽率最高的是Gia Lai产地,达72.6%,其次是Bǎc Ninh产地,为69.4%,最低的是Huê产地,为30.0%。产地间种长、种宽、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厚宽比、发芽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以种厚和长宽比在产地间的差异为最小;产地内不同家系种长、种宽、种厚等性状的差异显著。产地间种子千粒质量变异远远高于产地内家系间的变异,前者种子千粒质量变异幅度为72.410~139.671 g,后者种子千粒质量变异幅度为76.77~118.11 g。发芽率与千粒质量及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种长和种宽与海拔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京黄檀不同产地可划分为3个主产区。【结论】种子大小及比例是影响种子发芽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东京黄檀种子产地可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914.
高温蒸汽松木颗粒富氢气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自制下吸式气化炉试验系统平台,以松木颗粒为原料,进行不同蒸汽流量及气化温度条件下的高温蒸汽气化试验。试验表明:随着气化温度升高,气化反应程度加剧,碳氢化合物与高温蒸汽的重整反应亦更剧烈。气化气中H2体积分数从气化温度为700℃时的23.38%升高到950℃时的44.79%,提高了近一倍,但由于CO和蒸汽的变换反应在900℃后受到抑制,H2体积分数略微下降,CO随温度升高先减少后增加,CO2呈缓慢减少趋势;蒸汽流量是高温蒸汽气化技术重要影响指标,在气化温度为850~950℃范围内,蒸汽流量由0.3增加到0.9 kg/h时,气化气中H2体积分数由37.06%增长到47.67%,CO变化较为稳定,CO2的含量先降低后上升,CnHm的体积分数呈下降趋势,气化气产率和氢气产率均随蒸汽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特别是当蒸汽流量为0.6 kg/h,气化温度为900℃时,气化气产率和氢气产率分别为2.69 m3/kg和101.8 g/kg,达到试验工况条件下的最大值,此时反应加入的蒸汽量与生物质量的比值约为0.95,为试验较佳工况。  相似文献   
915.
稻田消解沼液工程措施的水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研究稻田消解沼液的能力及消解沼液过程中潜在的水体环境污染风险,该文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取工程措施,监测并分析了稻田主要生育期消解沼液过程中田面水及不同深度下渗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稻田消解沼液的关键时期是施灌后的前3 d,总氮降解幅度达46.67%~78.36%,铵态氮降解幅度达47.52%~85.27%,且穗肥期消解速率大于基蘖期。施灌后3 d内若产生径流造成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风险较大,可采取封闭大田排水口或增加小区田埂高度5~10 cm等田间工程措施,控制地表径流产生量和产生时间,确保安全消解,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减排。2)沼液消解量在200%BS处理(沼液氮量为常规施肥氮量的2倍,即沼液量705.88 t/hm2)以上,基蘖期和穂肥期对周边水体潜在的污染风险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100%BS处理(沼液氮量为常规施肥氮量的1倍,即沼液量352.94 t/h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稍低。因此,稻田工程措施消解沼液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消解方式。3)稻田工程措施消解沼液对下渗水的污染风险主要集中在基蘖期,以铵态氮污染风险为主,硝态氮污染风险较小,污染程度因下渗水深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表明基蘖期稻田每次沼液消解量应控制在211.76 t/hm2以内,穗肥期稻田消解沼液能力较强,污染风险较小,单次消解量低于423.53 t/hm2在该试验的一个稻米生长周期内可视为安全的。该研究结果可为稻田沼液安全消解技术及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减排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16.
鉴定不同居群鹅观草种质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为牧草及麦类作物抗病基因的选取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遗传资源基础。本研究采用田间接种法对来自国内外的34份鹅观草种质资源(野生资源33份,品种1份)进行了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种质资源抗病能力存在多样性。34份鹅观草条锈病的严重度、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1.49%~50.46%,19.85%~74.24%和2.63~37.60,变异系数分别为30.01%,26.54%和49.67%;反应型和发生程度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4和轻发生(1级)至大发生(5级);各病害指标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5个指标综合聚类分析表明:34份材料中,6份高抗(HR,占17.65%)、4份中抗(MR,占11.76%)、17份中感(MS,占50.00%)和7份高感(HS,占20.59%)。34份鹅观草白粉病的反应型、严重度和植株感病率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4,0~60.00%和0~100%;34份材料聚类分析得知:12份高抗(HR,占35.29%)、5份中抗(MR,占14.71%)、11份中感(MS,占32.35%)和6份高感(HS,占17.65%)。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具有较好抗性的材料有ZY 1007和Pr 87-88 344,可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17.
如何提高产气量一直以来都是沼气发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组建模拟沼气发酵罐,并用于研究发酵罐中添加尿素对沼气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尿素的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添加浓度为1000mg/L的尿素可以有效提高沼气发酵基质的利用率,并提高沼气中甲烷含量,该系统中发酵原料总固体(total solid,TS)消耗率提高1.79%,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消耗率提高4.36%,甲烷产量提高8.4%;添加3000mg/L尿素使发酵原料TS消耗率降低1.59%,但是VS消耗率提高2.28%,产甲烷量提高5.4%;添加5000mg/L尿素则会对发酵原料的利用产生抑制作用,TS、VS消耗率分别降低3.04%、3.72%,甲烷产量降低4.2%。本研究结果将为提高沼气发酵效率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18.
甘肃省定西市当归“水烂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烂病是甘肃省当归上发生的一种病害.本试验对水烂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和相似性比对,发现该病原菌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Pseudornonas fluorescens生物型Ⅱ)的序列相似性达99%,其片段大小为1445 bp,编号为ZB1.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岷归2号’(新繁品种)致病力最强,‘岷归1号’(主栽品种)次之,对‘朝鲜当归’(引进品种)的致病力最弱.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能引起当归水烂病.  相似文献   
919.
试验处理为单株施1 kg、2 kg、3 kg生物菌肥,以不施生物菌肥为对照.通过研究'新梨7号'叶片质量、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生物菌肥对'新梨7号'树体营养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株施2 kg生物菌肥可以提高叶片厚度、叶片鲜重干重和比叶重;叶片钾含量以单株施2 kg生物菌肥为最高,每株施3 kg生物...  相似文献   
920.
为将原产澳洲的棉属野生种比克氏棉(Gossypium bickii)具有的子叶腺体延缓形成基因导入栽培种,将亚洲棉(G.arboreum)与比克氏棉(G.bickii)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获得亚比棉异源四倍体,然后再用异源四倍体与陆地棉(G.hirsutum)、海岛棉(G.barbadense)杂交获得具有[ADG]3个染色体组的三种杂种。本研究以三种杂种与其亲本为材料,对参试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采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亚比棉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小于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且变异范围较小,亚比棉的LC/SC值高于亲本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亚比棉×陆地棉和亚比棉×海岛棉的LC/SC值比任一亲本均高。亚比棉的臂比均值最小,核型最为对称,为1A。核型聚类结果表明,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大为0.995 8,核型进化距离为0.004 2,亲缘关系最近。比克氏棉和亚比棉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小为0.648 3,核型进化距离为0.433 4,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