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松墨天牛和中国圆田螺体内纤维素酶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不同pH,温度、反应时间条件下,对松墨天牛和中国圆田螺两种动物体内纤维素酶系的组成和活性进行了分析;在纤维素酶系的3种底物同时存在下,分析了两物种中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松墨天牛和中国圆田螺体内均具有将纤维素降解为简单糖的完整纤维素酶系.松墨天牛体内纤维素酶系中各组分的活性均较中国圆田螺高;在对3种底物同时作用时,松墨天牛体内纤维素酶系活性也高于中国圆田螺,揭示了两物种的纤维素酶系的协同作用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寻求高活性纤维素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2.
以滇中地区磨盘山华山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3种林龄(15、30、40 a)华山松林分中分别设置1 hm2的样地,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等空间结构参数研究其林分结构特征,并对林分胸径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华山松次生林的径级分布特征不同,其中15 a华山松林为"单峰型"的径级分布,而30、40 a华山松林乔...  相似文献   
43.
云雾山和叠叠沟草坡土壤电阻率和含水率空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土质坡面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差异,选择固原黄土区云雾山和石质山区叠叠沟为研究区域,采用多电极电阻仪法,在长约400 m的坡面上设置纵向样线,多点同步连续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和电阻率.结果表明:黄土区云雾山土壤电阻率和含水率的相关性较好(R2=0.78),说明通过测定坡面电阻率推求土壤含水率的坡面变化是可行的.云雾山土壤电阻率沿坡面表现为由坡上至坡中逐渐增大,到坡下部又逐渐减小;而固原石质山区叠叠沟坡面从坡上到坡下电阻率逐渐减小.土壤干层特征方面,云雾山草坡在1~3m土层出现轻度于层,3~4m出现中度干层,6~17m出现重度干层;叠叠沟坡面在3 m土层才出现轻度干层,在6m以及更深层处出现重度干层.  相似文献   
44.
【目的】定量分析土壤优先路径的分布特征,为探究土壤优先流运动及土壤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分形理论,以云南省楚雄市元谋县老城乡苴那小流域4种典型地类(林地、荒草地、农地、园地)为研究对象,在各地类区域内依据地形分别设置4个10 m×10 m或10 m×15 m的样方,利用染色示踪法提取和分析土壤染色特征参数,将染色影响半径分为≤1 mm、1~≤2.5 mm、2.5~≤5 mm、5~≤10 mm和10 mm等5个等级,研究各典型地类土壤优先路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孔隙的关系。【结果】4种地类各个土壤剖面的计盒维数基本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不同影响半径的优先路径连通性以林地发育程度最好,其次是农地,园地最差;同一地类不同半径范围的优先路径连通性从大到小排列,园地依次为1~≤2.5 mm、5~≤10 mm、10 mm、≤1 mm和2.5~≤5 mm;荒草地和林地均为1~≤2.5 mm、2.5~≤5 mm、≤1 mm、10 mm和5~≤10 mm;农地为2.5~≤5 mm、1~≤2.5 mm、≤1 mm、10 mm和5~≤10 mm。4种地类中,荒草地优先路径数量最多,其次是林地和农地,园地最少;荒草地和园地在同一土壤深度上优先路径数量由大到小依次为≤1 mm、1~≤2.5 mm、2.5~≤5 mm、5~≤10 mm和10 mm,林地为1~≤2.5 mm、≤1 mm、2.5~≤5 mm、5~≤10 mm和10 mm,农地为1~≤2.5 mm、2.5~≤5 mm、≤1 mm、5~≤10 mm和10 mm。土壤中大孔隙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孔隙半径为1.5~≤2.0 mm和2.0~≤3.7 mm的大孔隙数量与稳定出流速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优先路径分布具有自相似性,可用分形分析中的计盒维数对优先路径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进行表征;优先流的发生与土壤中大孔隙的分布和数量关系密切,大孔隙分布密集区更易发生优先流。  相似文献   
45.
通过定位监测磨盘山的典型森林植被常绿阔叶林2016年6-9月的大气降雨、穿透雨、叶面积指数等资料,针对林分内各影响因子对穿透雨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2016年6-9月的降雨总量为688.9mm,大部分为低雨强、低历时、中雨级的降雨。通过观测数据显示林内穿透降雨总量为443.7 mm,占总降雨量的64.41%,平均穿透雨的变异系数为44.7%。2)对林下9个观测点的穿透雨量及林木结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大气降雨量与穿透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与其呈负相关关系。3)通过Kriging插值绘制出空间分布图,图像表明雨量较小时各观测点林内穿透雨的大小分布与观测点上方的林木结构有密切关系,雨量较大时穿透雨的分布更随机,规律性较小,受其他随机因素影响更多。  相似文献   
46.
为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典型林草植被根系分泌物种类、成分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银合欢、车桑子、扭黄茅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氯甲烷(CH2Cl2)萃取收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3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进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1)3种植物主要根系分泌物分别有54、53、62种,均包含醛类、醇类、苯酚类、酯类、烷烃类、烯烃类及酸类化合物,但种类和相对质量分数有所差异,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物质均为酸类。(2)在3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下,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pH存在差异,其中,银合欢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pH差异极显著(P<0.01),有机质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车桑子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pH、有机质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全磷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全氮、全钾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扭黄茅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pH、有机质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g...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西南典型红壤土石山区护坡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机制,选取4种景观绿化护坡乡土植物(栽秧泡、星毛金锦香、狗尾草、灯芯草)根系开展单根抗拉实验,对比分析根系力学特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植物根系抗拉能力排序为栽秧泡星毛金锦香狗尾草灯芯草,随根径的增大抗拉力增大,抗拉强度减小。随着根径的增大星毛金锦香、狗尾草、灯芯草根系木质素含量、木纤比逐渐增大,纤维素含量减小,栽秧泡变化相反。4种植物根系抗拉能力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显著相关;星毛金锦香、狗尾草、灯芯草根系抗拉力与纤维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木质素含量、木纤比显著正相关,抗拉强度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木质素、木纤比显著负相关;栽秧泡根系抗拉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与之相反。根系应力-应变曲线初始阶段为线性关系弹性特征较好,当荷载继续增大表现塑性材料特征;根系最大延伸率随根径的增大而减小,最大的为栽秧泡。4种植物单根力学特性均符合水土保持植物要求。  相似文献   
48.
段旭  陈训  赵洋毅 《种子》2007,26(10):82-84
以一年生和两年生马缨杜鹃实生苗作为固定标准株,研究苗木生长规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苗高、地径生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了解苗木各部分生长的相关关系。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形生长曲线,并针对马缨杜鹃各时期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育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9.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土壤的抗蚀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洋毅  周运超  段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11-9313,9317
对贵州省中部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成土母岩(灰质白云岩,石灰岩,长石石英砂岩,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的抗蚀抗冲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2个指标压缩为3个最佳指标。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岩性土壤抗蚀性为:灰质白云岩(43.42)>石灰岩(5.49)>白云岩(2.72)>长石石英砂岩(-34.49);15°、20°、30°3个坡度下的抗冲性显著不同,随着坡度的增加,4种岩性土壤抗冲性显著差异也逐渐增加;4种岩性土壤抗冲性变化规律与抗蚀性吻合,土壤抗冲性强弱与抗蚀性强弱趋于一致。土壤的抗蚀性与抗冲性与成土母岩的性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0.
基于2016年7月使用土钻法采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典型林草植被(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人工林地、车桑子(Dodonaea angustifolia)灌丛地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antortus)草地)下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利用植被生态数量学中的冗余分析法(RDA)和SPSS统计分析法,分析了坡面尺度上各立地环境因子与土壤(0~100cm)水分的相关关系,筛选出影响3种林草植被下土壤水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典型林草植被土壤水分波动程度不同,土壤水分变动范围为14.41%~23.97%,变异系数(V_C)为0.22~0.94,属中等变异(0.1V_C1.0),均值由大到小表现为灌丛地(11.62%)、林地(7.72%)、草地(6.66%);3种典型林草植被各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前2轴的累积百分比变化率均达到93%以上,各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黏粒、有机质、密度、饱和持水量、粉砂、pH值和磷钾对坡面土壤水分影响最为显著,林地受密度、速效钾、黏粒、速效磷、有机质的影响显著,是林地土壤水分主控因素;而灌丛地受饱和持水量、pH、全磷、黏粒、粗粉砂的影响显著;草地则主要受中粉砂、速效钾、黏粒、有机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