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8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澳加F1代荷斯坦母牛(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加拿大奶牛性控冻精)生长发育规律,为其选育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对70头健康的澳加F1代荷斯坦母牛进行0、3、6、9、12、15、17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数据统计。结果得出澳加F1代荷斯坦母牛在犊牛阶段,3~6月龄的体重和体尺增长最快,尤以体重增加最为明显,增重了95.25±9.50 kg;在育成母牛阶段,9月龄以前体重增长最快,其次是胸围、体斜长和十字部高,且各项指标增长均高于育成母牛阶段其他月龄,到15月龄以后体重增加和体尺增长均较为缓慢;澳加F1代荷斯坦母牛体重与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和胸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体重和体高拟合效果最好的生长模型为Gompertz,十字部高和体斜长的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指数相同,胸围拟合效果最好的生长模型为Logistic。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得出Gompertz模型与真实值之间的残差范围较小。综上可得,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澳加F1代荷斯坦...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有机多肽酶活性促进剂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以鲜食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和苏薯8号为供试材料,每个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喷施有机多肽酶活性促进剂(CK)、有机多肽酶活性促进剂栽插前蘸根+栽后40 d叶面喷施(P1)和有机多肽酶活性促进剂栽插时灌根+栽后40 d叶面喷施(P2)3个处理,研究其对鲜食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P1和P2处理生长中后期叶片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蔗糖含量、收获期植株总干重和块根干重均显著高于CK。龙薯9号各处理收获期的侧枝茎和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1和P2处理的主茎下部叶、主茎下部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均显著低于CK;苏薯8号P2处理的主茎下部叶、主茎下部茎、侧枝茎和侧枝生长点干物质分配比例均显著低于CK和P1处理,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高于CK和P1,分别提高8.98%和6.23%。龙薯9号P2处理收获期块根可溶性糖含量与P1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CK,降低5.22%,P2处理的块根淀粉含量显著高于CK和P1,分别提高18.76%和9.23%,干率与P1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4.56%和5.71%;苏薯8号块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各处理无显著差异,且P2处理的块根淀粉含量和干率与P1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CK,其中淀粉含量提高6.13%,干率提高4.51%。2个品种P2处理的块根产量均显著高于CK和P1,其中龙薯9号分别提高30.46%和14.42%,苏薯8号分别提高27.72%和11.69%。综上,施用有机多肽酶活性促进剂有利于提高鲜食型品种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其中P2处理增产幅度最高,其对可溶性糖含量的调控存在品种间差异。本研究为鲜食型甘薯提质增效和生态种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在黄淮冬麦区,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旱地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2010和2010-2011两个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20、150、180和21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旱地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150 kg•hm-2及以下的处理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在150 kg•hm-2基础上增加施氮量,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吸收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氮素吸收量与150 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降低,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升高。施氮量为180 kg•hm-2和210 kg•hm-2,成熟期0-1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50 kg•hm-2处理,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施氮150 kg•hm-2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较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是兼顾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药剂拌种是目前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经室内外试验筛选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是 :瑞毒霉锰锌 5 8%WP和克露 72 %WP。该两种药剂按种子量的 0 .3%分别拌大豆种子 ,其防治效果均达到 85 %以上 ,增产 12 %以上 ,并且对大豆安全 ,是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正常型和徒长型甘薯植株光合产物转运能力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长蔓型品种济薯18和短蔓型品种徐薯32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施氮120 kg·hm~(-2)和240 kg·hm~(-2)3个处理,获得2个品种正常型和徒长型植株,从主茎功能叶光合产物供应能力、茎上部-基部间糖类、氨态氮和K+等渗透物质浓度梯度等方面对正常型和徒长型植株光合产物转运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正常型植株相比,2个品种徒长型植株生长中后期主茎功能叶蔗糖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提高,可输出态(蔗糖)比例(蔗糖/淀粉含量比值)显著降低;主茎可溶性糖含量、基部蔗糖含量和主茎茎上部-基部蔗糖浓度升幅显著提高;生长中后期主茎基部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上部K+含量显著降低,氨基酸和K+浓度降幅显著降低。与徐薯32相比,济薯18随着徒长程度的加重,上述趋势更加明显。在同样氮素条件下,与济薯18相比,徐薯32主茎功能叶蔗糖含量显著提高,主茎上部-基部蔗糖升幅显著减小,基部蔗糖含量显著降低,氨基酸和K+浓度降幅显著增大,表现出较高的光合产物供应能力和源库间转运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明确甘薯徒长机理及甘薯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获得高纯度巴泰病毒(Batai virus,BATV) G1蛋白强抗原性肽段,并建立一种用于检测BATV羊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首先对G1蛋白51个氨基酸编码的189-239位氨基酸强抗原肽段进行密码子优化,基因合成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G1189aa-239aa,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优化表达条件获得大量rHis-G1189aa-239aa肽段,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并用BCA试剂盒进行蛋白浓度的测定。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rHis-G1189aa-239aa肽段进行抗原特异性分析,以rHis-G1189aa-239aa肽段为抗原,羊BATV阳性血清作为抗体,通过方阵滴定优化反应条件,建立BATV间接ELISA检测方法。SDS-PAGE结果显示,rHis-G1189aa-239aa肽段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为24.5 ku,在0.1 mmol/L的IPTG诱导5 h后rHis-G1189aa-239aa肽段表达量达到峰值。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测得蛋白浓度为0.296 mg/mL。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His-G1189aa-239aa肽段特异性较好。以rHis-G1189aa-239aa肽段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5 μg/mL,血清和二抗稀释度为1∶60和1∶10 000。样品D450 nm值≥0.367为阳性,D450 nm值≤0.319为阴性。该方法与山羊痘病毒和布鲁氏杆菌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10%,阳性血清最高可稀释至1 600倍,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利用本方法对云南地区的120份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血清阳性率为21.67%。本研究获得了特异性强和纯度较高的rHis-G1189aa-239aa肽段,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可应用于羊BAT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疫病防控及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鲁中丘陵薄地鲜食型甘薯适宜的栽插方式和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济薯26(J26)和龙薯9号(L9)为供试品种,每个品种设置直栽(S)和水平栽(H) 2种栽插方式,各栽插方式下设置不同栽插密度37 500(D1),52 500(D2),67 500株/hm~2(D3),研究了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可提高两品种生长中后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相同栽插方式下济薯26生长中期侧枝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处理可降低龙薯9号生长后期侧枝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并显著提高两品种生长中期的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直栽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后期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D2处理可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产量。与直栽相比,水平栽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前期D2处理和后期D2和D3处理下、龙薯9号生长中期相同密度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济薯26 D1处理下、龙薯9号各密度下的块根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两品种单株薯重和块根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水平栽+D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掌握防疫质量和免疫效果,科学制定免疫程序,使家禽长期保持有效免疫状态,红河州自2004年开始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HI),每年2次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效果跟踪调查。结果表明,2008—2012年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达92.20%(10806/11719),免疫抗体合格率逐年有所提高;发病率平均达18.05%(3250/18000),死亡率平均达9.5%(1720/18000),发病死亡率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从蛋白水平揭示不同耐旱性甘薯柴根和块根的差异,明确甘薯根系分化和耐旱性生理机制,以耐旱性强的济薯21(JS21)和耐旱性弱的济紫薯1(JZS1)为试验材料,在旱棚内人工控水模拟田间干旱,采用iTRAQ技术开展不同耐旱性甘薯柴根和块根的全蛋白组差异蛋白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甘薯根系差异蛋白2 003个,其中可信蛋白1 716个、动态表达蛋白819个。GO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与柴根相比,JS21和JZS1块根差异蛋白分别集中于细胞质内碳水化合物合成、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与JZS1块根相比,JS21块根差异蛋白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KEGG分析表明,木质素代谢在甘薯根系分化和响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从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烷代谢途径富集的差异蛋白分析中探明,正常条件下,JS21主要通过ADPGase积累淀粉,JZS1不仅通过ADPGase还通过UDPGase积累淀粉;干旱胁迫条件下,JS21块根中淀粉的合成仍大于分解,而JZS1块根中蔗糖的分解大于合成。正常条件下,2个品种柴根中均含有丰富的抗氧化酶;但干旱诱导JS21块根产生过氧化物酶,导致JZS1块根中木质素合成关键酶上调表达。蔗糖合酶是干旱胁迫条件下耐旱性弱的JZS1根系中能量代谢重要蛋白。综上,干旱胁迫条件下,耐旱性强的JS21可通过柴根中已有的和块根中诱导产生的过氧化物酶协同抵御干旱胁迫,而耐旱性弱的JZS1则通过蔗糖合酶维持能量代谢,其块根木质化程度加剧。本研究为甘薯耐旱性品种生理鉴定和耐旱基因发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对比不同ELISA试剂盒评价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苗免疫效果的差异,选取市面上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口蹄疫ELISA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3个免疫不同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苗羊场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3种试剂盒检测不同场口蹄疫O型抗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上,符合率为72.41%~100%;S2试剂盒检测3个场的A型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0%,S1和S3试剂盒各有2个场的合格率低于70%,且3种试剂盒符合率较低,为48.28%~68.97%。结果表明,不同ELISA试剂盒评价口蹄疫免疫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检测A型抗体试剂盒差异显著(P<0.05);3种ELISA试剂盒均可用于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但并不全适合于A型抗体检测。本试验为相关实验室选择合适试剂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