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其行为。研究针对旅游区对生态旅游的模糊认识,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区评价认证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建立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并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了认证评估,认为保护区初步达到了生态旅游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夏季3种生境森林内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生境类型城市森林内空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休闲保健型城市森林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于2015年夏季对深圳园山山麓(SL)、河谷(HG)和山脊(SJ)3种典型生境类型城市森林内的空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进行昼夜24h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3种森林内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深圳园山3种生境城市森林内TSP、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都达到二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其中HG、SJ的TSP质量浓度甚至达到一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120μg/m3);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都达到一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35μg/m3)。2)不同生境林地内各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存在差异,4种粒径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在SJ均为最低(分别为85.51、58.82、14.29、5.13μg/m3);TSP、PM10质量浓度在SL最高(分别为162.19、95.39μg/m3);PM2.5、PM1质量浓度在HG最高(分别为21.76、8.29μg/m3)。3)3种林地内4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总体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的特点,高峰出现在01:00—07:00,低谷出现于11:00—15:00。4)3种林地间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因子存在差异;林内4种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受多种气象因子共同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认为,深圳园山3种生境类型城市森林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健康的森林游憩环境,人们在11:00—15:00进行森林游憩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3.
深圳城市森林声景观对人体心理及生理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揭示城市森林声环境对人的影响,以深圳市城市噪音为对照,将深圳市园山风景区内的鸟鸣声、鸟虫混合声及虫鸣声3种典型的森林声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其与听力正常及心理健康的在校大学生的心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导率等生理指标和愉悦度、兴奋度和语义差异等心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被测试者在听完城市噪声后再听不同的森林声音,均出现心率上升、呼吸频率和皮肤电导率下降的变化,鸟鸣声对呼吸频率以及皮肤电导率的影响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0.68%和52.46%;鸟虫混合声对心率变化的影响最大,变化率为2.21%;心理评价得分上,鸟鸣声的愉悦度(1.52)、兴奋度(0.83)和SD因子得分(0.16)均为最高,人们普遍显示出了对鸟鸣声环境的喜爱;心理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除呼吸频率与兴奋度间未发现相关性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人们更加喜爱具有鸟鸣元素的森林声环境,而对纯虫鸣的森林声环境评价较低。研究结果可望对城市森林声景观评价、对森林声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龙须草对湖南紫色土荒山坡地蓄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紫色土蓄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在湖南省衡阳县选择20o左右的紫色土荒山坡地,设置祼地、自然草地、龙须草地和龙须草与林地复合4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贮水性能及其改良机理.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在紫色土荒山坡地上实行龙须草与林木立体种植1~2年后,土壤容重降低0.09~0.10 g/cm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4.01 %,土壤水分渗透速率提高2.20~2.29倍.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森林鸟鸣和虫鸣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城市森林背景下鸟虫等发声生物群落的活动规律和时空格局,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深圳园山风景区内3处典型城市森林样地(山麓、河谷及山脊)在春季的声音为对象,通过物种识别、鸣叫频率、频谱图分析、声学复杂性指数等手段进行声音信号量化,同时结合环境因子(植被组成与空间结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发声生物群落的活动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深圳春季森林声音景观主要有鸟鸣声、虫鸣声及鸟虫混合声3种声音组成,其中优势的鸟鸣发声群落由红嘴相思鸟、白头鹎、红耳鹎、长尾缝叶莺、棕腹杜鹃和栗背短脚鹎等鸟类组成,虫鸣发声群落主要由蝉、蟋蟀和螽斯组成。从时间上看,日出和日落时段鸟鸣声占主导地位;到夜间鸟鸣声消失,虫鸣成为主导;其余时段则主要为鸟虫混合声。此外,将森林声景与3种森林植被群落特征(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垂直结构及物候)、气象因子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植被空间结构、灌木层物候变化、光照强度在春季对鸟鸣和虫鸣的影响较大;在植被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灌木层物候明显的山脊样地,鸟鸣声和虫鸣声活动最丰富。【结论】深圳春季森林声景观的声音元素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的日内变化。同时,植被群落特征和气象因子对发声生物群落的影响显著。通过研究声音景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能够更充分地了解森林景观特征,为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使市民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  相似文献   
26.
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科学划分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限制旅游开发强度.结合漓江流域的资源与地域特色,从生态环境、旅游接待、社会环境3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静态协调,耦合形成三重矢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毛竹构件含水率及其沿不同梯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毛竹不同构件的含水率及其沿着不同梯度的变化规律,对于预测毛竹构件的含水率和估算其生物量及其碳储量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皖南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毛竹各构件含水率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沿着年龄、海拔和立竹度3个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皖南毛竹不同构件的含水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大的是竹蔸(55.51%),其次是竹叶、竹鞭、鞭根、蔸根、竹秆、竹枝;地上部分的平均含水率(45.76%)略小于地下部分(52.16%);皖南毛竹大部分构件的含水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且与年龄具有很好的幂指数关系(鞭和鞭根除外);各构件含水率与海拔梯度、立竹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密切关系,但在这2者的影响下大致都呈"S"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8.
龙须草种群增长和产量形成的年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移栽密度龙须草种群茎蘖数量年际变化、绿叶数量年际变化、产量年际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对龙须草种群速生丰产群体的建立影响极大.合理的移栽密度对龙须草种群增长和产量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