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9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宜能非粮土地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近年来中国不影响粮食安全的适宜发展能源植物生产的土地资源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分析相关的概念定义,确定宜能非粮地或宜能边际地作为同义词是最合适的术语,其定义为经济上或生态上不适宜生产粮食,但具备能源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适宜于规模化种植或天然生长非粮能源植物的土地。讨论并确定宜能非粮地包含的土地种类,即不适于粮食作物和果树的耕地和园地、宜能林地、荒草地、可复垦工矿废弃地、坑塘水面、水利设施林带、盐碱地、沙地和裸地。总结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宜能非粮地的面积包括林地在3 420~16 374万hm2,不包括林地在700~6 473万hm2,在各省市区分布上的结果差异也很大。进一步研究方向是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以更准确地确定宜能非粮地资源分布和生产潜力,建立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规范,并加强政策性管理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2.
栽培与野生丹参根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栽培与野生丹参根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在解剖横切面上,栽培与野生丹参根的周皮、韧皮部、木质部具有显著差异.栽培丹参根的周皮细胞层数少、色淡,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小,而野生丹参根的周皮细胞层数多、颜色重,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大.  相似文献   
93.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基本分辨率硬分类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转换矩阵为基础,构建了土地利用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总变化量计算方法,通过土地利用类型间实际转换量与其理论频数的对比,构建了土地利用转换规则的挖掘方法;以多分辨率软分类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土地利用交换变化距离的分析方法。应用上述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应用表明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挖掘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信息、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规则和土地利用交换变化的空间距离信息,可以为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建模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4.
河南珍稀保护树种引种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郑州、南阳、周口、驻马店、许昌等地建立引种驯化试验基地,采用种子育苗和移栽苗子的方法,大规模地系统引种驯化河南产珍稀保护树木25科,35属,41种,占河南产珍稀保护树木总种数(91种)的45%.通过对引种树木的生长发育阶段、生态适应性、推广程度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引种驯化推广方式和推广区域.  相似文献   
95.
不同栽培条件下蔬菜塑料大棚土壤氮磷生物转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土壤生物学角度评价太湖地区不同栽培条件下蔬菜塑料大棚土壤肥力与质量,该研究调查了江苏省宜兴市不同蔬菜品种、不同栽培年限、不同栽培方式及不同土壤深度的蔬菜塑料大棚土壤氮磷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土壤脲酶活性受不同蔬菜品种影响,栽种黄瓜的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小于栽种茄子的土壤.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与氨氧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在种植同一种蔬菜(黄瓜)条件下,基质槽培下理化性状与部分生物学指标优于土壤栽培.蔬菜塑料大棚土壤脲酶活性与氨氧化细菌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缓慢降低的趋势,中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先升高而后降低;与相同土层的露地土壤相比,蔬菜塑料大棚土壤理化性状逐渐恶化,土壤脲酶活性和氨氧化细菌数量相对较高.这些结果可以为该地区蔬菜塑料大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初步的土壤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农田氮、磷随地表径流向水体迁移,不仅造成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针对滇池流域规模化韭菜生产施肥量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结合自然降雨与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施肥及田间沟渠利用方式下农田氮、磷的流失风险。结果表明,相对于化肥表施,合理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以及化肥深施,可分别降低地表径流中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53%和39%。施肥后1周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期,随后其风险随时间延长而降低;通过小区问沟渠的改造,提高排水溢流口高度,控制径流在沟渠内滞留时间以及采用农田养分循环利用的回灌技术,可减少农田向环境水体输出总径流量的76%以上,并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7.
石家庄市栾城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和人工合成材料(八倍体小偃麦、小黑麦)根系性状的差异,时普通小麦、黑麦、野生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小麦、提莫菲维小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黑麦和硬粒小麦根系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近缘种、人工合成材料单株次生根数、根体积、根干重和根冠比在生育后期均显著大于普通小麦,根系活力和生育前期的根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近缘种和人工合成材料根中全氮含量整体上低于普通小麦.相关分析表明,根系一些主要性状与籽粒全氮含量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综合来看,近缘种、人工合成材料具有发根力强、根系活力高等优势,在小麦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明麦秸全量还田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了不施氮对照(CK)、施氮量[常量施氮(300 kg/hm2),A1,减量20%施氮(240 kg/hm2),A2]和氮肥运筹(基蘖氮肥∶穗氮肥=6∶4,B1,基蘖氮肥∶穗氮肥=7∶3,B2)处理,分析了麦秸全量还田下减氮施肥及不同氮肥运筹对粳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A1水平下粳稻分蘖中期、拔节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值高于A2水平;提高基蘖氮肥比例有利于粳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A2水平下粳稻平均产量较A1水平仅降低110.08 kg/hm2,差异不显著;A1和A2水平下B2处理粳稻产量均高于B1处理,但差异不显著。A1水平下分蘖中期、拔节期以及分蘖中期至拔...  相似文献   
100.
张梓良  林健  冬明月  董金龙  段增强 《土壤》2022,54(1):206-210
于2019年和2020年在苏南某区污染耕地采集了302份水稻和97份蔬菜样本,评估了农作物可食部分镉(Cd)和汞(Hg)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中Cd和Hg含量均高于蔬菜,水稻籽粒和蔬菜Cd含量分别为59.5和50.7μg/kg,超标率为4.6% 和4.1%;水稻和蔬菜Hg含量分别为4.7和0.7μg/kg,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