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利用株高、株幅、叶片叶绿素、果肉厚和等主要农艺性状及叶绿体trnH-psbA序列对98份辣椒种质进行聚类分析,旨在探讨辣椒种质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并建立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发现,基于trnH-psbA序列聚类的5个亚类,各亚类农艺性状之间具有较好的分层,特别是单果重、果长、叶片叶绿素、株高这四个农艺性状亚类间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基于表型和trnH-psbA序列的聚类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结合trnH-psbA序列和农艺性状建立了31份种质的核心资源库。结果认为,综合农艺性状和trnH-psbA序列筛选得到的31份核心种质,在保持田间农艺性状最大遗传力的同时也体现了trnH-psbA序列水平的进化,优于仅通过农艺性状或是序列去筛选核心种质的方法,因此31份核心种质可以更好的代表98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应用于育种。 相似文献
42.
以典型籼稻和粳稻作对照,对湖南应用较广的几个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叶绿体DNA的ORF100、ORF29-TrnCGCA片段长度以及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UGU-TrnLUAA转录间区2个片段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1S、陆18S、株77S、H628S、88S、白天鹭S、G0543S、G03S、1103S和W6154S的叶绿体DNA的ORF100、ORF29-TrnCGCA两片段的大小均与典型的籼稻一致,其他材料则与典型粳稻相同;叶绿体DNA碱基多态性较丰富的2个区域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 UGU -TrnL UAA间区的测序后发现4个籼粳稻特异位点,这4个位点对两用不育系叶绿体籼粳属性的判断与ORF100、ORF29-TrnCGCA片段的结果一致。根据育出组合的数量和质量,带有粳型血缘细胞质的两用核不育系如准S、810S、、中心S、C185S和培矮64S等显现了一定的优势。研究结果说明,通过籼粳稻杂交选育具粳稻血缘的籼型不育系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3.
淹水胁迫下辣椒种子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辣椒抗涝品种的选育,解决辣椒生产上的涝害问题,通过研究淹水胁迫对辣椒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为辣椒抗涝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以生产上对水涝敏感度低、中、高的3个辣椒品种‘S15’、‘A46’和‘A77’的种子为材料,研究淹水胁迫0 h、10 h、5天、10天、15天、20天后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变化,以及不同淹水时间对SOD、POD、CAT、GR、AMS和LPS等酶活力,PRO和可溶性糖含量,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水涝敏感度种子对水涝的响应不一。淹水20天后,‘S15’的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含量最低,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最高;‘A77’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SOD、CAT活性最低,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含量最高。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差异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不再产生较大差异,5天可作为辣椒抗涝鉴定淹水胁迫的最佳时间。研究认为,不同辣椒种子表现出的耐涝性与生产实际一致;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均可作为辣椒品种抗涝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4.
辣椒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群体表型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辣椒自交系‘6421’作为构建突变体库的试验材料,分析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EMS诱变浓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辣椒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库中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S质量分数为1.0%时,辣椒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分别为41.01%和49.32%,接近半致死剂量,且该浓度下辣椒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达最大值,分别为246.45 U/g、33.99 U/g和158.10 U/(g·min),丙二醛(MDA)含量为对照的1.85倍;初步构建了含有562个家系辣椒突变体库,突变类型可归纳为叶、茎秆、果实、育性、生育期等5个类别,突变植株数分别占总突变植株数的12.73%、21.56%、6.92%、45.33%和13.46%。 相似文献
45.
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辣椒热激蛋白HSP90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关系以及在各组织器官和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辣椒基因组中含有7个HSP90家族基因,分布于5条染色体上,内含子数2~19不等,含有5个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辣椒7个HSP90家族基因分为3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辣椒HSP90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与内质网中;基于已发表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组织表达分析,HSP90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高温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激活HSP90的表达。 相似文献
46.
软皮2307是以小牛角椒自交系RN16-424为母本,以自交系RN16-521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软皮品质型牛角品种,中早熟;果实牛角形,果实纵径23.3 cm,果实横径2.8 cm,果肉厚约0.2 cm,青果为翠绿色,果表光泽度强,有牛角斑,果实一致性好,单果质量35.0 g;果实中Vc含量145.37 mg/100 g(FW),辣椒素含量0.541 g/kg,干物质含量11.2%,果皮薄,膨果速度快,肉质脆嫩,味香辣,风味佳;连续坐果能力强,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平均鲜椒产量为2 460 kg/667 m2,适合鲜椒上市。综合抗性和适应强,抗疫病,中抗炭疽病及病毒病;抗倒伏性强,植株耐徒长,耐低温寡日照性强,耐寒性和耐旱性强。适合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区进行春提早大棚、露地、越冬保护地等地膜覆盖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47.
辣椒是我国第一大蔬菜作物,设施栽培辣椒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设施土壤盐碱化越来越严重,耐盐辣椒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是有效解决设施土壤盐碱化的手段之一。对目前国内10个推广面积较大的辣椒品种进行0.15 mol/L NaCl处理,并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鲜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耐盐能力较强的品种。研究发现,盐胁迫下10个辣椒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鲜质量等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Z663、博辣皱线4号和星悦的下降程度较大,博辣5号的下降水平较低。结果表明,不同辣椒品种耐盐胁迫能力存在差异,博辣5号耐盐能力较强,可以作为盐碱地种植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48.
本文中介绍了中国辣椒育种60年的重要成就,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评价、利用和创制,杂种优势利用、花药培养、分子育种、多抗性育种、穿梭育种等育种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前的辣椒育种和1980年后辣椒育种国家科技攻关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辣椒育种在产业需求拉动下经过高产育种、生育期育种、抗病育种、耐贮藏运输育种、加工专用品种育种、高品质育种、机械化采收育种等几个阶段,经40多年的发展,已全面建立了现代化的辣椒商业育种体系,育种水平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品种的市场占有率95%以上。中国辣椒育种形成中国独特的行业特点,如门槛低、风险小、见效快、队伍大、品种多、成效好等,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影响辣椒种业发展的问题,如辣椒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辣椒种子经营企业难以做大、辣椒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缓慢、温室长季节栽培品种、观赏辣椒品种明显落后发达国家导致种子主要依靠进口等。因此,中国辣椒育种未来发展方向是高品质育种、适合机械化生产品种的育种和具有药用和功能成分品种的育种、特色优异地方品种的开发及育种、繁种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49.
基于光合特性的石蒜属植物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16种石蒜属植物为试材,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系统,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测定分析了16种石蒜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6种石蒜属植物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根据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指标可将其聚为两大类,玫瑰石蒜、鹿葱、稻草石蒜、陕西石蒜、长筒石蒜、香石蒜、换锦花、红蓝石蒜、江苏石蒜、乳白石蒜和忽地笑共11个物种聚为一大类,中国石蒜、黄长筒石蒜、短蕊石蒜、石蒜和安徽石蒜共5个物种聚为另一类群.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