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依据育成或应用时间,将中国黄淮稻区地方品种和50年来育成的中粳稻品种分成4个时期品种,分析了不同育成时期品种的农艺性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育成时间的推进,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显著提高,株高、单株成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变化不显著,千粒重稍有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显著增加;植株株型发生改变,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弯曲穗型粳稻品种数量减少,穗长变短,上部3张叶片变短、变宽,穗颈节缩短,抗倒性提高.通径分析表明,4个时期品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这3个性状的改进是产量提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测定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及滞育相关激素水平。【结果】随着豆天蛾滞育进程推进,体内糖原含量不断降低,在滞育解除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豆天蛾体内的单糖和可溶性蛋白及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滞育期降到最低,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育解除后,豆天蛾体内的脂肪酸中的棕榈酸和豆蔻酸含量增长速率最快,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均超过9000μg/g。此外,豆天蛾体内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MH)在不同滞育时期也有一定变化,随着滞育进程的推进,JH滴度逐渐降低,而MH滴度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豆天蛾滞育形成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MH大量增加,同时JH...  相似文献   
73.
豆天蛾的滞育虫态是老熟幼虫,通过滞育可使其生长发育与适宜季节环境实现同步,进而抵御不利环境条件,保证个体存活和种群延续.通过总结其他昆虫的滞育研究进展,了解豆天蛾滞育过程,深入探讨豆天蛾滞育研究的必要性及滞育机制,以期能实现豆天蛾滞育诱导及滞育解除的人工干预,增加豆天蛾幼虫人工养殖代数,提高养殖效益,进而推动工厂化养殖...  相似文献   
74.
以超级稻连粳7号为研究对象,从常规、高产、超高产3种栽培水平上,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生育中后期株叶形态等有关数据。结果表明,连粳7号具有大库(颖花数5.0×108朵/hm2)、高源(穗期叶面积指数8.0)、高转化(经济指数为0.509 6)的超高产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75.
对连粳4号进行了不同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连粳4号生育期明显缩短,株高降低,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呈明显减少趋势.连粳4号安全齐穗的最迟播期为6月29日.  相似文献   
76.
中稻1号(原名连粳06-540)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食味品质好,高抗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特点.适宜河南省沿黄稻区、山东省南部稻区、江苏省淮北稻区、安徽省沿淮稻区及淮北稻区种植.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7.
采用42个SSR标记,分析了136份中国黄淮稻区近期育成的中粳水稻品种(系)的遗传差异,发现有33个标记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10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0~7.0个,平均3.2个。供试品种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e)平均值为0.249,变幅为0.171~0.426,遗传多样性较低。供试品种(系)籼粳分化程度(TDj)值的分布范围为0.629~0.945,籼粳分化比较彻底,粳稻基因成份高。UPGMA聚类结果表明,利用SSR分子标记可将供试136个粳稻品种(系)与对照籼稻品种分开,粳稻群在遗传距离为0.43处分为2个类群,并可进一步分为多个亚群,聚类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8.
运用早世代稳定品种和材料与生产上的优良品种和育种中的优秀材料杂交,在早世代(F2、F3)选择生物学性状、植物学特征一致的株系或品系,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新材料。并对早世代稳定品种遗传机制、育种方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认为水稻早世代稳定作为一种育种手段,必须和其他育种方法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3优8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优88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用自选恢复系Lc50-88与不育系3A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熟中粳杂交稻新组合。在江苏省杂交粳稻区试中,表现丰产型好、米质较优、抗性强,于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0.
为给生态光伏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黄淮麦区南片主栽品种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淮麦33、淮麦39、徐麦30、徐麦33、徐麦35、保麦2号、保麦5号和保麦6号为试验材料,在连云港生态光伏区以自然环境为对照(CK),设置光伏板下小区全遮荫、半遮荫和未遮荫三个处理(分别用Z1、Z2和Z3表示),研究光伏板遮荫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品种中,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籽粒产量均比较高,其中以连麦7号产量最高。与CK相比,光伏板下1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降低,且产量表现为CKZ3Z2Z1。在Z3条件下,连麦7号、连麦8号、徐麦30和徐麦33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不同品种株高对遮荫的反应不一,如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徐麦35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均较CK降低,且以Z2处理降幅最大;徐麦33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均显著增加;连麦2号、连麦6号和连麦8号的株高在三个遮荫处理下有增有减。在花后35d,连麦2号、连麦6号、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旗叶SPAD值能够保持较高水平。不同遮荫处理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SPAD值表现为CKZ3Z2Z1,其中Z3和CK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生态光伏区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旗叶光合特性,12个小麦品种在Z3处理下达到最优。12个品种中以连麦7号、连麦8号和徐麦33产量较高,更能适应弱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