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粮食与食物安全的概念发生了不断的变化。近几年来。由于人们购买力和食物消费量的高速增长以及食物消费知识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2.
23.
当代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24.
当代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25.
世纪之交,全球正在进行一场不见硝烟的信息战。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发达国家正在力图保持当代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发展中国家也力图在若干重要领域占领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中国已经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机遇。 一、当代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 农业信息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学科。信息技术已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主…  相似文献   
26.
棉花是我国一项具有强大潜在优势的经济作物。在当前国民经济调整中,棉花对于推动整个农业生产、发展轻纺工业和对外贸易都处于相当重要地位。棉花纤维占我国纺织工业原料的80%以上,棉子油占我国食用植物油的1/4左右,棉花主副产品是发展多种工业、多种经营的重要原料。棉织品在我国商品零售总额中和出口换取外汇总额中均占1/5左右。棉花经济收入是扩大棉花生产、加工、销售、积累资金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27.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根据各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种植特点,将中国稻区划分为6个稻作区(一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对各个稻作区和亚区的基本情况、自然生态条件、稻田种植制度、品种类型、主要病虫害等作了评述,並提出水稻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8.
二、光能利用和光合产量太阳光能是棉花生产一切有机物质的能量来源。棉花通过绿色器官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质之中。改善棉田光照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是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一项基本技术因素。为了探讨棉花丰产栽培的技术途径,这里介绍几种研究光能利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光能利用率测定光能利用率的意义光能利用率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的太阳光能被棉花所利用的百分率。研究不同的栽培技术和光能利  相似文献   
29.
中国解决温饱问题的成就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国力是选择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必须认识到我国人多耕地少、地区发展不平衡、非耕地资源开发难度大以及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基本特点,但同时也要看到农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系统分析了实现温饱的基本经验。到本世纪来,我国人民食物结构与衣着结构将有明显变化,人民购买能力与生活消费需求将达到小康水平。为此,必须保证战略重点,选择一套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0.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全国农业信息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就要胜利结束了.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国各农业信息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共计104人,分别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农科院情报所和农业大专院校的信息机构,是农业情报界的一次盛会.会议收到论文83篇.会议得到了中国农学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有关单位和领导的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科委、科协、农业厅、农学会、农科院、畜牧科学院、科委信息所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到会并讲话.经过4天的交流和研讨,代表们普遍反映取得了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