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1996年在岩薯5号茎尖组培苗变异株中经过选育而成.2002年1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顶叶紫色,叶形心脏形,叶脉绿色,叶柄、蔓绿色,茎蔓粗中等,分枝较多,薯块为纺锤形,薯皮红色,光滑,薯肉桔红色.结薯早,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7个,薯块大小均匀整齐美观,商品性好.薯块较耐贮藏,薯块萌芽性好,发芽早,长苗快.耐旱,较耐肥.高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适应性好,适宜春、夏、秋薯种植.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培育"淀粉型"甘薯三高品种。[方法]阐述了甘薯新品种龙薯28号的选育过程和选育结果。[结果]龙薯28号薯块平均干物率达34.64%,淀粉平均产量为7 347.15 kg/hm2,食味评分高。通过2012~2013年国家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2014年南方薯区生产试验结果可知,龙薯28号在薯块干物率、出粉率、食味和抗薯瘟病等方面表现突出,符合淀粉型甘薯鉴定标准。[结论]龙薯28号属于"淀粉型"甘薯三高品种。  相似文献   
143.
为了探究水稻幼苗叶片受稻瘟病菌侵染后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以水稻感病种质日本晴、抗病种质武运粳7号为材料,接种本区域稻瘟病菌混合小种,测定水稻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氧清除酶系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侵染后水稻抗病材料、感病材料幼苗叶片内SOD、POD、CAT等活性氧清除酶系活性均增强,且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感病材料日本晴活性氧清除酶系活性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44.
蔬菜佳品 --菜用甘薯茎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生产在中国已有400多年历史了,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把甘薯当作粮食、饲料和工业的重要原料,而轻视了它的茎尖可充当新鲜蔬菜的重要作用。其中特别是食叶品种的甘薯茎尖营养丰富而全面,同时口感好,确为蔬菜佳品,而香港人称甘薯茎尖为蔬菜皇后。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5.
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通过全面调查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情况,以及对冬种主产区气温、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结合马铃薯新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福建冬种马铃薯种植范围、种植时间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6.
福建脱毒甘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最主要的种类。脱毒甘薯的主茎长度、叶片数、茎分枝数、茎叶鲜重、叶面积系数均高于普通甘薯。生长势强、结薯较早、收获期大薯的数量和重量显著增加 ,是脱毒甘薯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脱毒“岩薯 5号”变异株对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未脱毒的“岩薯 5号” ,经茎尖培养的甘薯脱毒苗 ,其抗病性存在变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7.
优质甘薯岩薯5号丰产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优质甘薯-岩薯5号生育特性表明:高产系每公顷株数、薯数,单薯重协调发展的结果。地上,地下部处于合理的动态平衡中,促进块根形成早,膨大快,该品种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具较大较高特征。  相似文献   
148.
甘薯新品种龙薯1号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选用优良亲本岩粉1号为母本,龙岩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甘薯新品种龙薯1号,于2000年和2001年分别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品质优、高抗蔓割病及甘薯瘟病1群,抗逆性强,高含胡萝卜素、Vc含量也较高,加工薯脯、薯干等食品,色泽鲜艳,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49.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膜上覆土厚度、密度、品种和膜内包芯方式对闽西山区春种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产量起主要作用,其次是膜上覆土厚度和密度,膜内包芯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最小。试验最优的组合为膜上覆土厚度1~2 cm、密度为60 000株/hm2、品种为中薯5号、膜内包芯方式为稻草+覆土。  相似文献   
150.
拟南芥AFPs (ABI five interaction proteins)是一类与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信号途径中转录因子ABI5互作的蛋白,以前报道它们可以通过促进ABI5的降解来调控种子萌发,但是AFPs的新功能鲜有报道。我们发现过表达AFPs家族成员之一AFP2可以促进拟南芥小苗茉莉酸(JA)的合成并延迟开花,反之,拟南芥突变体afp2表现为较低的茉莉酸积累与较早的开花时间。突变茉莉酸合成酶LOX2或受体COI1都可以部分缓解AFP2-ox的晚花表型,同时过表达AFP2增强了AFP2类转录因子TOE1结合到成花素FT启动子区域的能力,并抑制FT的转录导致晚花。以上结果揭示了AFP2参与ABA与JA信号调控开花时间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