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8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6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重要过程,CONSTANS-Like(COL)基因是植物光周期诱导开花途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但是在花生中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花生COL 基因家族成员序列特征、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最终克隆了17个AhCOL 基因(AhCOL1-Ah⁃COL17)。花生17个AhCOL 基因氨基酸长度范围为327aa~617aa,等电点(pI)均小于7,在蛋白质序列的氮端与碳端 均含有保守的BBX和CCT结构域。此外,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多数AhCOL 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分析表明多数AhCOL 基因的表达量从苗期到开花期呈现递增。本研究为研究花生AhCOL 基因的潜在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2.
2012 年,全球花生产量小幅下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五连增,广东花生产量亦小幅增长 2.63%。花生价格则出现了较大回调,回调幅度超过20%,农户种植效益稍有下降。花生生物育种取得突破性发展,育 种周期将由目前的5~6 年缩短到1~2 年。2012 年广东省花生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1.70%。最后,提出广东花生产 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外源DNA导入技术在花生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红衣的花生品种狮油红4号和花生野生种Arachis glabrata供体材料中提取、鉴定合格的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途径将狮油红4吨DNAN地入到白肉仔中,D3代筛选 出高产高油变异株4株、高产薄壳变异株6株,2个变异株的种衣颜色为红色,4个变异株种衣颜色为粉红色;将野生花生Arachis glabrata DNA导入到粤油116中,D代获得产量高于受体,锈病发病程度轻于受体的高产变异株4株。表  相似文献   
34.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突破传统育种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仍是花生育种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花生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四倍体野生种、栽培种及其二倍体祖先种基因组序列相继发表,大量SSR和SNP标记开发利用,花生遗传图谱标记密度不断增加,高通量表型鉴定和基因分型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重要农艺性状相关QTL被挖掘定位,以全基因组选择为代表的大数据驱动的多组学育种技术崭露头角.丰富的花生基因组资源促进了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加快花生分子育种的发展,育种家已通过分子辅助技术成功选育了具有目标性状的花生种质.花生传统育种的关键在于表型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育种过程缺乏对基因型的充分鉴定和利用.而花生基因组资源、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的结合与并行发展必将推动基因组学在花生育种中的深入应用,使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真正进入田间和市场,充分体现基因组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揭示我国南方花生品种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明确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花生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通过100对SSR引物分析了54份中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品种系谱分析其中21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亲本来源.[结果]有47对供试引物在不同品种间检测出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2.93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7~0.764、平均0.336.对54个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聚类结果与品种来源存在相关性,同一省份的品种更倾向于聚为一类.系谱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广东、广西3个省份花生育成品种的亲本来源是相互交叉的,以伏花生和狮头企为主培育出的粤油551、粤油551-116、汕油27以及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的汕油71、汕油523是南方花生品种常用的骨干亲本.[结论]中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存在遗传基础狭窄的缺点.今后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花生种质资源,培育新遗传背景下的骨干亲本,拓宽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增加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6.
国外引种花生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是1999年上半年引自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的84份花生种质,于1999年秋植繁育出来的籽仁,经人工接种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鉴定结果。其中高抗材料4份;中抗材料11份;中感材料34份;高感材料35份。这些抗原种质可以作为抗病育种中的抗原亲本作用。在花生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鉴定中,氯化汞仍然是重要的消毒剂之一,不宜倡导浸种法,拌种法仍然是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7.
活性氧及膜质过氧化与花生抗黄曲霉侵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感花生品种和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种子受黄典霉侵染前后活性氧和膜质氧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曲霉侵染可诱导花生种子发生膜质过氧化反应,抗感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品种的脂氧合酶活性、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等比感病品种提高的 速度快,发生量较大。但活性氧清除酶CAT和SOD活性变化不明显,使抗病品种膜质过氧发生较早且程度较高,表皮细胞发生及时性的过敏性反应坏死,抵御黄曲霉的穿透,达到抗黄曲霉侵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花生种子抗黄曲霉侵染性状遗传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桂元  梁炫强 《花生学报》2001,30(3):13-16,8
以高抗黄霉侵染亲本湛秋48和高感亲本粤油92及杂种后代F1,BC1,F2,F3为分析材料,研究了花生抗黄曲霉侵染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花生对黄曲霉侵染的抗性没有细胞质效应和胚乳效应,是由母株(2n)基因控制,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和微效基因混合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39.
花生国外引种抗锈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36份于1991年引自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的国外花生种质资源材料经1992年春植和1993年春植田间自然诱发抗锈病鉴定结果。其中高抗类型19份,占52.8%,中抗类型15份,占41.7%;中感类型2份,占5.5%。试验结果表明,这批引进的花生种质资源材料抗锈性较强,2年鉴定的抗锈性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对4个品种和12个杂交组合F_1的11个性状进行相关遗传进度和综合选择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果数的直接选择较其它单株性状的间接选择效果好。2、株高和侧枝长的间接选择比含油率的直接选择效果好。3、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择能够克服对单一性状选择的不足,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含油率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