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施氮次数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T1(尿素5 g/盆作基肥1次施用)、T2(尿素作基肥2.5 g/盆和分蘖肥2.5 g/盆2次施用)及T3(尿素作基肥1.5 g/盆、分蘖肥1.5 g/盆和攻茎肥2 g/盆3次施用)3个处理,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次数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次数的增加,甘蔗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糖量显著增加,但蔗糖分含量略有下降;氮肥不同施用次数对甘蔗各器官、各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烟草上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节作用来改善烟叶品质是有着巨大潜力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种子及烟苗生长、根系活力、烟叶钾含量、烟碱合成及抑制腋芽等方面进行探讨。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同时,展望了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协调烟株生长发育、烟草内含物质代谢平衡、通过化学调控提高烟叶质量并减少烟叶外源激素残留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3.
不同覆盖模式对免耕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设置免耕覆盖稻草(4cm,8cm)以及免耕覆盖稻草后加盖地膜等6种不同的免耕覆盖模式,探讨其对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稻草4cm的模式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免耕覆盖稻草8cm后加盖白色地膜的相对较低;其他模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只覆盖稻草的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的植株提早衰老。所以,粘壤土的栽培环境可以采用免耕覆盖稻草后加盖地膜的模式,植株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4.
广西绿色无公害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茄科茄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我国有土豆、山药蛋、荷兰薯、洋芋等多种称谓。马铃薯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来看.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广西从2001年开始不断创新完善“三免”技术.2006年推广水稻免耕抛秧83.2万hm^2、玉米免耕栽培13.3万hm^2、马铃薯免耕栽培3.3万hm^2。仅水稻免耕面积.6年间全区累计推广204万hm^2,约占全国的60%,  相似文献   
55.
边缘细胞对大豆根尖铝毒害的缓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浙春3号为试验材料, 采用静置培养(保持边缘细胞附于根尖)和振荡培养(移除根尖边缘细胞), 测定边缘细胞数目和活性、根相对伸长率和根内酶的活性, 研究了边缘细胞对大豆根尖铝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 大豆发育过程中存活的边缘细胞数与总数之比达60%~80%, 50~400 mmol L-1 Al3+胁迫12 h能诱导边缘细胞从根尖脱落, 200~400 μmol L-1 Al3+胁迫24 h对边缘细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Al3+处理抑制根伸长, 移除边缘细胞的根相对伸长率低于保留边缘细胞的根。0~100 mmol L-1 Al3+胁迫12 h, 0和50 mmol L-1Al3+胁迫24 h, 具有边缘细胞的大豆根系的POD、SOD活性及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移除边缘细胞的根内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 但200和400 mmol L-1 Al3+处理12 h, 100~400 mmol L-1 Al3+处理24 h时, 根尖有无边缘细胞对根系的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说明低浓度Al3+胁迫下, 大豆通过增加边缘细胞数目、提高根尖蛋白质含量, 维持较高水平的POD、CAT和SOD活性来对抗铝毒胁迫, 以缓解植物的铝毒害。  相似文献   
56.
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对红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薯131”为试验材料,进行红薯3种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红薯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红薯的根系活力均比传统栽培的高,在生长中后期,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红薯叶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传统栽培;两种免耕栽培处理方式比较,以先在畦面覆盖3cm厚稻草,摆放薯苗,然后覆盖8cm厚稻草处理红薯的各项生理指标最高。  相似文献   
57.
以磷高效大豆BX10和磷低效大豆BD2为材料进行水培,比较了品种间磷的吸收和同化效率差异以及二氢茉莉酸丙酯浸种(PDJ)对磷的吸收和同化的调控效果。低磷减少大豆干物质和P的积累,BD2减幅大于BX10;低磷通过增加根系活跃吸收面积、Imax和α值,减小Km、Cmin和β值来提高磷的吸收和运输能力,不论在正常和低磷条件下,BX10都比BD2具有更强的P吸收能力,BX10比BD2根系活跃面积大,但吸收动力学参数并没有优势。低磷胁迫增强了P同化到干物质,BX10增幅大于BD2。低磷胁迫下,PDJ预处理促进大豆干物质和P的积累,对根系的效果好于地上部,对BD2的效果好于BX10。PDJ预处理增加了低磷胁迫大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但吸收动力学参数并没有改善,对磷的同化效率影响也不大。二氢荣莉酸丙酯浸种可以增加低磷胁迫大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同步增强磷吸收进而增加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58.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处理能提高甘蔗工艺成熟期以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生长中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对NADP-苹果酸酶活性有短时的抑制作用,随即迅速提高,并超过对照,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伸长后期。在甘蔗旺盛生长期两次测定光合强度,50mg/L,100mg/L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达LSRO.05显著水平;300mg/L,400mg/L则降低了甘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对NADP-苹果酸酶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59.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乙烯利处理能提高甘蔗前中期的Mg2+-ATP酶、Ca2+-ATP酶、酸性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等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还原糖等物质的含量,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较小。300mg/L,400mg/L乙烯利处理则降低了甘蔗生长前中期的Mg2+-ATP酶、Ca2+-ATP酶、酸性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等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还原糖等物质的含量,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0.
水稻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带来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增高、农田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于2018—2020年,在单项技术研究基础上,开展本研究,旨在形成适合华南双季稻区的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模式。研究选用高产、高效水稻品种(双高),同时优化氮、磷、钾肥的比例结构以及基蘖肥的比例结构(双优),在化肥中补充施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双补),合理平衡移栽密度与肥料施用量、水气平衡方法水分管理(双平衡)的方法。2019—2020年在象州和宾阳县进行技术示范,化肥减量综合技术示范区的化肥施用量比对照减少化肥用量17%(包括氮、磷、钾肥)基础上,平均稻谷产量分别为6479.76 kg/hm2、6755.62 kg/hm2,其稻谷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30%和6.55%。本研究总结了华南双季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