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韦剑锋  罗艺  米超  蓝立斌  陈超君  刘欢雨  梁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41-1343,1347
以新台糖22(ROC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施用氮肥可极显著提高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蔗茎产量、产糖量,显著提高蔗糖含量;随氮肥施用次数的增加,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蔗茎产量及产糖量显著增加,但蔗糖含量略有下降;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各器官、各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2.
不同施肥水平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油玉米生产上要考虑其经济产量和果穗商品质量.对高油115玉米进行不同施肥和栽培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52500株/hm^2.施肥量为N360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时的玉米产量、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综合性状最好,而淀粉含量较低。为当地条件下适宜的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33.
34.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处理能提高甘蔗工艺成熟期以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生长中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对NADP-苹果酸酶活性有短时的抑制作用,随即迅速提高,并超过对照,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伸长后期。在甘蔗旺盛生长期两次测定光合强度,50mg/L,100mg/L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达LSRO.05显著水平;300mg/L,400mg/L则降低了甘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对NADP-苹果酸酶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35.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乙烯利处理能提高甘蔗前中期的Mg2+-ATP酶、Ca2+-ATP酶、酸性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等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还原糖等物质的含量,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较小。300mg/L,400mg/L乙烯利处理则降低了甘蔗生长前中期的Mg2+-ATP酶、Ca2+-ATP酶、酸性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等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还原糖等物质的含量,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6.
免耕覆盖对冬马铃薯土壤碳氮及氮素矿化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景  康轩  梁和  顾明华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0):1093-1096
以传统耕作为对照,进行冬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8 cm、免耕覆盖稻草8 cm+黑膜种植试验,探讨免耕覆盖对土壤碳氮及氮素矿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0~10 cm土层的土壤碳、氮含量及氮素矿化菌数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两个免耕覆盖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含量及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均高于传统耕作,其中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及氨化细菌数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10~20 cm土层各处理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免耕覆盖能增加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及氮素矿化菌数量,有利于土壤有机氮素的矿化分解,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速效氮素,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配套性技术措施,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以桂春豆103为材料,设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研究甘蔗/大豆间作及地膜覆盖对大豆生长、生理、营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的出苗速度最快;间作+覆膜处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鼓粒期(20.99 g/株)和成熟期(28.16 g/株)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间作+覆膜处理豆荚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大;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单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但与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根系活力在开花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均显著强于其他2个处理的根系活动;间作+地膜覆盖处理植株叶片的氮含量在各时期均表现最高,且在鼓粒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氮含量,甘蔗/大豆间作处理植株叶片的磷含量和钾含量在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间作+地膜覆盖处理的单株鲜荚质量(38.33 g)和单株干豆质量(10.55 g)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单作、甘蔗/大豆间作、间作+地膜覆盖3个处理的干豆产量分别为1 621.41、627.90、743.85 kg/hm2,3个处理干豆粗蛋白含量及干豆粗脂肪含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8.
在土壤低氮(碱解氮68.85 mg/kg)条件下,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分别施用15N标记的尿素2.5、5.0、7.5 g/盆,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甘蔗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蔗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及土壤有效氮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但甘蔗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施氮量明显影响甘蔗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氮素分配、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甘蔗主要吸收20~40 cm土层的氮素。甘蔗施用氮肥应考虑适宜的量和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39.
龙眼作为经济作物栽培在我国已有千余年历史,是我国南方地区著名的经济作物。因气候条件限制,我国龙眼主要在广西、广东、福建及海南的红壤地区栽培,这些地区的土壤肥力较低,存在多种养分缺乏现象[1-2]。龙眼果实发育期间,龙眼叶片矿质营养水平下降幅度较大,果实需要矿质养分较  相似文献   
40.
高油玉米含油率、籽粒结构与氮钾施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氮、钾处理,研究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的胚、胚乳的纵切面积、胚/胚乳纵切面积及氮、钾施用量与籽粒含油率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胚/胚乳面积比对微胚乳玉米籽粒含油率的影响最大,其通径系数(P3y)为3.7557,其次是胚面积,(P2y)为1.8027,胚乳面积影响最小(P2y)为-0.0358, 氮、钾肥施用量都是通过胚/胚乳面积比而对含油率产生间接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