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覆盖绿豆11条染色体的16个EST-SSR标记,对来自我国15个不同省市的156份绿豆农家种和53份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标记总共检测出57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等位变异数3.56,有效等位变异数(Ne)1.89,Shannon信息指数(PIC)0.70。与育成品种相比,绿豆农家种的观测等位变异数、Ne、期望杂合度和PIC较高,表明农家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Structure分析可以将所有材料分为3个组群,组群内资源有按地理来源聚集的趋势,3个组群内种质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相差不大。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所有参试绿豆材料分为A、B、C三大类群,类群A集中了大部分育成品种,类群B和C则以农家种为主。12个不同地理来源资源群体的遗传一致度介于0.4706~0.9627。 相似文献
12.
13.
冀绿 25 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 9820-14-4(潍 9002-341/ 冀绿 98-1)为母本、冀绿 2 号为父本,通过杂交、定向选拔、初级产比鉴定、高级产比鉴定、联合鉴定试验及萌发期室内耐盐性鉴定选育出的高耐盐绿豆新品种,于 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2022003。该品种具有高耐盐、早熟、高产、直立、抗倒性好、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宜一次性收获等特性。盐胁迫是影响绿豆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开展绿豆耐盐胁迫研究,培育耐盐品种,对盐碱地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叶锈菌与‘TcLr19’小麦互作体系中PR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被小麦叶锈菌诱导的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19中获得1个病程相关蛋白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1,PR1)基因,暂命名为TcLr19PR1。该基因长度为810bp,包含495bp ORF区,编码164个氨基酸,基因产物具有植物防御体系中病程相关蛋白SCP保守结构域,与多个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利用半定量分析表明,TcLr19PR1基因受叶锈菌诱导后表达量变化明显,非亲和组合表达高于亲和组合。Southern杂交验证说明TcLr19PR1在小麦基因组中为低拷贝。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成功将该基因定位在小麦7D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明确叶锈菌与‘TcLr19’小麦互作体系中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抗叶锈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