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经济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研究了用经济植物篱的形式对四川丘陵坡耕地的治理方法 ,提出了经济植物篱农作模式 ,并研究出了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经济植物篱模式 ;对四川丘陵农区坡耕地农作物的平衡施肥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作物高产施肥的配方 ,为四川丘陵坡耕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82.
耕地是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强、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土地资源类型之一。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状况是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成都市是四川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但耕地复种指数高,人地矛盾突出,探明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及分布,对指导作物施肥、耕地培肥及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2005~2006年在成都市除主城区外的14个区市县612.08万亩耕园地上,采用方格法布点、调查并采集2600个土样,用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法分析测定各点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83.
王玉川  陈强  林超文  李浩 《土壤》2012,44(1):73-77
以资阳市长期定位试验(10年)小区土壤为材料,研究了种植香根草植物篱、紫穗槐植物篱处理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氨化强度、亚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强度、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香根草和紫穗槐植物篱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土壤增加了63.43%和36.63%,47.87%和71.89%,74.60%和43.65%;SMBC和SMBN分别增加了90.02%和83.32%,24.97%和45.04%;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45.20%和61.86%,26.68%和38.95%;土壤氨化作用强度分别增加了73.28%和75.65%,而土壤硝化和亚硝化强度则分别降低了26.97%和52.96%,6.46%和22.19%。植物篱处理能够较好地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SMBC和SMBN,提高土壤氮素和磷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4.
不同施氮量对紫色土大白菜季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紫色土丘陵区水稻–大白菜轮作模式下,大白菜季产量、氨挥发损失通量及影响因素,可为四川省紫色土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以大白菜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试验。结合当地农民的施肥习惯,设定了6个施氮肥水平,施氮量依次为N 0、112.5、150、187.5、225、300 kg/hm2,氮肥均等量分为基肥和追肥,分两次施用。采用密闭室连续通气法对大白菜地进行田间原位氨挥发测定。测定在基肥和追肥施用之后的第1天开始,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进行测定,连续测定14 d(降雨停止测定),直至检测不到氨挥发。成熟期调查大白菜产量和全氮含量。 【结果】 大白菜季施氮总量从0增加至300 kg/hm2时,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由 2.27 kg/hm2增加至22.72 kg/hm2。基肥和追肥施氮量分别从0增加到150 kg/hm2时,基肥后氨挥发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08 kg/hm2到23.58 kg/hm2,显著高于等量追肥后的氨挥发总量 (0.21~2.83 kg/hm2),这与基肥施用时期温度高于追肥施用时期的温度有关。随施氮量增加,大白菜产量增加,但从N 187.5 kg/hm2增加至300 kg/hm2时,大白菜产量增加不显著;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150 kg/hm2与187.5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187.5 kg/hm2与225 kg/hm2、300 kg/hm2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结论】 大白菜季氨挥发主要集中在施肥之后的两周之内,施肥量和温度是影响大白菜季氨挥发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产量和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等因素,施氮肥量为N 187.5 kg/hm2时,大白菜的产量和环境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85.
以四川丘陵蚕区桑园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氮(N)、磷(P)、钾(K)肥,调查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的N、P、K 3种养分的含量、吸收量及分配比例,为桑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桑树各部位在春、秋季和全年的养分分配均为叶片>枝条,其中春季为叶片>新梢>枝条。桑园按照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N、P、K肥对桑树各部位的N、P、K含量和吸收量及其分配比率有明显影响:N(X1)、P(X2)、K(X3)施肥处理2水平(X12=600 kg/hm2,X22=210 kg/hm2,X32=300kg/hm2)、处理3水平(X13=900 kg/hm2,X23=315 kg/hm2,X33=450 kg/hm2)的桑树各部位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大多显著高于处理1水平(X11=300 kg/hm2,X21=105 kg/hm2,X31=150 kg/hm2)、0水平(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合理增施N、P、K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的含量和吸收量,推荐按照处理2水平施入N、P、K肥。  相似文献   
86.
为了评估成都平原常规粮油种植模式下的重金属镉污染风险和经济效益,寻求稳定、高产且利于推广的安全种植模式。选取成都平原最常见的6种粮油作物,设置了小麦-玉米轮作、油菜-玉米轮作、小麦-红苕轮作、油菜-红苕轮作、小麦-大豆轮作、油菜-大豆轮作、小麦-水稻轮作、油菜-水稻轮作8种种植模式,在轻中度污染农田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对各个种植模式的产量、经济产出,以及收获物、秸秆和土壤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前试验区最广泛使用的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下的小麦和水稻籽粒镉含量均超标,存在极大的生产风险。玉米-油菜种植模式的籽粒镉含量最低,均未超标,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但经济产出较小麦-水稻轮作模式显著降低。油菜-水稻轮作模式的农田产出效益最大。相比种植小麦,种植油菜后,后茬水稻对应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70.2%。综合生产和环境效益,将小麦-水稻种植模式更换为油菜-水稻模式是目前既能保证农民收益又能有效降低重金属镉污染风险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87.
采用沙培植物育苗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研究9份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及3份高丹草(S. bicolor×S. sudanense)幼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材料在干旱胁迫下保水能力强、叶绿素持有率高、能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依据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7项抗逆相关指标,对12份材料的抗旱隶属值进行计算,其综合抗旱适应性鉴定结果为,材料编号1、2和3的苏丹草与10(‘蜀草2号’高丹草)、11(‘蜀草1号’高丹草)及12(‘海狮’苏丹草)抗旱性较强,编号为7、8的两份苏丹草和9号高丹草抗旱性较差。本研究为高梁属作物抗旱新品种选育和优质牧草栽培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8.
加快灾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彭州市通济镇新黄村、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都江堰市虹口乡高原村和安县花荄镇柏杨村4个重灾区典型示范村为例,介绍了依靠科技促进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和生态修复等内容。  相似文献   
89.
为探明控释氮肥对紫色土坡耕地氧化亚氮(N20)排放量的影响,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尿素(UR)、缓控释氮肥(CR)、缓控释氮肥+尿素(25%CR,尿素75%)各处理对玉米产量、玉米生育期的径流和氮素损失量以及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玉米产量最低,径流损失量最大,壤中流氮素损失量和NO排放量要远低于施肥处理,说明施肥是造成氮素流失和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原因.缓控释氮肥处理生育期的壤中流氮素损失量在4个处理中最大,为31.7 kg/hm2,但N20排放量为0.35 kg/hm2,比尿素处理降低了37%.控释氮肥+尿素处理壤中流氮索损失在施肥处理中最低,为20.9 kghm2,N2O排放量比尿素处理低15%.控释氮肥的氮素在生育期内缓慢释放,低的土壤无机氮使得控释氮肥能够降低坡耕地N2O排放,但控释氮肥会导致壤中流氮素损失量增大.因此,控释氮肥和尿素配合使用在降低N2O排放的同时,还能减少壤中流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90.
四川省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四川省典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及肥料化利用的现状及肥料化利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省内13个典型县的26家畜禽养殖场,以问卷调查结合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结果】绝大多数抽检沼肥样品营养成分符合标准要求,且所有样品的砷、铅、镉、铜及锌的含量均在安全限量以内,符合使用标准,可以作为有机肥施用,但沼渣中总铜和总锌含量偏高,需要引起重视。长期施用沼液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土壤培肥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土壤磷素及总铜和总锌含量增高带来的生态风险。【结论】畜禽粪污经过适当后,可以作为有机肥施用,其土壤培肥效果显著,但存在土壤磷素、总铜及总锌含量的增高潜在分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