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战略目标,这是保障“新增50亿kg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农业科技在“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目标实施进程中将大有作为。 一、“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背景与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2.
安全食品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百姓关注,高层重视.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把安全食品关.但接连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大家对表面上色香味俱全的各类食品几乎丧失了基本的安全信心.从三聚氰胺奶粉到化学火锅底料,从瘦肉精火腿肠到染色馒头,从硫磺生姜到福尔马林血旺,问题食品此伏彼起.虽然这些问题主要出在食品加工流通环节,但类似海南毒豇豆等出在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质量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我国国民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对安全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笔者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3.
34.
通过对不同坡度坡地种植经济植物篱的田间土层水分运行状态和机制进行研究,借助灰色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丘陵农区,旱坡地上间作经济植物篱具有保水保墒效果,这种效果随坡度增高而加大.例如在坡度为20°时,各类植物篱如紫穗槐、枣、香根草等,都能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其保水能力总体上高于同田间作的其他农作物;但在坡度为8°时,各类植物篱如香椿、梨、枇杷等的保水保墒能力则与其他间套作物相当.其原因是随着坡度加大,一方面水土流失增加,使经济植物篱保水保墒效果逐渐凸现,另一方面是耕作位移和耕作侵蚀增加,梯台地形成速度加快,使种植带土层变厚保墒能力增加.通过对灰色聚类分析中传统的三角坐标作图法进行改进,使三角坐标作图方法变得规范科学,可以对系统动态过程进行客观定量形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35.
四川省紫色丘陵区是四川省农业的主体区域,也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因本丘陵区,雨量充沛,经常产生剧烈的土地侵蚀,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分随地表,地下径流迁移运动而损失,故对它的研究,不仅是探讨土壤养分流失的基础,不环境污染的控制依据,目前国内对此研究很少,本语文式图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了解平衡施肥土土壤肥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对四川省简阳市新胜村的社会经济和农艺措施的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是PPI/PPIC和IBSRAM资助项目的部分内容.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农业生产许多重要的方面进行了调查、收集和分析,初步提出了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该研究是在欧盟项目EroChiNut框架内实施,其目的是在研究区域内对LISEM土壤侵蚀模型进行验证。研究采用1次小雨和3次中雨共4次降雨过程,并将结果与1次大雨的校定结果相比较。验证结果显示在降雨初期对流量估算过高,而在降雨结束时期又过低。其原因可能是LISEM直接反应于雨强,而测定的流量则滞后。看来小流域犹如一个自然缓冲器,使第一次径流高峰滞后。造成测定和模拟峰值不吻合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土壤导水率和水压的时空变异性。研究还采用了小雨对LISEM进行验证,如实测值一样,模拟的流量也很小。结果显示在用小雨进行研究时,应考虑量水槽的误差范围。在EroChiNut项目中,其误差范围可以高达6 mm(12 l/s)。同时,量水槽中泥沙淤积问题也是造成测值不准的原因。总的来说如果用相近的降雨过程对LISEM进行校定,其验证结果应更好一些。在该项研究中,如果用中等降雨过程对LISEM进行校定,应该提高验证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8.
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对四川紫色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表明:夏季牧草在雨季需刈割多次,造成土壤覆盖度急剧降低,栽种夏季牧草后加大了土壤侵蚀。刈割后再生力较强的墨西哥玉米较再生力较差的高丹草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在冬季小麦预留空行增种禾本科牧草能在夏季残留大量根系,固定泥沙,显著减少土壤侵蚀。因此,从控制土壤侵蚀的角度考虑,在四川紫色丘陵区发展饲草种植,首先应考虑冬季小麦的空行利用,在栽培夏季牧草时应选择再生能力和分蘖力强的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39.
紫色土区不同植物篱模式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优选紫色土区控制农田氮磷等养分流失的复合农林模式,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结合室内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了植物篱模式控制紫色土区坡耕地氮素流失效应。结果表明,植物篱模式减少了坡耕地总氮及各形态氮流失负荷,就总氮而言,20°坡耕地紫穗槐与香根草模式下年均总氮流失负荷分别比横坡农作模式降低92.4%、90.0%;13°坡耕地紫花苜蓿与蓑草模式的年均总氮流失负荷分别比横坡农作模式降低88.7%、83.9%。径流与泥沙流失量的减少与径流氮浓度的降低是植物篱控制坡耕地氮素流失的主要机制。紫穗槐、香根草、紫花苜蓿与蓑草植物篱模式可作为西南紫色丘陵区农业非点源氮素污染的源头控制技术,特别是20°以上坡耕地推广与实施灌木类植物篱模式,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农田盈余氮素流失。  相似文献   
40.
不同红三叶品种在川中地区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四川省低海拔地区适应性较强的红三叶品种。2007-2011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红三叶品种进行农艺学性状观测。结果表明:3个红三叶都能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物候期来看,3个品种差异不大,“自由”返青期较其他2个品种早;从农艺性状来看,“自由”具有植株高大、匍匐分枝数最多等特点,其次是“岷山”;从干草产量来看,4年平均产量“自由”(9795 kg/hm2)显著高于“岷山”和“巫溪”(P<0.05),其次是“岷山”和“巫溪”,两者差异不显著;从田间表现来看,“自由”在3个参试品种综合表现最佳,是该地区的首推红三叶品种,其次是“岷山”和“巫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