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玉米褐斑病流行规律及GEM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几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逐渐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2007~2009年连续3年对冀东地区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57份美国GEM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降雨量是褐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降雨量对褐斑病流行的影响;玉米拔节期是褐斑病防治关键期,当累积降雨量达到247.7 mm时要及时进行防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GEM种质资源中有37份免疫材料,占鉴定总数的64.91%;有8份抗性材料,占总数的14.03%。  相似文献   
22.
姚锐  高慧  郭世阳  郭振清  付金锋  林小虎 《种子》2020,(1):74-77,82
对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种子形态观察和叶表皮超微结构观察。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显示,3种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二倍体黑麦(RR)、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4、42和56。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种子大小、种子外形和种皮形貌存在明显的不同,叶表皮细胞结构没有明显差异,但叶片气孔器大小有显著的差别。研究表明,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种子形态和叶片气孔器的差异可以作为不同倍性黑麦类作物间差异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3.
做了6个品种谷子种子的形态比较和对种子表面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6个品种谷子种子形态均为卵圆籽实型,粒小,多为黄色,无显著性差异,但6个品种的谷子种子表皮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冀谷42,中谷7,泰谷003,豫谷18的表皮微结构纹饰相似,但网脊存在区别;保谷008以及沧谷619的表皮微结构颗粒纹饰和突起相似,但颗粒状纹饰的排列均匀程度不同。结论:不同品种谷子种子表面微结构存在差异并可以作为谷子品种间差异鉴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4.
4种禾本科小麦族植物微观形貌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族4种植物花粉粒和气孔的微现特征的异同,并探讨花粉粒和气孔大小与染色体组倍数的关系。[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对二倍体长稳偃麦草、中阍偃麦草、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偃麦的花粉粒和叶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4种植物在花粉粒形态、大小、表面突起,萌发孔和叶表面气孔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其他3种植物的花粉粒和气孔的微观特征差异明显。可见,小麦族二倍体物种与六倍体物种、八倍体物种在花粉粒和气孔的微观特征方面有明显差异,但六倍体和八倍体物种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用花粉粒和气孔的一些微观特征作为鉴别二倍体和六倍体、八倍体等染色体组倍数相差较大的物种有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秋水仙素处理对黑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秋水仙素对黑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以黑麦根尖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1%、0.05%、0.10%、0.15%、0.20%)和不同处理时间(12、24、36、48、60、72h)条件下测定了根尖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细胞加倍指数。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细胞加倍指数增加,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15%时细胞加倍指数达到最大值(0.0362%),以后迅速下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中期分裂指数逐渐下降,而细胞加倍指数在处理36h时达到最大值(0.0208%)。在浓度与时间的互作方面,0.15%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细胞的中期分裂指数最高,达到0.202%;而0.15%的秋水仙素处理36h,细胞加倍指数最高,达到0.096%。  相似文献   
26.
Ⅲ型过氧化物酶(Class Ⅲ peroxidase, PRX)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谷子作为C4植物是禾本科抗逆研究的模式植物,然而目前对于谷子中Ⅲ型过氧化物酶家族基因功能鲜有报道。为探究谷子Ⅲ型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SitPRXs)在干旱胁迫和ABA诱导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分析。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谷子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32个Ⅲ型PRX基因家族成员,并根据其在染色体上位置顺序依次命名为SitPRX1~SitPRX132。通过对谷子、拟南芥和水稻的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同一亚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因复制分析显示, 17个SitPRX基因(13%)存在片段复制,78个SitPRX基因(59%)存在串联复制,串联复制事件在SitPRX基因扩增中起重要作用。谷子与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的物种间同源性分析显示谷子中大多数SitPRXs是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化后形成的。转录组分析显示, SitPRX基因家族成员在谷子幼苗、根、茎、叶以及圆锥花序中表达存在差异。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27.
以普通小麦京冬8号为母本,八倍体小黑麦劲松5号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在对杂种F1代和亲本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亲本和杂种F1代的叶表皮及气孔亚显微形态进行比较,得知3种供试材料叶表皮亚显微形态共同的特征是有气孔器、长细胞和毛细胞,细胞排列与叶脉平行,但母本普通小麦的叶表皮细胞轮廓清晰,排列较为整齐、光滑,气孔排列呈直线,哑铃状的保卫细胞有长短不一的刺毛;父本八倍体小黑麦的气孔周围有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嵴状凸起,气孔呈长方形、较大,排列方式总体也呈直线型,保卫细胞非常明显,但刺毛极少且短;杂种F1代无论是叶表面还是气孔的亚显微形态都与父本更相似,所不同的是叶表皮有刺毛,气孔大小介于两亲本之间。杂种F1代与双亲在形态学、叶表皮及气孔超显微形态特征上均有明显差异;超显微形态学指标也可以作为区分、鉴定远缘杂种和亲本的一项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不同海拔天女木兰叶抗氧化酶活性与光合色素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天女木兰对环境适应的生理生化机制,以生长在河北老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天女木兰叶为对象,研究了天女木兰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和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老岭自然保护区天女木兰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都会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叶绿...  相似文献   
29.
为了明确冀东地区谷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为该区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冀东地区10个主栽谷子品种为材料,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冀谷41的产量最高,冀科谷1号次之,紫脖根的产量最低;冀科谷1号的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较高;冀谷41的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仅次于冀科谷1号.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分析得出,氨基酸含量总分以冀谷41最高,邯谷2号其次,冀科谷1号位列第4,衡谷17最低;矿质元素含量总分以冀科谷1号最高,冀谷41次之,冀谷19最低.试验结果得出,冀谷41号、冀科谷1号可作为高产、高营养品质栽培品种在冀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农科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尝试整合与优化相近专业的部分实验内容。提出了将农科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改造为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的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研究生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改革和完善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建立了一个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