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氮肥对抗虫棉Bt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氮代谢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抗虫棉抗310不同氮肥水平Bt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叶片Bt蛋白的表达,表达量以高氮>适氮>CK。在盛铃期棉叶中Bt蛋白含量降低,但下降幅度则以CK>适氮>高氮。氮代谢生理研究进一步表明,抗310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全氮含量都明显高于其轮回亲本,氮肥施用促进了Bt棉棉叶在整个大田生育期游离氨基酸的合成和全氮含量的增加、盛花前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相关分析表明,抗虫棉Bt蛋白含量与氮代谢的生理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机械化微钵育苗棉花生长发育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粮棉争地的予盾,实现粮棉双丰收,江苏省在上世纪50年代首先创制了棉花营养钵温床育苗,后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与示范,研制完成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新技术。到1977-1990年江苏省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面积累计推广513.93hm2。棉花育苗移栽是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我国粮棉双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传统的营养钵制作花工多,管理复杂,技术执行难度大,劳动强度也大,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已不适应植棉产业向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需要。鉴与上述,为了简化棉花育苗程序,减少用工投入,国内众多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研制了…  相似文献   
33.
为探明不同阶段涝渍胁迫解除后棉花叶片生理特性的恢复,采取池栽试验,分别在盛蕾期(6月24日~7月3日)和花铃期(7月24日~8月2日)对泗棉3号进行渍水处理,比较定型功能期叶片(T1)、迅速伸长期叶片(T2)和平展期叶片(T3)3类在渍水停止时和渍水停止后10 d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在渍水停止后20d...  相似文献   
34.
以美棉33B为材料,于棉花中部果枝开花时进行干旱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由(75±5)%自然减少直至吐絮),研究花铃期干旱对棉铃对位叶糖代谢及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铃期干旱处理,棉铃对位叶净光合速率降低,且中部降幅上部下部;棉铃对位叶可溶性糖含量下部和上部果枝增加而中部降低,蔗糖含量增加而淀粉降低,表明干旱促进叶片光合产物向蔗糖分配;棉铃对位叶蔗糖磷酸合酶、蔗糖合酶活性降低、酸性转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且对中部和上部的影响大于下部,表明蔗糖合成受抑制,而其降解先抑制后促进,降低可供外运的蔗糖水平。干旱条件下铃重降低,中部降幅上部下部。因此,棉铃对位叶蔗糖合成减少和外运受抑制是花铃期干旱条件下铃重降低的蔗糖代谢基础。  相似文献   
35.
主要栽培措施对高品质棉科棉3号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5 2006年研究了密度、施肥和化控等措施对高品质棉科棉3号纤维品质的效应,发现烂铃和不同时期成铃的纤维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栽培措施影响烂铃率和棉花结铃分布,从而影响纤维品质。高N和不化控处理,伏前桃和伏桃烂铃率提高5~10倍,增加施N量和减少化控是导致烂铃率高的主要原因。后期植株全N含量与烂铃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控制后期各器官N代谢有利于降低烂铃率。随施N量增加,后期结铃分布逐步提高;增加密度(尤其是高密度)导致伏桃比例降低,而伏前桃和晚秋桃比例增加;化控量增加前中期铃分布比例提高,中后期铃比例降低。从降低烂铃率和提高优质铃比例两方面综合分析,应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施N总量,N肥前期适当增加,中期稳定,后期减少;化控用量总量略增,运筹上做到“花前减,花期稳,封顶增”。  相似文献   
36.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7.
花生品种抗光氧化特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不同花生品种的抗光氧化特性,并为选育广适性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夏季强光高温的自然条件,人为创造一个光氧化胁迫条件,对不同花生品种进行抗光氧化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2015 年筛选到8 个抗光氧化品种,占鉴定品种的6.67%;中等抗光氧化品种占87.5%,不抗光氧化品种占5.83%。2017 年从2015 年材料中挑选45 个品种继续进行鉴定,3 个品种表现为抗光氧化特性,占鉴定品种的6.67%;中等抗光氧化品种占51.11%,不抗光氧化品种占44.22%。不同等级抗光氧化品种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2017 年不同等级抗光氧化品种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2015 年对应等级的品种。本研究筛选到了抗光氧化差异明显的花生品种,验证了本方法在鉴定评价花生品种抗光氧化特性上的可靠性。此外,光氧化特性鉴定中光氧化胁迫时间应结合胁迫期间的温光条件和研究目的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8.
大麦后地膜精播棉的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分别用中棉所50和中棉所68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大麦后地膜精播棉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早熟棉品种中棉所68和中棉所50于大麦后地膜精播,能够表现早熟早发、结铃集中的特性,使成铃高峰与有利结铃的气候条件较好地相遇,成铃率明显提高,铃重增加,能够获得高产;本试验中皮棉产量接近1 500 kg/hm2,并以优质铃为主.  相似文献   
39.
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再复水后棉花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2006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灌水和棉花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每个处理再设置3个氮素水平(N 0、240、480 kg/hm2),研究氮素对花铃期短期干旱再复水后棉花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结束时,干旱处理棉花的纤维可溶性蛋白含量较正常灌水处理显著降低,而内源保护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纤维加厚发育相关酶,即: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酶和IAA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在复水后第10d,干旱处理棉花的纤维内源保护酶活性迅速恢复到正常灌水处理水平,MDA含量降低,但纤维发育相关酶的活性仍低于相应正常灌水处理,纤维比强度亦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处理。在棉花的纤维加厚发育期土壤短期干旱再复水条件下,以N 240 kg/hm2最有利于形成高强纤维。干旱期间该处理棉花的纤维内源保护酶活性高,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其纤维加厚发育相关酶活性均最高;复水后该处理的纤维内源保护酶活性迅速恢复,MDA含量最低,棉花的纤维加厚发育相关酶活性仍处于最高值,有利于纤维素的合成与累积,最终纤维比强度亦最大。施氮不足(N 0 kg/hm2)或过量施氮(N 480 kg/hm2)均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0.
采用灰色多维综合评估方法,对2005—2014年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早熟、中熟和早中熟类型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建立棉花优势生产区,实现棉花品种布局、生态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指导。本研究结果表明:1)达到国家审定标准高产优质(Ⅰ型)、普通优质(Ⅱ型)品种数量,中熟品种分别占其参试品种总数的0.54%和12.63%,早中熟品种为0.57%和17.14%,早熟品种为7.09%和18.44%。2)棉花品种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与理想品种性状灰色关联系数较高,其次是纺纱均匀性指数,再次为马克隆值。3)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棉纤维品质优于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早熟棉品质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其次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棉。4)我国棉花品种中熟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近5年西北内陆棉区中熟品种有所增加。中熟品种纤维长度分布在28.7~30.3 mm,可适纺中高档纱。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品种长度和比强度有所下降,比强度为29.6~31.0cN·tex?1,属中等偏上水平。三大棉区马克隆值差异明显,长江流域棉区高于黄河流域棉区,而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又高于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马克隆值在2010—2014年提高幅度较大,出现马克隆值6.0现象。5)研究表明≥10℃有效积温是影响棉花中熟品种纤维品质最主要因素,气象因子影响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顺序为≥10℃有效积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影响比强度和纺纱均匀性指数的顺序为≥10℃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棉花纤维品质的优劣与纺织品质量及植棉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精确分析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分布规律和开展纤维品质综合性评价,对我国棉花育种方向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