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异丙隆防治油菜田恶性杂草小毛茛的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对油菜田中的恶性杂草小毛茛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移栽油菜返青后抽薹前,以450ga.i./hm^2。剂量进行茎叶处理1次,药后90d,其对小毛茛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90%以上,对油菜生产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2.
6%杀螟丹水剂对水稻翘穗头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室内检测结果表明,应用6%杀螟丹水剂2000倍液浸种48h,对水稻种子中含有的线虫杀灭效果超过9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杀螟丹水剂对由水稻干尖线虫引起的水稻翘穗头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田间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3.
为拓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资源库,收集江苏省淮南和淮北麦区共69份小麦品种(系),在大田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赤霉病的发病情况,同时测定籽粒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并利用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2Fhb5的功能标记或连锁标记对供试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淮北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发病程度明显高于淮南麦区品种(系);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中DON毒素含量与病情指数、病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携带单个或多个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和籽粒DON含量大都有所降低,其中扬大617可能同时携带3个抗性基因(Fhb1+Fhb2+Fhb5),其病穗率、病情指数及籽粒中DON含量均较低,可作为新的赤霉病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4.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播种前准备,试验地选择、平整和小区规划,播种、田间管理,试验观察和记载及成熟收割等方面总结了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35.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 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 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A。氟环唑EC50和EC90离体胁迫均刺激DON毒素产生, 其他杀菌剂EC50和EC90胁迫均抑制DON毒素产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和20%叶菌唑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87.68%~94.77%; 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45%咪鲜胺EW、25%氟环唑SC、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57.63%%~85.49%; 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2.18%和51.98%, DON防效分别为43.06%和-7.96%; 24%井冈霉素A AS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42.37%和62.87%。药剂离体和田间控毒效果不完全一致, 赤霉病有效防控是DON防控的前提, 病害防效与DON防效不完全一致, 本研究为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约为85%。经分析发现,该类杀菌剂对叶面病害可能具有优良的防效,而对水稻种传病害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37.
几种酰胺类及其复配剂农药对菜粉蝶具有优异的控制效果,以10%阿维·氟酰胺水分散粒剂300 g/hm2防治菜粉蝶为最好;从经济角度看,防治菜粉蝶以1.8%阿维菌素乳油450 mL/hm2为宜,用水量应不低于750~1 050 kg/hm2,防治适期宜掌握在2龄幼虫前.  相似文献   
38.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生产杀螟丹农药所排放的废水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具有稳定而优良的防效。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应用杀螟丹废液2000倍液浸水稻种子48h,对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效达90%以上,而且对水稻发芽安全。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噻呋酰胺种子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同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24%噻呋酰胺悬浮剂为试验材料,采用浸种、湿拌和干拌3种种子处理方式,每种方式设置150、300、450、600 ai.g/hm2和CK 5个处理,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种后91天,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0~600 ai.g/hm2湿拌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为90.46%~98.10%;干拌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为91.16%~99.28%;浸种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播种后108天,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略有下降,但与播种后91天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趋势基本一致,且各处理对水稻发芽、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24%噻呋酰胺悬浮剂种子处理宜湿拌和干拌,此外,从防治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推荐浓度为300~450 ai.g/hm2,其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表现出较长的持效期,同时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稻黑点米形成的原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98%杀螟丹可溶粉剂浸种杀灭种子中越冬干尖线虫,收获后调查各小区收获稻子中干尖线虫数量及黑点米率,初步明确了水稻黑点米形成是由于干尖线虫的刺吸引起。通过干尖线虫接种,收获的稻子出现黑点米症状,并从黑点米中分离到干尖线虫,进一步证明干尖线虫危害是导致黑点米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