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无机铝化合物对水稻恶苗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供试3种化合物中,以硫酸铝浸种防治恶苗病效果最为显著。硫酸铝对恶苗病菌的抑制中浓度为703.4mg/kg,而用无水硫酸铝200倍浓度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而且对水稻种子发芽无影响。  相似文献   
2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源化合物奥麦丁锌(ZPT)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1.5μg/mL。ZPT在离体油菜叶片上对油菜菌核病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25%奥麦丁锌可湿性粉剂200、500μg/mL对油菜叶片菌核病病斑扩展抑制率分别达到83.2%和1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奥麦丁锌可湿性粉剂100g/666.7m2兑水喷雾,对油菜菌核病具有80%左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3.
由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恶苗病(rice bakanae disease)是严重危害水稻的种传病害.为探明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的种群结构及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现状,分别对2019年江苏省13个县(市)和2020年18个县(市)采集的恶苗病...  相似文献   
24.
以江苏苏州、江宁、兴化、宜兴和六合等5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小麦黄花叶病病土,测定镇麦5号、镇麦6号、镇麦168、镇麦8号和镇麦9号等镇麦系列小麦品种对黄花叶病的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镇麦系列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并建议在品种审定过程中,应考虑各品种在不同病土中的发病差异.  相似文献   
25.
江苏省水稻"小穗头"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江苏省大面积、多品种水稻普遍发生"小穗头"症状.经室内检测,发现"小穗头"谷粒中含有大量的线虫,而健康稻穗的谷粒中不含线虫.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小穗头"中含有的线虫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小穗头"症状是水稻干尖线虫病的一种非典型症状.田间试验表明,应用巴丹、恶线清(16%咪鲜·杀螟)等杀干尖线虫药剂在水稻播种前浸种48~60 h,可有效防治水稻"小穗头"症状发生,其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6.
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对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源杀虫剂鱼藤酮(商品名:2.5%欧美德乳油)施药剂量为1.25~2.5 g a.i./667m2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防治二代稻纵卷叶螟时,其中较高药剂浓度的保叶效果可达95.9%,在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时,上述浓度鱼藤酮的保叶效果均达到90%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植物源农药对褐飞虱基本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7.
优质强筋红皮小麦新品种镇麦168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麦168是江苏准南麦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强筋红皮小麦新品种。在江苏淮南小麦区试中,由江苏省种子管理站统一抽样送检,品质分析2年平均结果:粗蛋白质含量14.0%,湿面筋33.5%,稳定时间7.1min。在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中,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2005、2006年2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1、797 g/L,蛋白质含量14.73%、14.02%,湿面筋33.0%、28.2%,沉降值48.8、47.5ml,吸水率60.6%、60.8%,稳定时间9.3、10.9 min,最大抗延阻力453、433 EU。  相似文献   
28.
利用异丙隆防治油菜田恶性杂草小毛茛的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对油菜田中的恶性杂草小毛茛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移栽油菜返青后抽薹前,以450ga.i./hm^2。剂量进行茎叶处理1次,药后90d,其对小毛茛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可达90%以上,对油菜生产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发掘并鉴定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916生物膜形成调控新基因,检测其对Bs916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fliZ基因位点的单敲除突变株,通过干重分析法来验证其生物膜形成的缺陷;利用平板对峙试验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中影响防治效果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利用绿色荧光标记技术构建Bs916与fliZ突变株的GFP标记菌株,观察两者在水稻茎秆定殖能力变化;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fliZ位点单敲除突变株,与对照组Bs916的三维立体结构生物膜相比仅能形成平面二维结构生物膜,呈现破碎状态,证明其生物膜形成存在显著缺陷;对生物膜干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fliZ突变株生物膜干重仅为对照组Bs916的23%,进一步验证了fliZ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游动性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扩展直径仅为Bs916的32%,证明fliZ突变株的游动能力显著下降;抑菌试验显示两者抑菌带宽基本一致,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能力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成功检测了fliZ突变株和Bs916合成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fliZ突变株中杆菌霉素L相对产量显著增加1倍,而表面活性素和泛革素相对产量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水稻茎秆定殖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数量显著低于Bs916,在水稻纹枯病病斑附近不出现显著的聚集效应,呈现无序分布状态,证明fliZ突变株与Bs916相比在水稻茎秆上的定殖能力显著下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显示,fliZ突变株第6—15天防治效果介于6.0%—20.7%,显著低于Bs916的36.0%—57.6%,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显著下降。【结论】鉴定的Bs916生物膜新调控基因fliZ位于控制鞭毛运动的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菌体的游动与扩张,显著单一调控生物膜形成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