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2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政策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目前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指标缺乏表达农民意愿及生态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应用基于生态限制性因子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国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粮食安全政策导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湿润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的局部地区,占地37×104 km2;在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南部、西藏南部、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区,占地约26.9×104 km2;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宜耕减少地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东部和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区。该研究为大空间  相似文献   
82.
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有色小麦皖麦38、绿麦1号和kz6061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有色小麦千粒重、容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显著,灌3水较灌2水处理显著提高有色小麦醇溶蛋白含量,而显著降低干、湿面筋含量。不同粒色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差异显著,kz6061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皖麦38和绿麦1号。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沉降值、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在不同粒色小麦中差异显著,沉降值和面筋指数以皖麦38最高,干、湿面筋含量以kz6061最高。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皖麦38的清蛋白和球蛋白,绿麦1号的球蛋白,kz6061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对有色小麦面筋指数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3.
不同水、氮处理对济麦20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池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灌水有利于抑制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含氮量,延长旗叶功能期;开花期灌水和灌浆期灌水有利于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提高,以春季灌3水(春5叶露尖+开花+灌浆)最高;在180kg.N/hm2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千粒重、容重和穗粒数均高于270kg.N/hm2的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的含量,除球蛋白外,均以B3处理(灌春2叶露尖水和春5叶露尖水)最高;增施氮肥有利于谷蛋白含量的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以B4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灌浆水)最高,与B2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差异不显著;180kg.N/hm2处理的蛋白质产量高于270kg.N/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180kg/hm2的施氮量处理结合春5叶露尖灌水和开花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84.
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选择6个典型的种植模式点,在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运行模型,考察在其它投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田间管理措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变化肥施用等)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影响的长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的管理措施中,增加秸秆还田比例的固碳效应在众多的农田管理措施中体现最突出,以基本管理措施20年后有机碳含量为对照,当秸秆还田率增加到80%时,齐齐哈尔、平凉和芷江地区增加的SOC含量都在C 3 000 kg/hm2以上,北京郊区、江宁和盐亭地区每公顷则可以增加C10 000 kg以上.化肥增加SOC含量是通过增加作物还田残茬来实现的,与基本措施相比,除了华北和华东地区增施化肥使SOC含量显著增加外,其它地区均不明显.化肥施用量为本底值的50%配合秸秆还田率50%和化肥施用量为本底值的50%增施有机肥C 1 000 kg/hm2的两项措施,在各个地区都表现出比基本管理措施能存储更多的碳素,因此,在我国现在措施下,减少化肥的同时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和增施有机肥是既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又减少化肥污染的"双赢"措施.  相似文献   
85.
正北方农牧交错区带是年降水量在350~550毫米,地理景观以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交错镶嵌分布,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以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的区域。与北方草原纯牧区相比,农牧交错区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降水比较丰沛,热量条件良好,能够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农牧交错带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可以相辅相成、发展现代草食畜  相似文献   
86.
基于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的区域冬小麦估产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该文以中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黄淮海平原典型县市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对冬小麦估产进行研究。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数据(PAR)主要通过TOMS传感器紫外反射率月数据来计算获得。并且通过投影转换和内插方法,将分辨率由经度1.25度、纬度1度转为250 m。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PAR)主要通过250 m分辨率MODIS的最大值合成法生成的NDVI月数据和fPAR之间的统计直线关系(fPAR=a NDVI+b)来反演。在研究中光能转化有机质效率(ε)被视为常数,其值通过前人研究结果确定。然后计算冬小麦净初级生产力(NPP=ε×fPAR×PAR)。文中主要考虑冬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内NPP的形成,然后将累积的NPP转化为作物干物质的量,最后通过冬小麦收获指数修正,得到估计的冬小麦产量。而且利用地面实际调查产量数据对所预测的植物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所预测的产量进行了验证,通过NPP计算的冬小麦生物量与实际生物量间相对误差为-4.30%;预测冬小麦产量与实际小麦产量间相对误差平均为-4.4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7.
智慧农业赋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智慧农业被视为继植物育种和遗传学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农业新技术革命,将彻底改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使农业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阶段。智慧农业是数字技术科技创新的新场景,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会催生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也会引发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一、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高级阶段,是未来农业发展必然方向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技术代表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带动性、渗  相似文献   
88.
利用EPIC模型模拟北京春播紫花苜蓿的当年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EPIC模型对北京顺义地区的春播紫花苜蓿当年生长中的地上部生物量的累积和刈割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EPIC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地上生物量累积;在对刈割的模拟中,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结果可以接受,但对于留茬的模拟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9.
调查了北京顺义区河南村紫花苜蓿(WL323)的连续生产过程中的产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刈割产量动态年内随茬次下降,年产量则受气候变化影响波动较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含量成为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0-20 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波动升高,说明了紫花苜蓿的土壤改良较强,但短期种植效果不易保证;0-20 cm土层中的速效磷含量在4年后降低很多,说明了紫花苜蓿的种植能降低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实际生产中应注意补充磷肥。  相似文献   
90.
本文阐述了我国草原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草地保护与利用的国际经验,并提出了未来草地利用管理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