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2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不同追施氮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品质类型的2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和氮肥追施处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量和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开花期追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追肥处理对总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影响显著;追肥处...  相似文献   
32.
刈割与非刈割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刈割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生长第5年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而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而言,9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上午比不刈割处理高,而下午则比不刈割处理低,并且峰值有延迟的趋势;10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普遍比不刈割处理高。  相似文献   
33.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15年玉米、大豆、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1996—2010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2.80%,经济作物减少52.84%,粮经比从88﹕12调整到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5%,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9.78%。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即玉米种植在全县范围内分布较均衡,大豆种植中心向东南部集中,水稻种植集中到宾县北部和西部地区。【结论】过去15年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科学调整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TOMS紫外波段反射率数据,在GIS和RS软件支持下,计算分析了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APAR)及其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气候因子对FPAR、PAR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PAR、FPAR、APAR的估算值与其他研究者基本一致,方法可行,可为草地NPP估算及建模提供参考.内蒙古草地生长季平均PAR为1973.8 MJ/m2,FPAR为0.275,APAR为516.64 MJ/m2.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PAR、FPAR、APAR时空变化明显:FPAR及APAR空间上呈东北向西南地区递减的趋势,PAR与之相反.4月份(生长季初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PAR、FPAR、APAR都开始增加,但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内蒙古草地生长季,不同草地类型的FPAR及APAR差异明显,在草地NPP估算及建模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5.
杨桂霞 《猪业科学》2016,(12):110-111
正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在养猪生产中常会遇到仔猪特别是断奶仔猪生长缓慢的问题,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加强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做好猪舍内的供暖保温工作因仔猪特别是哺乳仔猪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再加上皮下脂肪少、皮肤薄等因素造成仔猪的保温能力差,特别怕冷,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每个猪场的采暖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6.
于2011年6月26日、7月23日和8月26日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被采食羊草和未被采食羊草进行了光合色素含量的研究。在测试期间,被采食与未被采食羊草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有显著差异;且前者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后者。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被采食羊草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大呈复杂的变化趋势,后者则呈线性下降变化;而前者的类胡萝卜素呈上升趋势,后者呈下降—升高的趋势。二者Chl a+b最大值出现在7月23日,最小值出现在8月26日。此外,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强,二者的光合色素差异加剧,并受到生长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不同水氮处理对济麦20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水氮处理时小麦品质的影响,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池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强筋小麦济麦20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随灌水次数增加,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指标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开花水和灌浆水的影响最为显著.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除谷蛋白外均对灌水反应敏感,对氮肥反应迟钝;增施氮肥有利于谷蛋白、贮藏蛋白含量的提高;面粉加工品质指标除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外均对灌水反应敏感,增施氮肥有利于吸水率的提高以及面包体积的减小.总蛋白、醇溶蛋白、贮藏蛋白含量均与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贮藏蛋白含量与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总蛋白、醇溶蛋白含量与面包体积呈显著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减少灌水次数,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品质的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38.
基于NDVI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空间格局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监测中国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和物候空间格局特征。【方法】选择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监测华北地区耕地的多熟种植制度,并利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种植制度下耕地物候空间格局。【结果】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递减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总体趋势。在该种植制度下,华北地区耕地第一季作物的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年两熟区域的第一季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要明显早于一熟区域。与第一季作物物候期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华北地区耕地第二季作物物候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与物候分布格局和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不同区域的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资源的禀赋和匹配程度对该区域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有很大影响。此外,这种耕地物候空间格局还与作物品质、耕作水平、灌溉、施肥和农药等有密切关系。如何区别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耕地物候的影响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淮海地区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黄淮海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黄淮海平原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量下滑明显、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发展、水质污染严重、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为此提出了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建立节水高效防治污染农业生产体系、充分利用降水与土壤水,建立高效的旱作节水农业体系、大幅度压缩高耗水作物小麦种植面积、调整大城市郊区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40.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褐潮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51%和5.89%,而单施氮肥仅增加2.56%。可见NPK平衡施用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