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2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农户的适应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84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方法,从气象要素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及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农户认知和选择行为发现,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及作物产量对农户作物选择有影响,农户在作物类型变更时首先考虑产量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再次是自然灾害因素,但在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的作物类型变化中,如水稻改玉米,自然环境因素受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更换作物类型与品种、调整农时是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中采用较多的行为。农户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与实际趋势是否一致,会影响农户是否主动改变作物类型。【结论】为提高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今后宜从提高农户主动适应行为入手,引导农户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在应对行为上需有更为高层次的区域布局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22.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农作物空间格局是农业土地系统中景观功能层面的核心特征之一,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较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更为频繁,但并不易于监测与分析。本文拟提出一个基于农户(Agent)作物选择行为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模型(CroPaDy)的构建方案。【方法】参考Agent农业土地变化模型的建模思路,按照 “ODD标准化建模程序”和“一般性的模型计算化设计框架”进行模型的概念化设计与计算化设计。【结果】概念化设计方面,将模型设计成一个闭合的环路(驱动因素分析—决策过程分析—行为结果分析)。其中,驱动因素分析影响农户决策的内/外部因素,而非传统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模型模拟步长为一年,状态变量每年更新,并将行为结果作为反馈从而更新内/外部影响因素,由此体现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动态过程。计算化设计方面,将模型设计成3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模块,分别是:Agent生成模块、Agent简化与分类模块以及Agent决策分析模块。模型计算化设计过程应用蒙特卡洛以及效用函数等常见方法,此外,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Agent进行分类与简化。【结论】经检验,CroPaDy模型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能够用以表达特定区域内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3.
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现状及养殖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情况和草场利用现状,奶牛饲养成本和产奶效益等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度养殖户的奶牛生产成本和收益情况.调研发现,奶牛饲养方式、饲草料生产和供给策略等对奶牛经济效益和家庭牧场可持续性均有一定影响,为此,文章从改善放牧管理、扩大人工草场、科学饲养管理、合理搭配日粮配方以及国家政府以加强补贴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养殖户奶牛效益和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为将来提高呼伦贝尔草原牧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改善家畜饲养水平以及草地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4.
于凡  杨桂霞  崔敏 《猪业科学》2013,(7):102-103
随着规模化猪场对种猪生产性能的不断追求,人们对猪的育种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如何做好猪场的育种工作,是一线技术人员不断探索的问题,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取得良好的育种效果呢!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阐述。1猪场育种目的制定一个能达到的或可能达到的目标,使猪群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根据体型、性能、血缘制定合理的配种  相似文献   
125.
探讨了我国草原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政策现状,将我国草原管理的主要观点分为4类:系统发展论、本土发展论、替代发展论和游牧发展论。系统发展论是以任继周为代表的4个生产层理论和系统耦合理论;本土发展论是以达林太为代表的草原制度性退化和农耕对牧区的入侵理论;替代发展论是以张新时的人工草地理论、许鹏的生态置换理论和蒋高明"以自然之力...  相似文献   
126.
灌水时期和施用硫锌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时期以及施用硫肥和锌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抑制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了旗叶叶片含氮量,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以开花期灌水最显著;施硫肥和锌肥也能减缓旗叶的衰老。籽粒产量、容重、千粒重和穗粒数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增加,以开花期灌水产量最高,各灌水处理间差异显著,总穗数以春生5叶期灌水处理最高;硫肥和锌肥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蛋白组分,除醇溶蛋白外,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降低,以春生2叶期灌水含量最高;施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含量,锌肥作用差异不显著。在干旱条件下,春生5叶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27.
2000-2008年内蒙古草原MODIS NDVI时空特征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该文选用2000-2008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草原中温性草原、温性荒漠、低地草甸、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7类主要植被类型9 a来年度NDVImax空间变化趋势、波动程度、出现时间等植被指数时空特征。结果显示,2000-2008年间,内蒙古草原植被总体趋于恢复。各类型草原年度NDVImax平均值趋于增加,NDVImax介于(0,0.4]之间的低盖度草原植被面积趋于减少,NDVImax介于(0.4,1]之间的高盖度草原植被面积趋于增加。在空间上,67.15%的草原面积植被状况趋于好转,32.85%的草原面积植被状况趋于恶化,2008年植被状况是9年来最好的一年。除温性荒漠外,内蒙古草原各植被类型NDVImax从6月底开始集中出现,至9月底结束,其中8月是温性草原和草甸类草原NDVImax集中出现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8.
于2010年6-9月期间,采用LI-6400-09 Soil Chamber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6个不同放牧强度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R1外,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枯落物等影响因子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而下降,而土壤温度却无统一的变化规律。2)试验期内,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呈双峰型;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变化为:R1>R0>R2>R3>R4>R5,R0和R1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除9月30日外,其余测试日下R0和R1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显著(P<0.05)高于R5。土壤呼吸速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放牧效应加剧,以R4和R5最为强烈。3)放牧强度因素对土壤呼吸的作用随着放牧季节(日期)的变化而变化,且二者存在互作效应。控制时间的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枯落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放牧强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较低的放牧强度(R1)对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无不利影响,而较高的放牧强度(R4和R5)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耕地是“人类-环境”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农业土地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耕地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有利于促进耕地合理利用的调整优化,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和集约化利用。【方法】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综合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扩展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地理计量模型,研究分析1998-2009年浙江安吉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与差异。【结果】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过程复杂,水田与旱地是该区域发生转出的主要地类,从转移类型来看,多转移为林地、城镇用地与园地;从转移过程来看,2003-2009年较1998-2003年更加缓和平稳,基本没有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动;2003-2009年,转入为耕地的地类极为单一,转移面积有限,各地类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较1998-2003年期间都趋于更加稳定;2003-2009年的耕地变化活跃度要低于1998-2003年,表明2003年以后区域耕地在利用程度与广度方面更加缓和平稳。【结论】区域产业结构和用地政策调整直接影响着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演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0.
呼伦贝尔地区野生山野豌豆种子硬实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贝尔采集的野生山野豌豆(Vicia amoena)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研究其种子萌发状况,寻找破除种子硬实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各种破除种子硬实的方法中,擦破种皮及浓硫酸浸泡种子效果最为明显,擦破种皮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98.67%和98.00%;浓硫酸不同浸泡时间产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以浸泡30min效果最为明显,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9.33%,浸泡5~30min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浸泡60min的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7.33%,与浸泡30min处理相比呈下降趋势;而不同温度水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不同时间对发芽及出苗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