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香草酸、间二苯酚和表氯醇为原料,采用简单两步法合成了环氧单体1,3,3'-三环氧乙烷-2'-甲氧基-二苯甲酮(DEBP),并进一步和4,4-二氨基二苯砜(DDS)加热混合固化制得对应的环氧树脂DEBP/DDS,与常用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的DDS固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EBP单体具有比DGEBA单体更...  相似文献   
72.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和生态公益林树种,具有较高的价值 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文章以红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穗圃的营建、采穗母株幼化促萌、穗条选择、 基质筛选、激素处理、扦插月份等因素进行研究,获得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3 月份扦 插成活率最高,使用黄心土作为扦插基质,利用ABT-3 对优树嫁压条苗穗条进行处理,扦插成活率可达 94%。研究显示,扦插月份、扦插基质对红锥穗条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3.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催化酰基化的辅酶A和二酰基甘油合成甘油三脂的关键限速酶。莱芜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可能与DGAT1基因的活性有关。本研究对莱芜猪DGAT1的外显子6~8共476bp的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GenBank登录号:DQ289596)和多态性分析,分别在外显子6的第27bp位点和外显子8的第56bp位点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SNP),均属于沉默突变。克隆了莱芜猪5’调控区737bp的序列,在-241bp(相对于起始密码子ATG)发现单个碱基的插入,该多态性位点与莱芜猪脂肪沉积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不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在区域评价方面的差异、相关关系和适用性,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得到不同定义下的农田总供水分利用效率(WUEg)、广义水分利用效率(WUEu)、作物水分生产率(WP)和灌溉水利用效率(WUEi)及真实灌溉水利用效率(WUEti)5个常用评价指标,分析得出:1 WUEu与WUEg站点间、年际间及区域水平评价结果均一致,推荐使用WUEg;2WUEi不能表征真实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但黄淮海区域水平WUEi表征结果实则接近总水分利用效率;3WUEti站点和区域水平均难以计算不方便使用;4站点水平各指标相关关系不同,但区域水平各指标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性。站点和区域水平不同指标评价结果均有差异;站点水平WP评价结果最稳定,区域水平WUEg评价结果最稳定。  相似文献   
75.
教学论如何反映教学的发展,同时又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这是教学论亟需解决的问题,学习和研究国外近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博采众长,对于探索教学理论和规律,开创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新局面,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6.
为明确胶东半湿润区不同播种密度和株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机理,以当地主栽品种‘济麦22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株行距配置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地上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等指标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基本苗、公顷穗数及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5和0.50,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在相同播种密度下,窄行宽株距处理明显优于宽行窄株距处理,其增产的关键是穗数的提高。当播种密度降低时,行距变化对冬小麦总分蘖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大于株距变化的影响,而株距变化对单株分蘖的影响大于行距变化的影响;株行距影响籽粒产量的主控因素为穗数,而通过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调控作用存在较大的年际差异。综上可知,胶东半湿润区播种密度和株行距主要通过穗数调控冬小麦产量,为实现小麦高产,推荐窄行(20 cm)宽株距(1.0 cm)和中高播种密度(500×104粒/hm2)为最佳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77.
Wuschel(Wus)转录因子基因在维持干细胞群数量上具有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以模式植物拟南芥Wus为信息探针,在杨树基因组中共检测到2个Wus候选基因,并设计了基因特异的引物,从毛白杨形成层cDNA中分离得到长度分别为922 bp和956 bp的2个cDNA,其分别含有编码258个和264个氨基酸残基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在结构功能域区域分别与拟南芥Wus蛋白的同源性为76.O%和74.9%,故将其命名为PtWus1和PtWus2.在此基础上,组合利用MEGA3.1和DnaSP4.0软件对毛白杨36株基因型个体的PtWus1和PtWus2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分别检测到58个和5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样性分别为1/27 bp和1/30 bp.对于PtWus1,共检测到24个常见SNPs和34个罕见SNPs,其中43个属于转换,15个属于颠换;在外显子区域,共检测到21个SNP位点,其中16个为同义突变,4个为错义突变,1个为无义突变.而对于PtWus2,基因内部含有28个常见SNPs和23个罕见SNP,其中36个属于转换,15个属于颠换;在编码区域检测到的26个SNPs中,同义突变和错义突变均为13个.对PtWus,和PtWus2基因内SNPs进行的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核苷酸序列长度的增加,SNPs的连锁不平衡在基因内部迅速衰退,因此,在毛白杨中,基于候选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是可行的,而基于整个杨树基因组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必要的.本研究为毛白杨Wus蛋白转录因子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作图及其基因辅助毛白杨木材纤维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广东含笑苗期生长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广东含笑苗期18种基质处理栽培试验,比较不同基质对广东含笑苗期生长的影 响,以期筛选出育苗效果较好、容重较小、配制简便、成本较低的环保型基质,为广东含笑苗木培育和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基质中广东含笑苗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运用生长量多重 比较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配方基质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广东含笑经过8个月不同 配方基质处理栽培,18种基质的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为0.85~1.45 g/cm3和35.93%~54.44%。pH为4.47~7.76,各基 质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5.65~62.9 g/kg、0.3~2.740 g/kg、12.7~138.0 mg/kg;不同配方基 质对广东含笑苗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苗高和冠幅与SPAD值、叶面积与容重、阳离子交换量CEC 和电导率EC呈正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和pH值呈负相关;广东含笑适合在容重大,pH值较小,有机质、全N和 速效钾含量低的基质中生长。【结论】处理M08(黄心土∶蛭石比例为3∶2)和M07(黄心土∶珍珠岩比例为 3∶2)的综合生长量分别比对照高出10.19%以上,容重分别比对照低9.72%以上,建议以上两种基质为广东含笑 育苗的首选基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有效评价和利用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2代种子园资源、挖掘其优良性状。【方法】对广东省龙眼洞林场2代种子园内56个红锥无性系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56个红锥无性系的10个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1%~47%,平均变异系数为28.2%。树高与胸径、冠幅与树高、胸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分枝数、分枝大小与叶片疏密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分枝角度、尖削度与分枝大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0个性状可以综合为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系统聚类将56个红锥无性系划分为4个组。【结论】不同红锥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间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为开展红锥种内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获得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序列,分析其在不同水肥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及在尾叶桉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研究该基因与尾叶桉抗逆性的相关性提供基础。【方法】根据巨桉E.grandis的PA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基因克隆、测序获得尾叶桉PAL基因序列;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水肥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PAL基因组全长4 507 bp,包括166 bp的5′非编码区、411 bp的3′非编码区、2 172 bp的氨基酸编码序列(由2个外显子组成,分别为422和1 750 bp)和1 759 bp的内含子区域。PAL基因在AT4处理中表达量最高,在AT5处理中表达量最低。尾叶桉PAL基因与巨桉具有高度相似性。尾叶桉PAL基因的SNP位点主要集中在内含子区域,可见尾叶桉PAL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持着稳定的遗传。【结论】获得尾叶桉PAL基因全长4 507 bp,该基因具有遗传稳定性,且可能在尾叶桉抗逆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