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5篇
  36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01.
杂交稻新组合K优860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K优8602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由自育恢复系泸恢602与不育系K18A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中晚熟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农艺性状、抗性、品质及产量详细介绍了K优8602的特征特性,总结了K优8602在适宜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02.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强烈发育,导致黑土地严重退化,直接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秸秆还田是黑土区广泛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具有明显的阻控土壤侵蚀、抑制土壤退化、提升退化黑土地生态生产功能的作用。本文在系统分析秸秆还田阻控细沟间、细沟、浅沟与切沟侵蚀机理,综合评价秸秆还田水土保持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亟待加强的重点内容。秸秆还田阻控侵蚀的机理与侵蚀类型直接相关。秸秆覆盖消减降雨动能、抑制土壤物理结皮发育、维持土壤入渗性能、增加地表随机糙率、降低坡面径流流速、减小径流挟沙力和剪切力,是秸秆还田阻控细沟间和细沟侵蚀的直接作用。秸秆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团聚体发育并提升其稳定性,引起作物生长特性变化,导致细沟间土壤可蚀性和细沟土壤可蚀性降低,土壤临界剪切力增大,是秸秆还田阻控细沟间和细沟侵蚀的间接作用。尽管秸秆还田阻控浅沟和切沟侵蚀的作用不如细沟间和细沟侵蚀那样直接,但仍可通过减小集水区径流侵蚀动力来降低浅沟和切沟发育风险。秸秆还田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应,减流和减沙效益分别为28.0%~95.1%和40.3%~99.7%。但受不同试验条件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可比性较差。未来亟需加强秸秆还田增加地表糙率与径流阻力、降低径流挟沙力水力学机理,土壤抗蚀性能对秸秆还田驱动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响应机制,秸秆还田水土保持效应受土壤类型与坡度的影响及主控因素,秸秆还田阻控侵蚀的长期效应与空间分异,以及秸秆还田技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等研究,为遏制黑土地退化、维持黑土区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03.
[目的]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酸碱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还原糖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方法]采用固态化学预处理方法。[结果]6%乙酸预处理后还原糖含量可达13.86%,然而乙酸预处理后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比其他酸要低。尿素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在4%和8%浓度最多,为20.02%。4%尿素预处理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多,达21.59%。[结论]酸碱预处理后杂交狼尾草的还原糖含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要比预处理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04.
农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转化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通过总结福建省农科院在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知识产权转化方面采取的系列措施和近几年取得的初步成效,提出今后发展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405.
刘金衡  杨扬 《山东饲料》2014,(33):98+185
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水是地球万物生存的前提,人类需要水,正如他们需要阳光、空气、食物和栖息地一样,水赋予了地球生命和一个多姿多彩的生存环境。本文就主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水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06.
对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3个川香29A所配三系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5%,其中有1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长宽比平均为2.8,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粒率平均为38.2%,有7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度平均为7.6%,有6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胶稠度平均为63mm,有1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2.4%,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在13个组合中只有3个组合的综合米质指标达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制约综合米质达标的主要因子是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各项品质指标中,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川香29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粒型细长、垩白粒率低和垩白度小的恢复系来进行配组。  相似文献   
407.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与泸香615碾米品质的关系。[方法]以优质杂交稻组合泸香615为试材,施尿素459、0、135、180 kg/hm2,3次重复,随机排列,按国家标准测定泸香615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优质杂交稻泸香615碾米品质变化。[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泸香615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所提高。与施尿素45 kg/hm2处理相比,施尿素901、35、180 kg/hm2处理的糙米率分别提高0.15、1.331、.48个百分点;精米率分别提高了1.45、1.80、1.90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分别提高了2.32、5.547、.79个百分点。[结论]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种植泸香615,在保证产量和其他品质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以提高碾米品质。  相似文献   
408.
[目的] 探查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碳效应,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1980,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网格采样法、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碳排放系数法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支持下,揭示1980年以来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碳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 ①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阶段性变化。1980—2000年综合动态度为0.02%,其中动态度最大的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次之。2000—2020年综合动态度增至0.18%,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加快。②净碳效应表现为碳汇,但由1980年的5.93×107 t下降到2020年2.82×107 t,而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效应呈现碳排放变化量大于碳汇变化量特点,并导致净碳排放量增加了6.08×105 t,且空间上净碳排放相对高值区呈“H”型分布特点,低值区逐渐扩张。③洞庭湖流域集水小区净碳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显著。1980—2000年主要聚集类型为高—高型和低—低型,低—高型分布零散,2000—2020年高—高型分布更加集中连片,低—低型主要在湘江流域北部。[结论] 在洞庭湖流域,应坚持“碳增汇,碳减排”定位,保持林地的碳汇稳定状态,科学引导高碳排放土地的开发利用,并依据空间自相关特点关注不同集水区的碳排放“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409.
近十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犬作为宠物进入家庭,被人重视,但由于主人的饲养不当或其他因素,很多疾病存在并威胁犬的健康,特别是传染病的存在,具有传染性、高死亡率的特点,如不对其加以重视和制止将对犬造成很大的危害。对犬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都是兽医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410.
有机酸改良剂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盐碱改良剂的应用研究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其中富含有机酸的改良剂因其无毒无害效果显著被广泛使用。通过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选取“禾康”盐碱清除剂作为典型有机酸改良剂(简称OA),设置4组施用含量梯度(0.140,0.145,0.150,0.155 g/cm^2),以未施加OA的处理作为对照,同时设置不同的OA施加深度(5—10,15—20,25—30 cm),以研究OA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施OA处理中,随着OA施加量的增加,土壤入渗能力减弱,稳定入渗率显著下降,通过Philip和Green-Amp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拟合,Philip模型较Green-Ampt与拟合参数的一致性较好,更适合于土壤中含有有机酸改良剂作用的入渗过程模拟,吸渗率S、稳渗率A相对误差分别为9.82%,2.23%,吸渗率S、稳渗率A、饱和导水率KS及土壤水吸力Sf均呈减小趋势,土壤的持水性能和土壤脱盐率显著提升。在层施OA处理下,随着层施深度的增加,累积入渗量增大,稳渗率降低,土壤的脱盐率无明显提高。研究结果为有机酸改良剂在盐碱土改良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