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笔者以天山北坡经济带11市县的城乡区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城乡关联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期为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城乡关联度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有着密切关系,呈正相关性;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关联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等级和空间差异;而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关联度的量化分析与与该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的实际水平基本相符,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对城乡关联发展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从城乡产业协调的新视角,综合运用SPSS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11市县的城乡产业关联性进行了多层面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经济带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相关性较强;种植业、牧业与经济带农业的相关性也较强;工业与农业整体上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但部分市县呈负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3.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及适度规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新疆植棉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探究其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 构建植棉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模型, 揭示新疆植棉业发展的适度规模。研究结果表明: (1)1949 年以来, 新疆植棉规模不断扩大, 从1949 年的33.41×103 hm2 上升到2007 年的1 782.60×103 hm2, 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三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东疆棉区变化特点各异, 其中南疆棉区起主导作用; 按绿洲分类棉区中, 以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和西北沿边绿洲棉区变化明显。(2)现有条件下, 整个新疆棉花种植经营适度规模以800×103~1 000×103 hm2 为最优, 600×103~800×103 hm2 次之,400×103~600×103 hm2 再次之, >1 000×103 hm2 最差。该规模标准可作为制定新疆植棉业发展、安排植棉业经济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干旱区城郊种植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短缺,水足迹方法能够完整、清晰描述作物耗水特征,基于水足迹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于干旱区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例,估算当地农作物水足迹,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因素,构建了基于水足迹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探讨节水型城郊种植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蓝水、灰水足迹较低、收益较高、耕地规模适宜的特点,可作为种植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方案。根据此方案,预计到2015年,种植面积将控制在6.65万hm~2之内,粮油作物、果蔬作物和其他作物的比例为35∶49∶16。就目前而言,应通过调减高蓝水消耗的粮油作物面积,增加低耗水的果蔬类作物面积,提高农肥利用率等措施来提高种植业用水效率、降低水污染,实施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5.
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区域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集聚、扩散和创新的作用。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利用城市首位度、相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发展在乌昌石城市群产业整合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乌昌石城市群各县市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间的分工与合作现状以及产业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乌昌石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未来乌鲁木齐产业发展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将其打造成城市群内高端制造业中心、创新研发中心以及综合服务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乌昌石城市群的产业整合,加强群内各县市间的产业协作,提高城市群产业整体发展层次。  相似文献   
26.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图,通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净变化速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渭干河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利用程度的时空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渭干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其类型分布和面积变化存在时空差异。1990—2008年流域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草地、沼泽、未利用地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加。(2)因未利用地面积比重较大,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程度普遍不高,但近年有明显提高。库车、沙雅、新和三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长,拜城县先增后减,总体有所增长。流域各县的土地利用效益均逐年增长,后期增长率远大于前期。(3)土地利用程度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越高,单位面积GDP和空间城市化水平越高。未利用地面积比重的空间差异对各县市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较大影响。(4)人类活动加剧、社会经济发展等因子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7.
基于问卷调查, 运用数量统计和最小二乘估计, 分析新疆三工河流域不同区域农户灌溉差异, 并探讨差异性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 (1)三工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节水滴灌面积比例和水价依次递增, 上、中、下游滴灌比例分别为3%、10%、28%, 水价为<0.075元·m-3、0.069~0.075元·m-3、0.13~0.35元·m-3; 灌水量和农户水费负担依次减少, 灌水量为18 510 m3·hm-2、12 810 m3·hm-2、9 075 m3·hm-2, 水费负担为18%、14%、12%; 种植结构由传统作物主导向经济作物主导发展, 种植结构趋于合理。(2)自然因素是导致农户灌溉差异的根源, 不同区域水资源多寡、土壤保水性、地块大小与破碎度的差异, 导致农户节水意识、节水设施选择意愿及政府调控措施的不同。(3)政府一方面通过调整水价增加农户灌溉压力, 减少农户用水量; 一方面通过提高渠系质量和激励农户采用节水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提升作物的灌水需求曲线。实证结果显示: 水价每上涨0.01元·m-3, 灌水量就会减少484 m3·hm-2; 采用滴灌技术, 灌水量减少1 617 m3·hm-2; 改善渠系质量使土渠向水泥渠、板板渠发展, 灌水量减少736 m3·hm-2。  相似文献   
28.
在分析阜康市畜牧业发展现状、条件及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本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方向和具体规划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30.
新疆经济类型的划分及综合经济区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调查统计资料 ,以新疆 86个县市为地域单元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 ,对新疆经济地域类型和综合经济区的划分进行初步探讨。利用反映经济发展特征的 2 9个指标对 86个县市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聚类评判 ,得到 9种经济类型 ,结合经济区的划分原则把全疆划分为 1 0个综合经济区 ,同时提出了各经济区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