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甘蓝枯萎病菌生理小种传统鉴定方法费时费力,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在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筛选1、2号生理小种各自的特异基因片段并设计引物,并分别以10个甘蓝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2个2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尖孢镰刀菌其他专化型菌株及4个外围菌株DNA为模板进行常规PCR扩增,筛选出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同时引入尖孢镰刀菌通用引物W106R/W106S,建立起一步三重PCR检测甘蓝枯萎病菌1、2号生理小种的分子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该分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在一次PCR反应中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出甘蓝枯萎病菌DNA、罹病甘蓝组织和土壤中的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对检测甘蓝植株是否感染枯萎菌及甘蓝种植区土壤是否受到枯萎菌的污染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讨赤霉素(GA)对根区亚低温下黄瓜幼苗氮(N)吸收的影响机理,以营养液栽培的‘中农26’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根施GA3对根区亚低温(16 ℃)胁迫下幼苗硝态氮(NO3--N)吸收速率、N代谢关键酶活性、NO3--N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NO3--N转运蛋白(NRT)和N代谢酶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区亚低温条件下,与未施用GA3的对照相比,施用5 μmol · L-1 GA3使黄瓜幼苗根系的15NO3-吸收速率显著提高,CsNRT1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主要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同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与相应的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主要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NO3--N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表明外源GA3通过促进N代谢,增加N需求的方式,提高了黄瓜在根区亚低温下的N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03.
 Argonaute蛋白(AGO)介导的沉默复合体在RNA干扰(RNAi)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AGO1在尖孢镰刀菌RNAi中的作用机制,本文以粘团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生理1号小种FOX-A8野生型和其AGO1缺失突变体(FOX-A8-△Ago1)的菌丝和孢子为材料,分别进行了RNA提取、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显著富集分析;选择菌丝和孢子中的DEGs 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验证。GO通路注释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型菌株,AGO1缺失突变体菌丝中的醇脱氢酶(NADP+)、孢子中的CAMK / CAMKL / CHK 1蛋白激酶均显著上调;KEGG通路注释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型菌株,AGO1缺失突变体菌丝中与 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孢子中与PLD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均显著下调;另外,相对于野生型菌株,编码AGO2的基因下调,但是下调不显著。qRT-PCR检测DEGs的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证实了RNA-Seq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4.
辣椒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近年来 ,辣椒疫病在我国不少地区为害严重 ,重病田死秧率达 30 %~ 10 0 % ,成为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如何采取高效的防治方法减轻其危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本文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防治的主要成就 ,并展望今后辣椒疫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辣椒TMV、CMV、疫病、疮痂病抗性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亲本、不同病害抗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不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较大,疫病抗性显性方差所占份量较大,加性方差所占的份量较小;CMV和疮痂病抗性是加性方差所占份量较大,显性方差所占份量相对较小;TMV抗性介于二者之间。同病害抗性间所有一般配合力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是CMV与疮痂病间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TMV与CMV间和疫病与疮痂病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6.
臭氧--绿色食品蔬菜防病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臭氧又称富氧、超氧、三原子氧,是氧气(O2)的同素异构体,分子式为O3 ,因具类似雷电后的臭味而得名。臭氧是常用氧化剂中氧化能力最强的一种,其消毒杀菌能力是氯的2倍多,杀菌速度是氯的300~600倍、是紫外线的3 000倍,且无死角,反应后还原为氧气,被鉴定为高效、无二次污染的洁净氧化剂。一、作用机理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氧化能力仅次于氟(F2),杀菌效果与氧乙酸相当,强于甲醛,比氯高1倍多。臭氧的杀菌消毒功能与一般杀菌剂不同,一般杀菌剂是起进行性、积累性的杀菌作用,而臭氧的杀菌作用是急速的,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后,消毒杀菌作用甚至可…  相似文献   
107.
多胺与脱落酸对辣椒子叶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椒5 号’甜椒和‘湘研10 号’辣椒为试材, 探讨了Spm (精胺) 、Spd (亚精胺) 和ABA(脱落酸) 的不同浓度与不同添加时期对子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定芽分化期和伸长期添加100μmol·L-1的精胺能显著提高中椒5 号和湘研10 号不定芽的伸长率, 分别较对照提高78%和73%; 在不定芽分化期添加0.3 mg·L-1的ABA 能促进不定芽分化, 两品种分别较对照提高52.8 %和71.6 %。  相似文献   
108.
辣椒子叶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以双丰等17 个辣椒品种为试材, 探讨了不同基因型、激素组合、有机成分及AgNO3 等因素对子叶再生的影响。观察到DJ 添加物(辣椒幼苗茎叶提取汁液∶卡那霉素= 500∶1) 对不定芽的分化及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比对照分别提高10. 0 %~11. 1 %和90. 5 %~133. 3 %。筛选出高效芽分化培养基为MB+ IAA 1. 0 mg/L + 62BA 5. 0 mg/L + DJ 5 000. 0 mg/L + AgNO3 10. 0 mg/L , 17 个品种平均芽分化率达92. 3 %;高效芽伸长培养基为MB + IAA 1. 0 mg/L + 62BA 5. 0 mg/L + DJ 5 000. 0 mg/ L + AgNO3 10. 0 mg/ L + GA3 2. 0 mg/ L , 17 个品种平均芽伸长率达57. 8 %; 高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MS + IAA 0. 2 mg/ L + NAA 0. 1 mg/ L ,生根率达90 % , 建立了辣椒子叶高效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9.
部分蔬菜CMV分离物C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蔬菜作物上的8个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 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得到CP基因全长片段, 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表明, 本研究8个分离物的CP基因均为657个碱基, 可编码218个氨基酸, 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达92.8% ~99.1%; 将它们与GenBank中部分CMV CP基因序列比较, 显示出与CMV亚组Ⅰ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0.7%~98.0%, 而与亚组Ⅱ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有75.8%~78.1%。因此, 这8个分离物应归属于CMV亚组Ⅰ。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利用北京甘蓝CMV分离物(CMV-BG)全长2b基因,构建了含其正义和反义序列的PVX侵染性载体pVX2bS和pVX2bAS,并进行了它们与PVX侵染性载体间的共侵染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VX2bS和pVX2bAS能侵染本氏烟、SR1、Sam sun NN烟草、Shepody马铃薯和中蔬5号番茄,与pSfinx相比,表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延迟效应;pVX2bS和pVX2bAS在22℃/16℃(昼/夜温度)条件下,接种SR1烟草45d仍可检测到重组载体的存在;pVX2bS和pVX2bAS菌液混合接种15d后只能检测到正义或反义一种载体的随机表达,二者交互接种,后接种的一方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