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2篇
  6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使用气相色谱检测有机氯类农药残留,仍然是最经济、普遍的方式.本文针对不同茶叶,采用添加不同量的浓硫酸进行处理,结合GC-μECD建立不同茶类中六六六(α-666、β-666、γ-666、δ-666)、滴滴涕(p,p'-DDE、o,p'-DDD、p,p'-DDT、p,p'-DDT)、三氯杀螨醇9种有机氯类农药检测方法研究,探究出适合不同茶类中各种茶叶磺化法的浓硫酸的使用量,并应用该方法对市场收集的350个茶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乙酰化儿茶素的相关性质,,以期改善儿茶素的应用特性。[方法]以乙酸酐为酰化剂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多酚(TP)进行O-酰化修饰,分别合成了2种取代度的乙酰化儿茶素,考察了乙酰化程度对儿茶素溶解性、抗氧化性和紫外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取代度的增加,乙酰化儿茶素脂溶性增加,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降低,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增加,紫外吸收带蓝移,吸收强度降低。[结论]研究筛选出高乙酰化儿茶素活性取代产物,从而为定向合成高活性的乙酰化儿茶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延缓技术,包括优化茶园田间管理、革新鲜叶采摘技术以及改进加工工艺,延长乌龙茶生产周期,解决乌龙茶的生产过于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将具有栗香香型的峨眉毛峰进行不同的温度、时间处理,使其香型强度、类型发生变化,然后根据各处理所得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将茶样分为栗香型和非栗香型两类,应用Duncan多重比较对两类茶样的香气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后,由主成分分析对筛选出的香气成分和各茶样的分布规律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栗香型茶样的香气成分特征为含有显著高含量的β-紫罗酮、橙花叔醇、植醇、1,4-二十烷二烯、5,8,11,14-花生四烯酸乙酯、2,6-二叔丁基苯醌、2-甲基十五烷、十七烷、2,6,10-三甲基十六烷,而3,7,11-三甲基-1-十二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这10种成分对栗香型与非栗香型茶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此外,壬醛,顺-茉莉酮也是值得关注的成分。  相似文献   
25.
对茶多糖的理化性质、一级结构、高级结构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茶多糖结构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我国茶叶加工发展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大陆茶叶加工业的现状,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大陆茶叶加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条件(机遇、挑战)和内部环境条件(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茶叶加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茶叶加工业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7.
该文研究了茶树品种对红茶茶汤色素含量、色差值L*、a*、b*的影响。结果表明TF、TR、TB含量与L*、a*、b*之间呈显著相关;不同采摘标准下色素含量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色差值a*、b*为一芽二叶一芽三叶,L*为一芽三叶一芽二叶,且其差值随品种而异,采摘标准不当可掩盖品种的品质潜力;基于鲜叶中茶多酚量(GTP)、茶多酚消耗量/鲜叶中茶多酚量(CTP/GTP)、色素生成量/茶多酚消耗量(GP/CTP)三个指标,六个茶树品种可被分为四组,分别为高GTP低CTP/GTP低GP/CTP品种,如凤庆3号;低GTP高CTP/GTP低GP/CTP品种,如梅占;GTP、CTP/GTP、GP/CTP同时高(或低)品种,如云抗10号、凤庆9号、清水3号;高GTP低CTP/GTP低GP/CTP品种,如群体种。其中群体种GP/CTP最高而CTP/GTP极低,且成品茶茶汤具有高a*、b*值、低L*值,表现出极佳的红茶适制性。通过选择适当的茶树品种与采摘标准可保证成品红茶的优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分析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铁观音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为其在漳州茶区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金桂为对照品种,2011 ~2013年对4个乌龙茶品种连续3年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3个乌龙茶品种在物候期、发芽密度、产量、抗性、制茶品质等方面均超过或与对照品种黄金桂相当,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适宜在漳州茶区种植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丰富漳州乌龙茶品种和乌龙茶产品花色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9.
我国茶业面临的环境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用文 《中国茶叶》2004,26(1):8-10
一、1990年以来我国茶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回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茶树种植面积基本稳定,2002年全国茶树种植面积为1701.3万亩,比1990年增加1.4%,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2.9%;茶叶总产量低速增长,2002年全国茶叶产量为74.5万t,比1990年增长38.0%,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4.3%;茶叶出口在经历曲折后变速增长,2002年茶叶出口量为25.2万t,比1990年增长25.3%,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17.7%;茶叶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茶叶产值(其中茶叶农业产值约120亿元)比1990年增长3倍.  相似文献   
30.
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