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模式,计算了陇东塬区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并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水资源丰歉度、可生长季水资源构成和农业生产对策。分析显示:陇东塬区冬小麦冬前生长期水资源过剩,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短缺,短缺最严重的时段是成穗期,即4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资源总量只占需水量的67%,80%保证率为31%,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春、夏、秋三个可生长季节中,春季麦田水资源以早春土壤贮水为主,夏季以自然降水为主,秋季初秋土壤贮水和自然降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接近。植株生长期水资源、成穗期水资源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冬小麦产量相关程度较高,幼苗期和籽粒形成期水资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农业生产上要根据不同时期水资源构成特征科学决策种植模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或生产措施有效降低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麦田冬前旺长水肥损耗、晚秋和早春秋白地水分无效损耗,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22.
1茬口安排 利用塑料大棚周年栽培春大白菜、丝瓜(间)、秋番茄,实现无公害高效生产.该模式茬口安排(见表1).  相似文献   
23.
利用塑料大棚周年栽培春大白菜、丝瓜(间)、秋番茄,实现无公害高效生产。该模式茬口安排(见表1)。  相似文献   
24.
通过秀山县2007年测土配方施肥试验肥害分析,结果表明:氮肥(尿素)和钾肥(氯化钾)易产生肥害,随施用量增加而加重,钾肥重于氮肥;有机肥和磷肥(过磷酸钙)也可产生肥害,但很轻微;产生肥害的主要是底肥.  相似文献   
25.
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肉质厚实、质地脆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具有杏仁味.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柄呈圆柱形或花瓶形,商品性状好,适于鲜销、罐藏或脱水干制,鲜销时在10 ℃下可保存5~6天,15~20℃下维持2~3天不变质.  相似文献   
26.
张家港地区夏季大棚水蕹菜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夏季高温季节大棚栽培下不同品种的水蕹菜的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蕹菜夏季大棚栽培可以充分利用大棚内春季蔬菜和秋季蔬菜之间的空茬;3个品种的水蕹菜产量都高于5 500 kg/667 m2,其中水上竹叶菜产量最高,为6 0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27.
陇东塬区适生农作物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和当家牧草紫花苜蓿、特色作物黄花菜耗水量、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得出底墒较好的偏旱年份(有春旱),冬小麦耗水量最大,全生长季耗水量481mm,春季生长期耗水量312mm。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最高,约为冬小麦和黄花菜经济效益的2.4~2.5倍,冬小麦和黄花菜经济效益比较接近;底墒较差的偏旱年份(有春旱),冬小麦耗水量接近紫花苜蓿,全生长季耗水量386mm,春季生长期耗水量210mm,但基本没有经济效益,而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持续上升,黄花菜经济效益比较稳定。结论认为陇东塬区紫花苜蓿种植气候风险最小,经济效益较高,黄花菜次之,冬小麦种植气候风险最大,经济效益较差,播种面积应逐步压缩。  相似文献   
28.
甘肃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水分胁迫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几个代表站点气候、物候、产量、土壤水分等资料,计算了本区几种主要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系数。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段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冬小麦在孕穗—开花期的敏感系数最大,冬前苗期和返青拔节期的敏感系数较大,不同的地方这两个阶段的敏感性大小不同;玉米在拔节—抽雄期敏感系数较大,抽雄—灌浆期次之;春小麦只存在一个敏感性高值区,即拔节—开花期,其余时段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29.
在EM 210型日光温室中采用以色列生产的G a lilieo—LPS植物生理监测系统和温室环境气象要素观测系统,对番茄的生理生态特征量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番茄果实的个体差异和前期生长的差异,大、中、小番茄果实的生长规律有明显的差异;小番茄的增长过程呈“阶梯”型,大中番茄的增长过程呈“波浪”型。叶柄茎流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当室内空气温度大于叶温1.7℃时,番茄的生长就会受到高温的危害,在12∶00~16∶00之间出现“茎流午休”现象。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温室内温度大于30.5℃时,要及时启动温度调控装置。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残塬董志塬麦田不同时期土壤各层次水分含量的分析,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土壤干旱特征。分析显示,麦田土壤从上层到下层,干旱发生频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干旱强度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重旱主要出现在春末初夏,土壤中、上层出现概率最高,1 m以下土层基本不出现重旱现象;过湿现象主要出现在秋季,土壤中、下层出现概率最高,1 m以上土层基本不出现过湿现象;晚秋是董志塬麦田土壤含水量最丰沛的时期,春末初夏是最干旱的时期,早春出现重旱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