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31篇
  26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文章介绍了非洲猪瘟的流行传播的历史和病原特点,分析了湖南省非洲猪瘟的流行状况、防控措施,提出了建立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严格管控生猪及其产品的调运、摸清非洲猪瘟污染面源、夯实各有关场所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地方基层防疫队伍及猪场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建议,以期为湖南省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目的:考察锦苋黄土汤治疗仔猪白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随机分组后分别灌服锦苋黄土汤和白龙汤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排便次数、粪便形态、精神、食欲等临床症状变化,以综合判定锦苋黄土汤治疗仔猪白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以2ml/头的剂量内服,连续给药5天,可有效治疗由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白痢,治愈率为94.74%,有效率100%,平均疗程为3.01天。服用锦苋黄土汤的仔猪临床症状得到较快改善并治愈,精神渐显活泼,聚堆渐少,活动增多,口鼻润泽,饮食欲增进迅速,排便逐渐恢复正常,皮毛渐显亮泽,体增重得到较快恢复;与对照药物组相比,锦苋黄土汤治疗组症状恢复较快,疗程较短。结论:锦苋黄土汤可有效治疗由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白痢。治疗期间未发现锦苋黄土汤明显的毒性或其他不良反应,证明以2ml/头的剂量内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3.
为了寻求安全有效治疗奶牛隐性乳腺炎的药物,以我基地自然发病的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为研究对象,经中兽医药学辨证立法精选中药组成以黄芪、王不留行和当归为主药的芪王催乳散,在隐性乳房炎奶牛饲料中添加,每头每天130g,连续用药7天;另设万乳康药物组和健康组进行对照。结果证明芪王催乳散可有效治疗奶牛隐性乳腺炎,治愈率为67.65%,总有效率为91.18%,与现有中西结合制剂万乳康疗效相当。奶牛患隐性型乳腺炎后,产奶量从约28kg下降到约14kg,服用芪王催乳散后日均产奶量逐渐回升,用药第3天即显著高于用药前,停药后第3天日均产奶量达到17.67kg,尽管仍未达到健康对照组水平,但比用药前的产奶量增加了 29.83%(P<0.01)。芪王催乳散还可有效改善乳品品质,病牛服药后乳脂率、乳蛋白含量都逐渐提高,用药结束后基本恢复到健康奶牛水平。  相似文献   
64.
黄冈是华中地区主要的稻作区,在政策支持下,2022年发展大球盖菇-水稻轮作200公顷。该模式利用稻草、谷壳等在冬闲田栽培大球盖菇,每年9月播种,次年3—4月集中出菇,每公顷产鲜菇约37.5吨,废料就地还田做肥料,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介绍黄冈市自然资源禀赋和大球盖菇―水稻轮作发展现状;分析该循环农业规模化发展存在农村劳动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限制因素;提出找准产业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打造区域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65.
综述了烟叶油分的基本概念、物质基础、提取方法、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及提升油分含量的技术路径等。重点探讨和展望了烟叶油分遗传机理的分子生物学解析以及高油分新品种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66.
为建立一种灵敏、准确且快速检测禽源大肠杆菌的方法,根据禽源大肠杆菌uidA基因的一节特异性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用于禽源大肠杆菌的荧光定量PCR(qPCR)检验方法,并对其各方面进行评价。试验数据表明所建立的qPCR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在4.69×102~4.69×109copies/μL范围内存在优良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3;该方法标准曲线方程为y=-3.2786x+39.032,熔解曲线表现为单峰,不存在非特异性扩增。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浓度为4.69×102copies/μL,是普通PCR方法的1000倍。该方法检测临床样本阳性率为68.3%(41/60),普通PCR阳性检出率为23.3%(14/60),阳性检出率高出45%。此次研究建立的检测禽源大肠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禽源大肠杆菌的快速诊断,对于禽大肠杆菌病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为探明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替代吉他霉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和猪瘟及伪狂犬病抗体的影响。选择杜×大×长三元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中添加50%吉他霉素140mg/kg和10%硫酸粘杆菌素540mg/kg,试验组饲粮为对照饲粮用天蚕素抗菌肽(预混料专用型)160mg/kg替代吉他霉素。试验期为44d。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4.94%(P>0.05),而料重比和腹泻率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13%(P<0.05)和18.66%(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中猪瘟抗体阻断率、阳性率和合格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17.53%(P<0.05)、499.88%和30%,而2组间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没有差异(P>0.05);试验组仔猪每kg增重饲料成本比对照组降低了0.38元。由此可见,天蚕素抗菌肽替代吉他霉素与硫酸粘杆菌素配伍使用可提高断奶仔猪饲料转化率、猪瘟抗体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8.
基于空间功能值的矿粮复合区三生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郭丽兰  李争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24):247-255
在分析矿区对"三生空间"分布影响基础上,重构三生空间,实现空间优化和协调发展。该文以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旭光乡矿粮复合区为研究区域,借助每个村庄斑块所表现出的住户数量来表示生活空间功能值,采用地区修正后的单位面积价值当量法测算得到生态和生产空间功能值,并基于AVC(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理论调整"三生空间"布局。结果表明:矿区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三生空间"功能值与矿区距离成反比;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无序镶嵌分布,具有少数集中、大多数分散的特点;经过空间重构,提高了三生空间功能值,空间格局由无序向规整转变。通过以AVC理论和空间功能值为空间重构理论依据重构后,生态空间功能值由23587.22万元增加到24 307.13万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镶嵌、多数集中、少数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加以应用和推广。本文首先总结介绍了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含义和意义,然后介绍了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农产品安全追溯的现状包括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追溯系统的具体实施等,由此分析出我国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存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不够成熟成本高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向如政府通过给予补贴推广该系统等,最后预测了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指导农业生产和资源分配等。  相似文献   
70.
病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对于病原菌的抗性依赖于植物的天然免疫(plant innate immunity)系统。因此,对于植物天然免疫的研究将为农作物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植物天然免疫系统包含彼此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即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和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近年来,国内外对于PTI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PTI是由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MP(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所诱发的植物免疫反应。PAMP被位于植物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将免疫信号通过胞质类受体激酶BIK1(Botrytis-induced kinase 1)、MAPK级联、CDPK(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等向下游传递,诱导活性氧的爆发、气孔的关闭、免疫基因的表达等,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免疫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会在多个层次上被精细调控,以保证合适的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本文从植物免疫受体FLS2及其他免疫受体的发现、免疫信号转导组分的发现以及其生物学功能、参与天然免疫的转录因子、植物免疫反应的负调控及植物天然免疫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PTI天然免疫的分子机理和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展望,我们认为农作物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和作物与致病真菌互作系统的研究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天然免疫的重要理论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必将使作物抗病育种迎来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