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温度与光照交叉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系统功能的伤害机制。【方法】以一年生‘赤霞珠’为试材,设置不同温度(28、34、37、40℃)与光强(800、1600 μmol?m-2?s-1)组合,测定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不同温度和光强处理对葡萄叶片PSⅡ活性的影响。【结果】无论高光强还是适宜光强下,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合性能指数(PIABS)、捕获光能用于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概率(ΨEo)、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均呈下降趋势;PSⅡ激发压(1-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相对荧光曲线的初始斜率(Mo)呈现上升趋势;在适宜光强条件下,28—34℃内,叶片PSⅡ的RC/CS以及受体侧未发生显著变化,Pn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限制引起的,温度达到和超过37℃时,PSⅡ反应中心和受体侧开始出现伤害,叶黄素循环在植物光破坏防御过程中作用增加;在高光照条件下,高光强/28℃时的Pn已降至适光/34℃时的水平, PIABS已低于适光/40℃时的水平,适宜温度范围内(28—34℃),PSⅡ电子受体侧已受到伤害,温度超过37℃时,反应中心和电子受体侧出现更加严重的伤害,叶黄素循环受到抑制,最大光化学效率明显降低。【结论】适宜光强时,温度达到或超过37℃时,PSⅡ受到伤害,发生较严重的光抑制;强光胁迫在28℃时对PSⅡ功能造成伤害,随着温度的升高,伤害显著加剧,说明强光胁迫比高温胁迫更易造成PSⅡ功能的伤害。  相似文献   
42.
43.
近几年,烟台产区酿酒葡萄田间较多表现出叶片反卷变红的症状,为研究叶片反卷变红对‘梅鹿辄’叶片光合性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烟台产区蓬莱泰生小镇的‘梅鹿辄’为材料,选取有无症状表现的植株,进行病毒检测,再对比果穗大小、还原糖、可滴定酸、花色苷、总酚、单宁、叶绿素与枝条贮藏营养。结果表明,具有症状表现的‘梅鹿辄’均检测出葡萄卷叶病毒3(grapevine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 3,GLRaV-3),但同时也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情况,其果实大小不一,颜色不均,且叶片光合性能下降,成熟延迟,亩产量减少9.3%,还原糖、总酚、花色苷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还原糖降低21.27%,总酚降低28.43%,花色苷减少60.47%,叶绿素总量降低64.0%,含酸量增加1.24倍,严重影响了‘梅鹿辄’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为‘梅鹿辄’叶片反卷变红对果实品质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以7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运用~(13)C和~(15)N标记技术,分别标记单干单臂树形和直立龙干树形距离主干最近和最远的新梢叶片,研究不同树形之间的碳氮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干单臂树形还是直立龙干树形,标记新梢的叶片固定和吸收碳氮营养大部分用于自身新梢的建设(73.49%~98.59%),剩余的向外运输。单干单臂树形标记新梢叶片制造的碳氮营养优先向水平方向上距离其较近的新梢分配,而直立龙干树形的碳氮营养具有极性分配特征,即上部新梢叶片制造的碳氮营养优先向下部新梢分配,中间新梢截留的碳氮营养少,分别是下部新梢的69.84%和75.61%。无论哪种树形均以标记新梢上的葡萄果实获得的~(13)C和~(15)N分配比率较高,其他未标记的新梢上果实获得的~(13)C、~(15)N分配比率很低。综合来看,以标准一致的树形有利于碳氮营养的均衡分配。  相似文献   
45.
随着我国葡萄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科学区划、适地适栽又重新成为重要议题。为了优化我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的建设,对前人有关葡萄区划的各种指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重点就国内外在酿酒葡萄气候区划上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并评价了其构建的优势区域,认为需要根据不同地区葡萄生长期尤其是果实成熟期的关键制约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组合指标,用多级次指标进行我国酿酒葡萄的生态区划。  相似文献   
46.
根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长期实践、结合山东产区生态条件,规定了酿酒葡萄的产地条件、建园规则、苗木质量、树形及其整形修剪、肥水杂草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越冬管理等标准化技术,以适应酿酒葡萄基地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保持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山东省露地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范围涵盖鲜食葡萄的产地条件、建园技术、苗木要求、土水肥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越冬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范围,适用于山东产区露地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参考。  相似文献   
48.
以3年生维纳斯黄金/M9苹果树为试材,利用同位素13C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多中心干形树形与自由纺锤形对苹果13C和15N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中心干形和自由纺锤形的Ndff值均表现为果实>根系>叶片>枝条>主干,15N分配率均表现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13C分配率均表现为叶片>枝条>主干>果实>根系。但各器官在数值间存在差异,自由纺锤形树体结构大,根系发达,各器官Ndff值与15N吸收量均比多中心干形高,15N利用率提高,枝条15N分配率提高;多中心干形果实15N分配率提高,根系和果实的13C分配率也均提高,平均单果重比自由纺锤形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综上,维纳斯黄金/M9采用多中心干形具有削弱树势、提高果实15N和...  相似文献   
49.
部分根区干旱对不同砧木嫁接玛瓦斯亚葡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部分根区干旱对不同抗旱水平砧木嫁接同一葡萄品种植株生长的影响,为推广使用抗砧和交替灌溉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自制木箱对砧木3309C、420A和110R嫁接的玛瓦斯亚葡萄(Vitis vinifera cv. Malvasia)进行分区交替和固定灌溉,落叶后对植株进行解剖测定。【结果】与充分灌溉相比,交替灌溉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3种组合新根重量增加了7.8%~22.2%,新梢生长主要是节间的伸长受到轻微抑制,根冠比由平均1.1增加到1.46;固定灌溉显著降低砧木嫁接植株的新根生长量和节间长度,M/3309C分别减少37.9%和36.9%,M/110R分别减少18.4%和22.5%,植株总生物量三者降幅为19.2%~34.3%。【结论】不同砧木组合适应水分逆境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砧木,110R强于420A和3309C,交替灌溉有利于增加葡萄的根系生长,提高御旱能力。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伤害度-温度回归直线(LT-Ⅰ)的方法研究枝条低温放热(LTE),比较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枝条的抗寒性.[方法]采用差热分析系统(DTA)对巨峰葡萄枝条进行低温放热分析,三点法确立韧皮部、髓及木质部伤害度-温度回归方程(LT-Ⅰ),并用传统低温冷冻处理测定褐变率及电导率进行验证.[结果]LT-Ⅰ分析得到的伤害度与传统低温冷冻处理的褐变率及电导率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83,说明LT-Ⅰ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葡萄枝条抗寒性分析.7个酿酒品种在降温过程中的韧皮部LT-Ⅰ斜率不同,从小到大依次为贵人香<西拉<赤霞珠<美乐<霞多丽<蛇龙珠<熊岳白;韧皮部的致死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美乐>蛇龙珠>霞多丽>贵人香>西拉>赤霞珠>熊岳白.不同品种木质部响应降温的斜率与韧皮部不同,西拉<熊岳白<霞多丽<蛇龙珠<美乐<赤霞珠<贵人香;木质部冻死温度从高到低顺序为西拉>霞多丽>蛇龙珠>美乐>赤霞珠>贵人香>熊岳白.[结论]LT-Ⅰ是一种简单可靠的研究枝条抗寒性的方法,LTE综合指数比较得出熊岳白、贵人香枝条的抗寒性较强,其次为赤霞珠,西拉、美乐、蛇龙珠和霞多丽抗寒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