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6篇
农学   30篇
  18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稻茬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技术对策李金才魏凤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合肥230036)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近几年随着农田水利条件的改善,水稻将取代一些低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已由80年代初的13万hm2扩大到70万hm2,对稻茬麦产量有很……  相似文献   
192.
小麦生育中后期降雨过多的渍水逆境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2].如1998年春季多雨形成渍害造成该麦区小麦普遍减产3~5成.由于渍水而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和籽粒形成、灌浆与成熟,降低产量和品质[4,5].因此,预防和减轻小麦渍水逆境的危害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以往研究预防和减轻小麦渍害措施多集中于建立良好的农田排水系统,降低田间土壤湿度方面[3,4].而对于应用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来提高小麦自身耐湿能力方面未见系统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93.
近年来本地的养羊规模有增加趋势,但随之增多的疫病又给养殖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治羊病,提升养殖效益,本文分别对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普通病种具体的病因和防治措作了简要分析.1羊传染病1.1羊快疫的病因及防治致病因子为腐败梭菌,多见于绵羊.腐败梭菌的芽孢在湿冷环境下生存能力强,在水体或地表土壤中广泛存在.羊饮用含有芽孢的水,或牧草后,容易患病.该病的发病急,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4.
对中国加入WTO后,小麦生产有关贸易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及分析.剖析了沿江麦区小麦生产现状及产销两难的根源.提出了入世后沿江麦区小麦生产立足生态特点,寻求可持续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5.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砂姜黑土固碳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且固碳潜力最大的碳库之一,其中,细菌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固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末端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T-RFLP)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磷钾肥(CK-F),单独秸秆还田(W-NF)和施氮磷钾加秸秆还田(W-F)4种施肥管理对砂姜黑土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土壤的固碳细菌主要包括Nitrosomonas,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等。在CK和W-NF处理中,土壤固碳细菌以严格自养菌为主,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相对丰度分别为73.2%和72.4%。在CK-F和W-F处理中,土壤固碳细菌中严格自养菌相对丰度减小,而兼性自养菌相对丰度大幅增加。其中,CK-F的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33.3%和17.6%。W-F的优势种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分别为26.4%和24.5%。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化肥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主成分结果显示施肥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4个处理土壤固碳功能基因(cbb L)丰度为1.32×107~3.29×107拷贝·g-1(干土),施肥及秸秆还田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cbb L基因丰度,其中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cbb L基因丰度最大。上述结果表明了施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数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6.
亳州市是安徽小麦主产地市之一,其小麦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对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亳州市优质小麦的生产现状和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本文以2017年至2021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年鉴和亳州市优质小麦秋种计划为数据来源,通过对亳州市面粉加工厂和小麦相关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亳州优质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优质小麦的栽培措施、品种类型、面粉企业、订单农业以及产业链契合等方面进行提出了建议和发展对策,以期为亳州市优质小麦产业的高产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7.
为明确不同耕作和施氮模式对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设置旋耕+氮肥基施(RW)、旋耕+氮肥后移(RA)、翻耕+氮肥基施(DW)和翻耕+氮肥后移(DA)共4个处理,开展了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不同处理下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根系分布、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模式下,翻耕较旋耕显著提升了小麦产量,增产的原因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显著增加;相同耕作模式下,氮肥后移(RA和DA)的产量较氮肥基施(RW和DW)分别提高了25.54%和17.94%。翻耕和氮肥后移均增强了花后旗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了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以及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和总干物质积累量。RA、DW、DA处理较RW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开花期0~6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干重密度及WUE,其中WUE增幅分别为21.35%、12.71%和31.21%。综合来看,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采用翻耕结合氮肥后移的种植模式能延缓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维持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根系生长,实现产量和WUE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