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玉米芯栽培赤芝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用玉米芯栽培赤芝的技术关键点,为开发玉米芯栽培赤芝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玉米芯为主要栽培原料,适当添加其他辅料,经处理后接入赤芝菌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及出芝管理,测定菌丝体、子实体生长情况。结果:配方2在同等条件下菌丝体长势好,赤芝子实体正常分化且芝体商品性状好。结论:玉米芯原料经适当处理可以用于栽培赤芝,栽培的最适宜配方为玉米芯80%、麦麸10%、米糠8%、过磷酸钙1%、石膏0.5%,石灰0.5%。  相似文献   
82.
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分离绵羊腔前卵泡以及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分离得到的腔前卵泡进行培养,对于绵羊腔前卵泡存活和发育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实验1为分离卵巢皮质,分别用显微分离法和胶原酶法分离腔前卵泡。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较优方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群体培养。结果显示,显微分离法与胶原酶法相比,在获得的腔前卵泡数量上差异不显著,但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基膜完整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法(P<0.05)。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和群体两种方式进行培养,其直径增加值在第三天和第六天差异不显著,但单独培养法在第三天和第六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群体培养法(P<0.05),且有卵泡腔形成。研究显示使用显微分离法分离腔前卵泡与胶原酶法相比具有优势,相对简单,廉价并且对卵泡的损害很小。经显微分离法获得的腔前卵泡,使用单独培养法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3.
为了明确越冬期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从中筛选出对枣缩果病病原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从越冬期健康枣树的树皮、枣股、枝条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25株,共鉴定出12个真菌属,其优势属为茎点霉属、链格孢属、毛壳菌属和镰刀菌属。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健康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种类丰富;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差异。室内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在225株内生真菌中,有25株内生真菌对枣缩果病病原茎点霉菌1-2有抑制作用,最高抑菌率为85.45%;有14株内生真菌对病原壳梭孢菌1-5有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为76.00%;内生真菌F7和F8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而且均有明显的抑菌带,这说明上述两株菌均可产生抗菌代谢物质。  相似文献   
84.
李贺 《福建茶叶》2016,(2):115-116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逐渐对项目的文化特征和生态性更为重视。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元素具有差异性、新奇性、融合性、商业性等四点。在此基础上的实践途径则可围绕着:理解茶文化的商业价值、合理挖掘茶文化差异性、多渠道传递文化新奇性、综合实施营销组合策略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85.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稻瘟病菌丝氨酸蛋白酶MoSp1在水稻中的互作蛋白OsZfp1,为含有环指结构域的C3HC4型锌指蛋白。对稻瘟病菌侵染过程中OsZFP1基因的表达动态分析表明,OsZFP1基因表达水平在稻瘟病菌Guy11孢子悬浮液接种水稻后缓慢升高,接种后18h达到最高峰,约为3.8倍,这表明该基因响应稻瘟病菌的侵染。利用改进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成功获得OsZFP1基因的过表达植株。抗性分析表明OsZFP1过表达植株的整体抗稻瘟病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说明OsZFP1基因在水稻抵抗稻瘟病菌侵染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6.
草莓果实成熟的早晚,直接影响果农的收益。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草莓ARF4基因能够调控草莓开花时间。启动子是基因转录的开关,其转录活性影响着基因表达的强弱。克隆ARF4基因启动子并分析其转录活性,对进一步明确ARF4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草莓基因组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草莓ARF4基因启动子。使用Plant CARE在线软件,预测其序列上的顺式作用元件。将ARF4启动子进行分段缺失克隆,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果实注射法及GUS组织染色,确定GUS基因表达的强弱。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获得转proARF4::GUS基因草莓植株,利用GUS组织染色法分析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对转基因草莓植株进行非生物胁迫处理,通过qRT-PCR方法确定影响ARF4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在ARF4基因启动子序列上,除了存在基本的核心元件外,还包含一些光响应、胁迫响应、厌氧诱导及激素响应等作用元件。GUS组织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启动子序列长度逐渐变短,GUS基因表达变弱。在转proARF4::GUS基因草莓植株叶柄、嫩叶及新茎中GUS表达水平较高,且在嫩叶中表达量最高。在非生物胁迫处理下,IAA和GA可使GUS基因表达显著提高。这些结果提供了影响ARF4基因表达的相关因素,为调控草莓开花时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贵州省独山县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帮扶县,于2019年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我国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针对易致贫返贫人群健全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接下来5年过渡期内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工作。文中综合当下的研究并结合实地调研和多利益主体座谈,对独山县脱贫后现状以及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独山县已经探索出符合当地县情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但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仍存在不足之处、监测对象本身综合素质较低且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帮扶措施广泛但缺乏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从健全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激发农民主体内生动力、健全长效帮扶机制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后续完善独山县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其他地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8.
2009年,沈阳农业大学以从美国引进的草莓‘08-A-01’为母本,以日本草莓品种‘枥乙女’为父本进行杂交,2011年5月选出优株,代号10-5-3.2012-2013年进行复选,并且在辽宁省、山西省、北京市等地进行区域试验,表现为果形漂亮、光泽度好、品质优良、丰产、植株健壮,与双亲相比,具有明显的品质优、果形好、抗病性强等优点.2014年3月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委员会备案并命名.  相似文献   
89.
采用SWOT分析模型,对贵州发展中蜂授粉项目进行分析,在总结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提出贵州发展中蜂授粉项目的建议:建立健全扶持和发展中蜂授粉项目的鼓励措施,建立长效的科普和技术培训机制,设立针对中蜂授粉项目的农业保险,完善中蜂授粉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拓宽中蜂授粉项目的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90.
利用苹果SSR引物分析山楂属植物遗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SR引物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通用性,从141对苹果属(Malus spp.)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适合于山楂属(Crataegus spp.)植物的SSR引物,并对8个种37份山楂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1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91个多态性谱带,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3个,平均为9.1个。位点杂合度为0.432~0.790,平均为0.688。10对SSR引物可以将20份山楂资源区分开,17份不能区分的资源分为3组,第1组为3个伏山楂品种,第2组和第3组分别包括大果山楂的2个和12个品种。基于SSR标记构建的聚类树状图将供试37份山楂资源分成2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6个山楂野生种,第2类群包括供试的所有伏山楂、山楂和大果山楂资源。该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