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2.
目前一些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价报告混淆严重,不利于风险评价水平的提高。通过对环境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二者可以相容的结论。该研究成果,不但促进了风险评价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更可以作为风险评价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3个不同水平,与农民常规施肥作对照,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商品有机肥用量条件下,配施适宜比例无机肥料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提高16.4%~22.6%,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8.8%~26.9%,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显著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积累贡献率,降低茎叶物质转运率,从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44.
以黑龙江省主栽红小豆品种珍珠红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喷施0(CK)、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50、100和200μmol/L褪黑素处理均能增加红小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红小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潜在光化学活性,且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时各指标提高幅度最大。在苗期、花荚期、鼓粒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红小豆单株粒重分别为5.53、6.13和5.90g,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6.3%、12.1%和9.5%。综上可知,红小豆花荚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5.
硅对青蒜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大蒜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蔬菜,由于品种退化、 土传病害严重等问题,导致大蒜植株矮小、 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硅作为一种公认的有益元素,在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产品品质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硅对大蒜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至今还没有相关报道,因此本试验研究了硅在青蒜苗生长和品质方面的作用,以期能为大蒜无土栽培优质高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深液流水培方式,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设置了5个硅水平(0、 0.75、 1.5、 2.25、 3.0 mmol/L)探讨了不同水平硅对青蒜苗生长、 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在0~1.5 mmol/L范围内,青蒜苗植株鲜重、 株高、 假茎长、 假茎粗以及色素含量均随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硅浓度高于1.5 mmol/L时,相关指标随其升高而降低,在硅浓度1.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 同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Gs)也随营养液中硅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硅浓度1.5 mmol/L时最高,比不施硅处理分别增加了32.41%和44.62%,而蒸腾速率(Tr)则恰好相反,随硅浓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Si1.5处理中最低,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00%; 此外,叶片和假茎中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维生素C含量也随硅素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硅浓度1.5 mmol/L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5.37%~41.96%和21.28%~40.82%,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在Si2.25处理最高,但是Si2.25处理与Si1.5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 硅浓度1.5 mmol/L时显著降低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能提高其在假茎中的含量,与不施硅处理相比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15.76%~21.62%,假茎中则增加了32.85%~53.73%。【结论】营养液中加硅后,青蒜苗植株鲜重、 株高、 假茎长和假茎粗均有明显增加,且其促进作用在其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更显著。加硅还可增加大蒜叶片内色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显著增加青蒜苗内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其营养品质。因此,在大蒜施肥中,适当增加硅肥,有可能克服大蒜品种退化、土传病害对大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6.
47.
裂谷热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热(RVF)是由蚊传播的急性、以高热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等哺乳动物,也可感染人,被OIE列为A类疫病.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发生RVF的报道,但近年来该病的分布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RVF对我国的畜牧业以及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在国内没有报告RVF病例的情况下,国内对RVF的认识普遍不足,因此需要国境口岸加强对裂谷热进行检测和监测,防止RVF传入是必需的,为加强对裂谷热检测技术的认识,现对裂谷热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细菌载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重组DNA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是以细菌为活载体的疫苗,即将所需的编码病原菌特异性抗原的DNA 片段插入减毒的病原菌或者共生菌中,以递呈表达所编码的抗原,以期达到预防一种或多种疾病的作用.细菌载体疫苗是新型疫苗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主要对卡介苗、志贺菌和乳酸杆菌等细菌载体疫苗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