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明确济麦22高产的生理基础,对其旗叶自然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系统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衰老过程中,济麦22旗叶始终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其缓降期较长,使旗叶功能期延长,延缓了植株衰老,有效地提高粒重;旗叶细胞内SOD和POD保持较高的活性,且在花后24天后(蜡熟期)仍维持较高活性水平,可有效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防御其对叶片的伤害;MDA含量相对较低且上升幅度很小,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弱。这些说明济麦22旗叶细胞酶促防御系统具有很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有效地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延长旗叶的功能期,延缓植株衰老。小麦育种实践中选择持绿型品种是实现品种产量突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22产量形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用国家和省区试的多年实验数据和高产攻关的实打产量记录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超高产小麦育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济麦22在连续2年的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均增产显著;株高72cm,高抗倒伏;成穗数40×104/667m2以上,穗粒数36粒以上,千粒重40g以上,产量3因素协调;适应度广,适应性强,静态和动态稳定性均较好。济麦22分蘖力强,自身调节能力非常强,在400~800kg/667m2产量水平范围内均有良好表现,最高产量789.9kg/667m2,创造了我国冬小麦单产新纪录。统计分析表明,提高成穗数是提升济麦22产量水平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成穗数每增加1×104/667m2,单产可提高12 kg;其次是千粒重。土壤肥力不足是阻碍超高产小麦产量提升的重要原因,育性、抗病、抗逆性差,适应性弱是限制超高产小麦大面积推广的关键因素,多点鉴定、水旱轮选、穿梭育种是解决超高产育种广适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济麦262是新近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目前正在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明确其拔节期根系和地上部物质积累特性,揭示抗旱节水机理,为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评价指标。于2017—2018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以济麦262及其亲本烟农19和临麦2号为试验材料,于管栽条件下进行雨养和充分浇水两个处理,比较3个品种拔节期根系特性、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及其对供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水分条件下3个品种拔节期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根尖总数在0~30、30~60、>90、60~90 cm土层范围内呈降低趋势;干旱胁迫降低了3个品种多数土层根系量及总根系量。充分浇水条件下,临麦2号和济麦262拔节期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根尖总数显著大于烟农19;而雨养条件下,济麦262则高于两个亲本,且深层(>90 cm)根系量也更大。此外,与两个亲本相比,济麦262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对水分敏感性低,抗旱系数较高。雨养条件下拔节期根系总表面积与抗旱系数相关性较高,可作为评价品种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秆锈病是世界小麦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大发生将造成小麦的大幅减产。本文围绕小麦秆锈病菌新生理小种Ug99的致病特点和严重性,分析了现有抗小麦秆锈基因的抗性特点及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并根据我国小麦抗病育种现状,提出了应对Ug99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小麦育种目标的多样化,优异亲本材料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利用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淀粉RVA糊化特性对448份近年来山东省小麦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的品质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这批骨干亲本材料的品质变异类型非常丰富。籽粒硬度主要集中在大(65~85)、小(30~45)两个正态区域,籽粒蛋白和面粉蛋白含量均呈正态分布,筛选出籽粒品质和蛋白品质较好的材料山农267、济037042、山农7081、济南17、DH155、耷拉头、济20061594、ME2IQ02和中作8131-1等。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值和面筋指数变异丰富,面筋品质类型多,筛选出济046368、抗秆锈38和6F6-155等适用于选育弱筋小麦的杂交亲本材料,以及山农267、济麦20、济884187、泰麦1号、济056760、PH82-2、济995071、济038186、临汾6410、CP20-3、ME2IQ2-3和ME2IQ2-6等用于高蛋白强筋类小麦选育的优异材料。峰值黏度、稀懈值和回生值等基本呈正态分布,糊化温度呈两极分化,反映了这批材料的淀粉RVA糊化特性,筛选出了烟农24、泰山24、济0541167、济0040919、烟0469、济035354、济056743、郑农19、扬麦5号、Rh6、郑麦366、百农4805、百农64、优选1号、wheatear、B.Rock、CD70E、Kukrj70E、27thESWYTL等RVA糊化特性优良的材料,可用于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面条小麦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6.
济麦22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济麦22冬前、春季和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期为济麦22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麦面筋蛋白是由麦谷蛋白(glutenin)和麦醇溶蛋白(gliadin)组成.面筋蛋白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是诱发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的主要外在刺激因子.因此,筛选优质面筋蛋白相关基因,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分子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优质强筋麦济南17、济麦229以及普通小麦济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光合器官对小麦籽粒特性的作用,以明确产量和品质的穗粒位差异。以中筋品种济麦22和强筋品种济麦229为材料,于2011-2012年小麦季种植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通过对穗部遮光或剪掉叶片等6个处理,研究了小麦叶片与非叶光合器官对不同穗粒位籽粒粒数、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处理对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对穗粒数的影响;同时包穗和减掉全部叶片可显著降低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并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在单个处理条件下,剪掉旗叶对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包穗处理。济麦22强势粒穗粒数以及强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均高于济麦229,而济麦229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更高。不同处理下,2个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变化较一致,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相反。因此,提高叶片光合效率的同时,增强穗部等非叶器官的光合能力,对保证籽粒灌浆、培育高产稳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麦155选育组合是济麦19×鲁麦2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合作、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技术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于2012年2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麦2012005).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近缘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抗逆和抗虫等基因,是小麦育种的优异基因源。通过远缘杂交可以将近缘植物优异基因转移给小麦,创制包括双二倍体或部分双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等在内的小麦-近缘植物异染色体系。这些含小麦近缘植物血缘的异染色体系是研究物种染色体行为与进化、基因定位与作图的重要素材,也是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抵御小麦重要病虫害、增加小麦产量和提升小麦品质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小麦远缘杂交概况及小麦近缘植物抗病基因向小麦的转移,也为今后小麦远缘杂交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文中对小麦族物种分类、小麦远缘杂交的定义与意义、小麦族山羊草属、黑麦属、偃麦草属、簇毛麦属、冰草属、大麦属、披碱草属、赖草属、新麦草属以及旱麦草属物种与小麦远缘杂交现状和异染色体系创制情况进行了概括,并对来源于小麦近缘植物被正式命名的17个抗条锈病基因、35个抗叶锈病基因、30个抗秆锈病基因、41个抗白粉病基因、3个抗赤霉病基因、1个抗麦瘟病基因、1个抗叶枯病基因、1个抗颖枯病基因、4个抗褐斑病基因、2个抗眼斑病基因、1个抗梭条花叶病基因、2个抗线条花叶病基因和2个抗禾谷类黄矮病基因向小麦的转移情况及其所在染色体的位置信息进行了归纳。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1RS·1AL易位系和小麦-偏凸山羊草2NS/2AS易位系等抗病优良种质的育成与利用在世界小麦育种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这仅仅得益于对少数抗病基因的利用。与目前已经被命名的基因数量相比,被利用到小麦育种中的抗病基因相对较少。文中分析了当前已命名抗病基因利用情况比例偏低的原因,并对今后如何利用这些抗病基因提出了建议。同时,还列举了已克隆的源自小麦近缘植物的抗病基因,并对克隆这些基因的方法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强无遗传累赘的小麦-近缘植物易位系的创制与应用仍可能是今后小麦育种材料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