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5篇
  13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为明确冬小麦春季合理追肥技术,以追肥时间(返青后10、25和40d)为主区,追肥量(90、120和150kg/hm2)为副区,研究春季追肥对冬小麦群体分蘖动态变化、籽粒灌浆进程、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开花期分蘖数,追氮量为120kg/hm2时最高。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籽粒灌浆起始势,籽粒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提高了1%~20%,提高灌浆过程中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追氮量以120kg/hm2表现最好。返青后25d较其他追肥时间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量及穗部结实性状,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8%~11%、7%~12%、3%~5%和8%~30%,且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以追氮量120kg/hm2最高。总之,返青后25d追肥可有效调控冬小麦春季分蘖消长,增加有效穗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且追施氮120kg/hm2实现了产量和氮效率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2.
比较了黄河中上游水域中特有鱼类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与鲇(Silurus asotus)主要形态学特征和血清生化指标,以期对兰州鲇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兰州鲇的颌须长/全长显著大于鲇(P<0.05);眼径/全长以及口裂宽/全长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兰州鲇眼径显著低于鲇(P<0.05);兰州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鲇(P<0.05),血清钙(Ca)、磷(P)和白球比(A/G)显著低于鲇(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比(A/G)、尿素(BUN)、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兰州鲇眼径较小,第一颌须较长,2种鲇在形态和血清生化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别,在钙磷矿物营养代谢上有较大差异,而在蛋白与脂代谢强度上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添加量的益生菌组合对仿刺参消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筛选自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的乳酸菌L-2、芽孢杆菌K-3和芽孢杆菌J-9以3种不同浓度(0、103、105cfu/mL)按正交实验设计分为9个处理的配比添加到饲料中,进行仿刺参饲养试验。经过30 d养殖后测定仿刺参肠道内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益生菌剂可以提高仿刺参消化酶的活性,尤其是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并且对提高动物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其中处理6组的蛋白酶活力为对照组的5倍,淀粉酶活力是对照组的两倍,各处理间的纤维素酶活力变化不明显;处理6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活性在所有处理中最高;统计分析表明,处理6组为最佳配比,即乳酸菌L-2添加量为103cfu/mL,芽孢杆菌K-3添加量为105cfu/mL,芽孢杆菌J-9添加量为0。  相似文献   
104.
外源一氧化氮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明干旱胁迫下一氧化氮(NO)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方法】以驻玉309为试验材料,在光照培养箱内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外源NO供体SNP预处理3 d后,进行20% PEG-6000(-0.8 MPa)模拟干旱胁迫3 d后玉米幼苗的生长参数、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D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8.4%、87.2%、15.8%、31.3%;而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j)和单位反中心耗散能量(DIo /RC)则分别上升了20.9%和21.2%;此外,叶片的叶绿体结构明显遭到破坏,D1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是,与干旱胁迫处理相比,经过SNP预处理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的玉米幼苗Pn、Gs、Fv/Fm、Fv/Fo明显增加56.6%、202.5%、15.8%、30.7%,而Vj、DIo/RC下降了22.7%和25.4%;叶绿体的类囊体片层恢复整齐,基粒片层变清晰;D1蛋白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加了94.7%;以上这些变化与干旱条件下SNP预处理后NO含量的增加有关。【结论】在干旱条件下,NO可能参与调节了PSII反应中心D1蛋白的表达并稳定PSII反应中心的结构和功能,以改善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玉米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5.
我国水果包装现状及问题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莉  刘超超  李蕾  林源 《保鲜与加工》2016,16(2):105-107
概述包装对水果在采后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目前我国水果采后的主要外包装(条筐、木箱、瓦楞纸箱、塑料箱、泡沫箱)和内包装(PE、PP、PVC)材料,分析国内水果包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水果包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以西双版纳黄瓜与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材料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对叶绿素含量、果实大小、侧枝多少及其第一分枝节位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为黄瓜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方法】以北京截头黄瓜与西双版纳黄瓜为亲本杂交得到F1,之后按单粒传方式得到含有124个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以该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作图群体,以995对SSR标记为筛选引物,采用join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结合统计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商品瓜的瓜长、瓜粗,种瓜的瓜长、瓜粗、瓜把,以及侧枝数、第一分枝节位等相关的共12个黄瓜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含有7个连锁群,137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图谱总长591.2 cM,平均图距为4.3 cM;共检测到与12个黄瓜农艺性状相关的QTL位点29个,分布在第1、2、3、4、6、7染色体上。其中,叶绿素性状相关的QTL有6个,商品瓜性状相关的QTL有7个,种瓜性状相关的QTL有9个,侧枝性状相关的QTL有7个,单个QTL位点的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5.30%-19.24%。Ldr4.2的贡献率最小,为5.30%,Lbn1.2的贡献率最大,为19.24%。【结论】构建了西双版纳黄瓜RIL群体遗传图谱,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及侧枝等相关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获得29个相关QTL。  相似文献   
107.
正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决定小麦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麦田病虫害多发、重发期,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麦田管理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影响非常大。因此搞好中后期管理和病虫防治对于小麦获得丰产丰收尤为重要。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穗粒数和粒重,夺取小麦高产稳产。在管理技术上主要抓好以下几各方面。1保持适宜的氮素营养水平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小麦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一旦脱肥将会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08.
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文章运用定量评价中的对比分析法对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开发潜力大。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更准确、更客观的认识,为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开发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近几十年来,疯牛病(BSE)一直都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疾病,其给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带来的潜在影响要比其他疾病大得多,为了防止该病的传播和扩散,各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BSE大大影响了西方发达国家牛源性产品的国际贸易,由此引起的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0.
该文以黑豆红色素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的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黑豆红色素浓度等条件对亚硝酸盐体外清除作用的影响,确定黑豆红色素体外清除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黑豆红色素对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体外清除作用,在黑豆红色素浓度为5.5mg/m L、p H为2.6、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4h时清除率最大,达到了99.50%,高于对照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