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11篇 |
2篇 | |
综合类 | 29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1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疫霉菌的交配型与性分化(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综述了疫霉菌的交配型与性分化的发现、类型与测定、遗传变异及其调控机制、地理分布、异宗配合机制与交配型的本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疫霉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研究与防治具有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23.
24.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甲霜灵和霜霉威复配剂对棉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复配剂MPA、MPB、MPC对棉疫病菌的DC5。分别为0.0555,0.1044μg/mL和0.0845μg/mL,对照单剂甲霜灵和霜霉威对棉疫病菌的EC50分别为0.0391μg/mL和10.6183μg/mL;联合毒力分析表明,甲霜灵和霜霉威按1:1.5复配有增效作用,按1:1和1.5:1复配有相减作用。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为筛选可防控褐飞虱的高效药剂,2020年-2022年采用稻茎浸渍法连续测定了安徽省庐江县褐飞虱种群对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在庐江县开展了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2022年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始终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4.6~154.4倍),对呋虫胺的抗性从中等水平上升至高水平(抗性倍数77.7~157.2倍),对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21.3~64.5倍、烯啶虫胺抗性倍数14.6~22.6倍),对三氟苯嘧啶处于敏感状态。庐江单季稻试验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高剂量下,20%三氟苯嘧啶WG、10%异唑虫嘧啶SC等介离子杀虫剂对褐飞虱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较好,除了药后1 d 20%三氟苯嘧啶WG防效为74.72%外,2种药剂3~14 d的防效都在80%以上;50%烯啶虫胺SG、22%氟啶虫胺腈SC防效次之,药后1 d防效在67.63%~71.61%,药后3 d至7 d防效有所提高,为77.16%~84.13%,而药后14 d防效降为71.52%~75.77%;50%吡蚜酮WG药后1~7 d防效均在约70%,而药后14 d下降为62.12%;20%氟啶虫酰胺SC、20%呋虫胺WG、10%醚菊酯SC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表现较差,药后1~14 d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下。结合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防治效果,说明三氟苯嘧啶等介离子类杀虫药剂作为新型杀虫剂品种,可与新烟碱类、吡蚜酮及其混剂交替轮换使用,用于抗药性褐飞虱的治理。 相似文献
26.
27.
截至8月底,河南省供销社系统已经完成了新棉收购的资质认证、物资储备、设备检修、收购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基本能够满足今年河南省的新棉收购需求。省供销社要求系统内棉花企业不搞无证经营,不准租赁经营,严禁系统外单位或个人挂靠经营;坚持棉花质量标准,棉花收购严格执行有关检验操作规程,杜绝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维护正常收购秩序,坚持市场形成价格原则,实行按质论价,不随意哄抬或压低棉花价格。 相似文献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