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作物育种科学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漫长的农业历史中,人类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对植物自然变异进行了人工驯化选择,创造了大量的地方品种,依靠科学技术改良作物品种不断取得重大进展,育成大批的优良新品种,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解决了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推动了作物育种的发展。如1950年中国水稻单产为1.9t/hm2,现为5.9t/hm2,是1950年的3.3倍,年平均递增2.4%。1949年中国的小麦单产0.64t/hm2,1996年为3.93t/hm2,增产5.1倍,平均年递增率为3.83%。作物良种对作物增产具有重要的作用,良种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一般为33%,并逐步在增加。与栽培对作物增产的贡献相比,过去栽培…  相似文献   
72.
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激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激酶的磷酸化级联放大系统在激素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乙烯早期信号转导的ETR1系统类似原核生物的信号转导的双组分系统。本文综述了有关材料激素的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3.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以农垦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为探索这一问题,以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2个光温敏不育群体[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记为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偏)籼型不育系群体,记为Hs]为材料,对上述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有Hs株系皆为(偏)籼型,而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但以中间型居多,DHS和Hs中约有一半析系表现出一定程序的发育感光性,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在总共39个株系中,仅发现3个光敏型,其中Hs-9和DHS-24的育性光敏显著,其温敏和光温互作用效应几乎不存在,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DHS-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但互作效应不显著,表现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在DHS和Hs群体中,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序的正相关,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灿稻背景中是可行的,而培育早灿光敏不育系比较因素。  相似文献   
74.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 .为探索这一问题 ,以杂种 F1花药培养获得的 2个光温敏不育系群体 [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 ,记为 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 (偏 )籼型不育系群体 ,记为 Hs]为材料 ,对上述 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所有 Hs株系皆为 (偏 )籼型 ,而 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 ,但以中间型居多 .DHS和 Hs中约有一半株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感光性 ,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 .在总共 39个株系中 ,仅发现 3个为光敏型 .其中 Hs- 9和 DHS- 2 4的育性光敏效应极显著 ,其温敏和光温互作效应几乎不存在 ,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 ;DHS- 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 ,但互作效应不显著 ,表明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 .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 .在DHS和 Hs群体中 ,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 ,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 ,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籼稻背景中是可行的 ,而培育早籼光敏不  相似文献   
75.
优质杂交籼稻蒸煮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5个优质不育系和5个优质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亲本均为优质背景下籼型杂交稻米蒸煮品质性状遗传,结果表明:(1)杂种稻米蒸煮品质性状表现主要受遗传控制,遗传方差可解释表型方差的84%以上,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强。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起绝对决定作用。(2)与遗传效应相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小,影响甚微。但直链淀粉含量的互作效应值达15.4%。(3)遗传表达:胶稠度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而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则主要决定于母体效应。(4)糊化温度(碱消值)和胶稠度存在负向杂种优势,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正向杂种优势。(5)在蒸煮品质性状中,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2性状,不育系对杂种的贡献大于恢复系,而糊化温度则恢复系贡献大。  相似文献   
76.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16h 长光照高温35℃,16h 长光照常温25℃,12h 短光照高温35℃,12h 短光照常温25℃的设计。研究了5460不育系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温光组合处理的花粉育性反应.结果表明:(1)5460不育系的育性转变敏感期是在减数分裂期,离抽穗前11d 左右.在育性转变敏感期间,当温度为35℃时,无论光照是12h 还是16h,其不育株率和花粉的不育度均达到100%;而温度为25℃时,无论光照长短,其花粉的育性正常,花粉可染色率80%以上,可育株率100%.(2)播种后至减数分裂期前,不但光照长短对花粉的育性未见有效应,而且在高温和常温下亦未发现对育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77.
杂交水稻新组合"D奇宝优527",丰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抗倒伏,本文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做以介绍并探讨。  相似文献   
78.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种子的纯度鉴定、净度分析、发芽试验、水分测定四项质量指标是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的必检项目,其质量指标执行的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种子四大指标任何一项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即为不合格种子。由于水分测定不当而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将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也会给一个种子生产或经营企业带来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就水分测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教。  相似文献   
79.
福建省漳州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龙特浦A(以下简称特A)具有配合力好,异交结实高的优点,但它具有育性不稳定的缺点。经研究,人们认为温度是影响其育性波动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造成特A育性波动的本质在于特A某些遗传因子对环境的反应,而不是遗传不纯所致。因此,采用传...  相似文献   
80.
青花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为丰富的高档蔬菜,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青花菜存在着品种单一、退化快、产量低、不耐贮藏等问题。为此,国内一些育种单位开展了青花菜新品种的育种研究。为了使新品种在生产中尽快推广应用,要对新品种的适应性、商品性、增产效果等进行区域试验,以确定其推广价值。现就提高青花菜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