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3篇
  28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1.
李爽  王钰  于云飞  陈光蕾  赵洪猛  赵旭  王慎强  汪玉 《土壤》2023,55(4):821-828
土壤胶体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较强的吸附与迁移能力,其所携带的磷(胶体磷)已成为农田磷流失过程中的重要形态。为评估不同有机替代方式下稻田土壤胶体磷(Pcoll)的活性和流失潜力,本文依托两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控氮控磷与控氮不控磷)方式下稻麦轮作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Pcoll含量变化、流失风险及其与不同土壤活性磷组分之间的关系。控氮控磷试验(4 a)设有3个处理:不施磷肥(CK)、单施化肥(CF)、猪粪有机肥替代30%化学磷肥(OF);控氮不控磷试验(24 a)设有3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猪粪有机肥替代40%化学氮肥(OF)。结果表明:在控氮控磷条件下,有机替代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碳(SOC)、Pcoll含量及其流失潜力(LPP)均无显著性差异,胶体钼蓝反应磷占比(RMRP,MRPcoll/Pcoll)显著降低1.76%(P < 0.05)。在控氮不控磷条件下,有机替代处理的土壤Pcoll和SOC含量分别为13.08 mg/kg和20.19 g/kg,显著高于单施化肥78%和212.6%(P < 0.05);较单施化肥,土壤LPP和RMRP分别显著升高了1.89%和16.05%(P < 0.05)。两种有机替代方式下土壤Pcoll与土壤全磷(TP)、真溶解态磷(TSP)、Olsen-P、CaCl2-P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土壤有机碳(SOC)在控氮不控磷条件下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在控氮控磷条件下无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较控氮控磷有机替代方式,长期仅控氮的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胶体磷和不同活性磷组分含量,磷流失风险升高。因此,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养分等量控制是改善农田磷流失可行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12.
为了提供独具特色、高营养品质花生品种,以高蛋白自然优良变异株T58,2014~2017年在青白江试验基地进行单株优选,2017年形成品系18-1534,2017~2018年连续2年参加品比试验及生产试验,编号1534。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多点试验平均产量3270kg/hm2,籽仁平均产量2320.5kg/hm2,检测平均蛋白质含量27.75%,含油量52.74%,命名为“蜀花8号”,2022年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编号:GPD花生(2022)510123)。“蜀花8号”种子休眠性强、耐旱性强、耐涝性强,抗倒性较强,抗叶斑病,抗锈病,高感青枯病,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地区。  相似文献   
413.
玉米播种同步穴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现有穴施肥装置用于精量播种作业时种肥相对位置无法实时检测和控制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玉米自动对种穴施肥装置。提出了基于行星轮系的自动对种方法,在确保种距和肥距相等的前提下实时调节排种盘和排肥盘相位差,实现播种作业过程中种肥相对位置的实时调控。通过分析机具前进速度、排种器排肥器间距、株距等对落种落肥位置的影响,得到种肥相对位置计算方法,设计了穴施肥自动对种控制算法。搭建了基于STM32F103的控制系统,并完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可完成落种落肥等信息的检测和种肥相对位置的实时调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分别为3、4、5、6 km/h时,种肥纵向平均间距分别为8.6、6.1、11.7、8.5 mm,满足对种穴施肥需求。  相似文献   
414.
富甘氨酸蛋白(glycine rich proteins,GRPs)在植物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油菜响应低磷胁迫的候选基因BnGRP1,但是其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序列分析发现,BnGRP1的CDS全长为399 bp,编码132个氨基酸,其中62个为甘氨酸,占该蛋白氨基酸总量的47.0%。为进一步研究BnGRP1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目标基因的双靶点载体G2-TD1TD2,并遗传转化甘蓝型油菜,通过筛选鉴定获得了13株T0代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TA克隆和测序技术分析了5株转基因植株中Bngrp1的突变位点,其中3株的目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导致无法编码形成正常的富甘氨酸蛋白。本研究为研究BnGRP1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材料,也为进一步研究BnGRP1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15.
以冀砧1号为中间砧的‘天红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冀砧1号中间砧对苹果叶片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铁、锰、锌、铜、硼)含量和叶片内源激素(IAA、GA3、DH、KT)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SH40中间砧‘天红2号’苹果,以冀砧1号为中间砧的苹果叶片具有较高水平的磷、钙、镁、锌、硼、铜含量,叶片锰含量较低。生长期内,叶片氮、磷、钾、镁、锌含量呈下降趋势,钙含量呈上升趋势。铁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叶片锰、硼、铜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内源激素方面,与SH40中间砧‘天红2号’苹果相比,以冀砧1号为中间砧的苹果叶片具有较高水平的DH和KT含量;以冀砧1号为中间砧的苹果叶片生长前期GA3含量低于SH40,生长后期叶片IAA和GA3含量高于SH40。生长期内,叶片IAA和KT含量呈降低趋势,GA3和DH含量均呈先下降,再上升,最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16.
高产奶牛繁殖效率低是世界性难题,其中早期胚胎死亡率高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对牛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有限,而对于小鼠这种模式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研究已相当深入。因此,本文从胚胎形态、转录因子以及信号通路3方面对牛和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比较,以加深对牛早期胚胎发育的认识。经比较发现,受精后,牛和小鼠早期胚胎在不同时期发生母源因子降解、合子基因组激活、细胞极性建立和不对称分裂,最终使得胚胎形态发生变化,形成具有3个胚层(滋养外胚层、上胚层和原始内胚层)的囊胚。此外,牛和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多个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形成复杂网络调控细胞谱系分化。综上所述,在牛和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相似的生物学事件陆续发生,但是细胞谱系分化的调控呈现差异性,提示我们将小鼠早期胚胎作为研究模型的局限性,该领域的研究对提高奶牛繁殖效率以及促进牛遗传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7.
针对辣椒采摘受环境光、枝叶遮挡和果实重叠的影响问题,构建了基于YOLOv3模型和realsense深度相机的识别定位系统,研究不同补光位置、枝叶遮挡和果实重叠程度对辣椒识别和定位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型召回率Recall达0.98,平均精度均值mAP达0.95,精确率precision达0.854;不同光照场景下,识别成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向光、顶光、侧光和背光;轻度枝叶遮挡和轻微果实重叠时,模型识别成功率均保持在96%左右,综合定位误差最大为0.024m,满足辣椒采摘机器人识别和定位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4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也为高校课程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为了办出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大学,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人才助力,广大高校及专业教师有必要立足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的相关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课堂革命”,聚焦金课建设,不断加强课程深度,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进而为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基。鉴于此,本文以高校“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课程教学为论点,在阐述金课特点的同时,就“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的金课建设途径做了详细探讨,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19.
2018—2022年度,在豫西典型旱作区洛宁县梅窑村,采用大区设计于夏闲季设置传统翻耕(CP)、一次深翻(DP)、免耕覆盖(NT)和改进深松覆盖(OST)4种耕作方式,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蓄水量、小麦不同灌浆时期旗叶生理特性、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季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及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对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效应因灌浆时期而异。与CP相比,DP、NT和OST播种~成熟期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显著提高4.1%、6.2%和13.2%。OST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较CP、DP和NT增加6.3%~114.4%。OST的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0.3%~39.8%,10.3%~66.7%和5.6%~46.2%,但旗叶可溶性糖(SS)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1%~31.8%和3.5%~53.4%。与CP相比,DP、NT和OST的4年小麦平均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8.5%、11.5%和35.3%,且OST利于提高穗数和千粒重,DP利...  相似文献   
420.
【目的】明确日喀则地区青稞及其栽培土壤中的锌、硒含量现状,探讨土壤锌、硒含量与青稞籽粒锌、硒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当地青稞的锌、硒营养强化栽培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自日喀则地区12个县(区)采集7个品种、86份青稞样品及其农田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日喀则地区青稞籽粒锌含量范围为15.61~19.96 mg kg-1,硒含量范围为60.88~186.19μg kg-1。其中,主栽品种“喜玛拉19”籽粒硒富集能力较强,硒含量可达186.19μg kg-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青稞籽粒锌含量无显著差异。日喀则地区青稞栽培土壤全锌、全硒含量分别为55.77~82.21 mg kg-1、113.43~354.29μg kg-1,土壤有效锌、有效硒含量分别为0.50~1.02 mg kg-1、14.66~32.25μg kg-1;大部分供试土壤锌、硒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其中,40.70%的土壤锌处于低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