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9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对红壤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雅  李根  李引  王同  刘满强  焦加国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3,45(2):306-312
通过温室花生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有益土壤动物(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对旱地红壤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基础呼吸、微生物熵、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和速效磷)及花生产量的影响.试验包含4个处理:不接种处理(CK)、仅接种蚯蚓(E)、仅接种食细菌线虫(N)、联合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EN).结果表明:①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线虫对微生物生物量碳的贡献大于蚯蚓.②除花生成熟期的接种蚯蚓处理外,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后土壤基础呼吸均有所增加,且食细菌线虫的影响也大于蚯蚓.③除花生结荚期无显著性差异外,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均极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④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均能增加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⑤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后花生产量的增幅为17%~ 20%.总之,在4个花生生长时期,相对于不接种的对照处理,接种蚯蚓和食细菌线虫能明显改善红壤性状并最终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02.
不同生活型蚯蚓蚓粪化学组成及其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斌  李根  刘满强  蒋洋杨  焦加国  陈欢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3,45(2):313-318
蚓粪已经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对蚓粪化学成分及性状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生活型蚯蚓蚓粪和对照土壤之间的化学组成及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蚓粪和对照土壤相比,有着更高的pH和电导率值,且差异显著(P<0.05);蚓粪比对照土壤有着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更少的多酚类物质,差异分别达31.36~ 33.81 mg/kg和4.28 ~ 5.08 mg/kg;同时,蚓粪内酸解氨基酸含量要比对照土壤高出3.84~5.06mg/g;植物激素GA3相对于对照土壤增幅达35%~ 114%,而IAA的增幅则为78%~236%.在相同的环境下,同样生物量的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和爱胜蚓(赤子爱胜蚓)对蚓粪pH值、碳水化合物和多酚含量的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对蚓粪电导率、植物激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爱胜蚓要显著大于环毛蚓.总之,蚓粪的pH值、电导率和化学组成与对照土壤相比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生活习性的蚯蚓蚓粪也会有着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3.
报道了3个浙江种子植物新分类群:异形玉叶金花Mussaenda shikokiana Makino f. anomala (H. L. Li) J. P. Li,S. J. Ying et Z. H. Chen新等级与新组合变型,石山薜荔Ficus pumila L. var. calcarea G. Y. Li, W. Y. Xie et Z. H.Chen新变种,玉果山菅Dianella ensifolia (L.) Redoutéf. leucocarpa J. P. Wu, Y. F. Zhang et Z. H. Chen新变型,其中异形玉叶金花为华东野生植物分布新记录。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院(ZM)。  相似文献   
104.
<正>春鲤Cyprinus(Cyprinus)Longipectoralis Chen et Hwang,隶属鲤科、鲤亚科、鲤属,因其产卵较早,较集中于4月,故有春鱼之称。分布于大理洱海,是洱海特有鲤鱼之一,个体较大,体形好,适应性强,是较好的放养和养殖品种;以含肉率高、肉质丰厚板实和味道鲜香甜美而著称,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是白族风味"沙锅鱼"的主要原料,市场需要量大,每千克50~60元。历史上春鲤是产地常见经济鱼类,是洱海重要渔业产量之一,由于非科学地捕捞及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期数量明显减少,处于高度濒危状态,198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为了保护洱海特有鲤鱼种质资源,使之恢复和发展,满足市场需求,1988年大理州开展了"洱海特有鲤鱼资源保护与增殖研究",大理州渔业工作站承担了"特有鲤鱼野生亲体池塘驯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研究",于1991年开展春鲤等特有鲤鱼的人工催产繁殖试验,当年繁殖水花鱼苗100万尾,培育3cm~6cm鱼种26万尾,对洱海首次增殖放流。在此基础上,大理州渔业工作站继续开展春鲤的繁育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繁育实践,全面掌握了春鲤的繁殖规律,其繁殖可采取人工催产的方法,还可采取人工促产的方法;每年根据洱海增殖投放  相似文献   
105.
普陀山禾本科1种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蒺藜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发现于普陀山的1种禾本科植物--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inn.),为浙江属与种的地理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野牡丹科珍稀植物方枝野海棠(Bredia quadrangularis)群落分布的特征及其在不同群落中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方枝野海棠多生长于荫蔽、湿润的沟谷两旁,且在青冈林中的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高于杉木、马尾松林.方枝野海棠群落中共有植物214种,其中绝大部分为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为63种和115种.在水平分布上,方枝野海棠属于聚集分布,该群落的垂直结构性强,物种多样性高,且均匀度及丰富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7.
报道了12个植物分布新记录,其中南泽兰属Austroeupatorium,南泽兰A. inulifolium,龙潭荇菜Nymphoides lungtanensis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蒜香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三脉猪殃殃Galium kamtschaticum,岩生千里光Senecio wightii为华东分布新记录;芝麻菜属Eruca,芝麻菜E. vesicaria subsp. sativa,祁门过路黄Lysimachia qimenensis,小酸浆Physalis minima,西洋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红蓝石蒜Lycoris haywardii为浙江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8.
温氏WS501配套系母系种猪源于清远原种猪场二区,本文对该猪场2014-2017年繁殖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通过10年的选育,其种母猪有发情早、情期多、长速快、开配日龄早和产仔数多的特性;种公猪有体型壮硕、长速快、精液量多、品质高的特性。结果可以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旨在探究母猪妊娠期饲养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温氏种猪公司初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挑选434头体况均匀一致的两批次后备母猪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逐渐加料和先减料后加料的饲喂方式饲养。记录初产母猪上产床的P2点背膘和头胎繁殖数据。结果显示B组饲喂方式的母猪,头胎生产成绩优于A组,其中总产仔、活仔和健仔数分别达到14.2、12.4和10.7头。背膘为16.0~20.0 mm的母猪繁殖数据最佳。另外,B组初产母猪背膘厚达到16.0~20.0 mm的比例比A组高6.8%,且偏"肥"的母猪更少。说明对于头胎母猪妊娠期的饲养,先减料再加料的方式繁殖性能更优,综合效益更大。  相似文献   
110.
根据数年野外调查资料,筛选出泰顺县野生观赏植物612种及变种等,并将其划分为观叶、观花、观果、林荫木、色叶树种、盆景树种、花坛植物、地被植物、观赏竹类和观赏蕨类共10大类。文章分别列举了它们的观赏特点和主要用途,分析了它们的科、属分布及花、果颜色和花、果期的分布,提出了重点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