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种植方式对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丰优T0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超级晚稻五丰优T0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对双季超级晚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其中高产管理条件下水稻产量高于常规管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以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产量较高,机插秧次之,免耕抛秧最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的高低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影响较大.高产管理条件下,人工移栽和翻耕抛秧处理水稻茎蘖增长和下降较为平稳,成穗率较高,生育前期物质生产量大,单株根系干质量大,10~ 20 cm深层根系所占比例大;机插和免耕抛秧条件下水稻前期分蘖增长慢,物质生产量小,有效穗数较少.研究还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2.
选用3个不同类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结实期研究茎鞘物质转运特性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组合以下部茎鞘物质积累多、转运率高;两优培特和汕优10号茎鞘物质转运启动时间早、转运强度大,其转运率高,结实率较高,表明早期转运对籽粒灌浆充实的重要性;茎鞘物质转运高峰较籽粒灌浆高峰滞后1~2d,表明茎鞘物质转运与籽粒灌浆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83.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水分管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代土基质培育水稻机插壮秧的水分管理模式,以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取早稻稻草基质育秧,探讨3种水分管理方式(每隔1 d、3 d、5 d灌水1次致基质呈饱和状态)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水分亏缺能抑制苗高,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及提高根系的活力,提高成秧率。秧苗2~3叶期对水分亏缺敏感;水分亏缺使秧苗出叶缓慢,叶片长度及鞘长度变短,叶色变淡,对秧苗生长有抑制作用。适宜的水分增强C、N代谢,增加秧苗的干物质量,提高壮苗指数。稻草基质育秧以3 d(W2处理)左右灌水1次的处理有利提高秧苗综合素质,是适于培育水稻机插壮秧的水分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4.
两要交稻穗穗部解剖特征及其与结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类型两系杂系组合进行穗部解剖构造和籽籽结实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组合1286S/2410在穗颈节上的维管束数和面积均大于组合,但其韧皮部占维管束面积比率则小于汕优63和两亿培特;结实颖花主要分布在一次枝梗和中上部二次枝梗上,它秕粒分布在中上部二次枝梗上;穗颈节上可分配给每朵颖花的韧皮部面积,1286S/2410〉鄂粳杂一号〉汕优63〉两优培特;上第二次枝梗上的结实颖花平均 韧皮部面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两系杂交晚稻的施氮量和施氮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晚稻较汕优10号耐肥;氮肥分次匀施的产量较高;施用粒肥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6.
近30年江西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明确水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的变化规律,是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和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分析了江西不同生态区(赣南、赣中、赣北)15个气象站近30年(1984-2013)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参照水稻生产中常用的安全生产临界温度指标,研究了近30年来不同地区50%和80%保证率下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9-2013年(前15年)各地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较1984-1998年(后15年)发生明显变化,且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早稻覆膜育秧安全播种期平均提前了10d(气候变化倾向率-4.16d/10a,下同),早稻安全直播期提前了4d(-3.17d/10a),早稻安全移栽期提前了2d(-2.21d/10a)。晚稻安全齐穗期延迟趋势不明显(1.16d/10a),晚稻安全成熟期延迟了8d(3.56d/10a)。全年安全生产期天数在早稻覆膜育秧和直播条件下分别延长了18d(7.72d/10a)和11d(6.73d/10a)。安全生产期内温光资源总体呈温度明显升高、积温显著增加、日照时数无明显变化的特点。监测资料表明,近年来各地区实际生产日期作了相应的调整,但仍与安全生产日期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推算了近30年各站点80%保证率的安全生产日期,以就近指导各地稻作季节安排、种植方式选择及早晚稻品种搭配。最后,依据气候变化趋势,讨论了农艺措施的可能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87.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采用15N示踪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料一次性基施,有利于氮素向稻谷转移,其增产效果高于单施化肥,且具有氮利用率高、损失少、土壤残留多和省时省工等特点,是兼顾高产和地力保持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88.
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而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全国有5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粮。目前我国稻米品质,特别是籼稻米品质欠佳,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阐述了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改善稻米品质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89.
低磷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幼苗生长和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砂培方法 ,研究了低磷胁迫对耐低磷水稻品种 (大粒稻、莲塘早 3号 )与低磷敏感水稻品种 (沪占七、新三百粒 )幼苗生长和磷效率的影响。低磷胁迫后 ,沪占七、新三百粒的叶面积、株高、生长量受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大粒稻和莲塘早 3号。耐低磷品种的磷营养效率主要表现在磷的吸收能力 ,而不是磷素分配和利用效率差异。  相似文献   
90.
选择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各8个,研究宽窄行和等行机插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缓苗期的长短与插秧机的性能有关;机插对早稻分蘖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比晚稻分蘖起始慢、分蘖期长,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差异较大;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处理水稻在缓苗期后分蘖发生快、消亡慢,宽窄行机插有利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数以及提高水稻产量;不同品种的机插适应性有差异,生育期短、单株分蘖力强和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适合机插;机插对水稻缓苗的影响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插秧机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