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塑料薄膜大棚(简称大棚)与温室相比,结构简单,易建造,当年投资少,管理方便。不但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和延后生长,改进淡季供应,而且比露地生长有更大的抗灾能力。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著,是目前保护地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建造大棚是一项长远性建设,动工前要作好规划。  相似文献   
22.
紫花着果后50~60天是果实生长的高峰期。随后生长速度减慢,果肉颜色从白转为淡黄,果核逐渐硬化。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主要是淀粉。着果后约60天淀粉积累明显加快,90天含量达最高(为5.65%),以后明显下降。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随淀粉下降而增高。有机酸含量亦在着果后60天最高(为2.62%),以后下降。结果表明,着果后60天及90天分别是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的生理转折期。  相似文献   
23.
教师的责任     
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现代的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一方面,是十分光荣的;而另一方面,却又是责任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24.
荔枝花芽分化期内源脱落酸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寻求内源脱落酸与荔枝花芽分化的关系,本文研究了荔枝芽中脱落酸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和方法。通过纸层析、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证明,荔枝芽中存在脱落酸;应用气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了大年糯米糍荔枝树花芽和小年树营养芽在不同分化期的脱落酸含量。结果表明,它们的变化动态有明显的差异。在花芽分化临界期和花序轴分化初期,大年树花芽的脱落酸含量稍有下降,而小年树营养芽的脱落酸含量迅速下降到一个比花芽低得多的水平;从花序轴分化期至雄蕊、雌蕊分化期,大年树花芽的脱落酸含量则明显高于小年树营养芽的含量。据此,初步认为内源脱落酸对荔枝花芽分化有促进作用。本文的结果可为制订促进荔枝花芽分化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前文报道,秋植花生种子比春植花生种子具有较强的生活力,用秋植花生种子播种可提高出苗率。为要了解春植花生种子在贮藏期间生活力衰退的原因,我们在1962—1967年间用“狮选64”品种春植花生种子进行贮藏生理和技术的研究,结果如下。 1.荚果不同晒干程度贮藏试验的结果表明,入贮前及贮藏期间的种子含水量在6%以下的种子,在室温下贮藏202天(至翌年春播前)仍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种子含游离脂肪酸较少,发芽率高达100%,出苗率达90—96%,发病率较低。含水量在6%以上,种子迅速变质,游离脂肪酸含量升高而发芽率和出苗率下降;发病率亦增加;种子含水量愈高,则游离脂肪酸含量和发病率愈高而发芽率和出苗率愈低。 2.种子在不同相对湿度中贮藏的试验结果表明,充分干燥(含水量在6%以下)的种子在50—60%以下的相对湿度中贮藏194—206天(至翌年春播前),仍能保持其生活力,种子含水量在6%以下,游离脂肪酸含量和发病率较低而出苗率较高(88—93%),幼苗生势健壮。贮藏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在60%以上,则种子含水量亦增加至6%以上,游离脂肪酸含量和发病率均增高而出苗率则下降。 3.几种不同贮藏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缸藏加生石灰并用泥封口的方法最好,用此法贮藏的种子在翌年春播时大田出苗率达84.8—96.3%。其次  相似文献   
26.
为深入研究小麦族植物的淀粉粒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收集于中国的16种小麦族植物淀粉粒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族植物淀粉粒均为单粒淀粉粒,二维形状上大多为近圆形,部分呈椭圆形。从淀粉粒组合形式上来看,16个样品均包含有A型(10μm)和B型(10μm)淀粉粒。其粒径大小与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2=0.401 3),即平均粒径越大,其圆度越高,在二维形态上越接近正圆。聚类结果表明,16个样品可以分为5类,鹅观草与黑麦淀粉粒差异最为明显,各为一类;二棱皮大麦、六棱皮大麦、披碱草、硬粒小麦为第三类;斯卑尔托山羊草、野生大麦、大麦为第四类;二棱裸大麦、新疆大麦、六棱裸大麦、纤毛鹅观草、春小麦、小麦无芒蚂蚱、野生二粒小麦为第五类。根据多变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小麦族植物淀粉粒鉴定的判别方程式。研究成果充实了小麦族植物淀粉粒数据库和图谱。  相似文献   
27.
三唑酮对离体水稻叶片衰老的延缓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质量浓度为20mg/L的三唑酮溶液处理提高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明三有延缓水稻叶片的衰老。叶片衰老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到(AsA)、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含量降低,三唑酮处理抑制了它们的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三唑酮处理抑制它们的提高。结果表明,三唑酮提高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保护能力是其延缓衰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光/暗转换对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光/时间转换对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在很大程度上调控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一经暗处理,小麦幼苗体内NRA在10min内显著下降,恢复光照处理后NRA又很快上长,暗处理幼苗与光处理幼苗硝酸还原动态有明显差异,尤其在测定时间为2min时差异最大,暗处理后植株硝酸还原酶对Mg^2 抑制的敏感性增强,短时间暗处可引起NRA的快速下降,而随后给予光照NRA又能快速提高,研究结果说明暗处理后该酶的调节特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9.
干旱、盐胁迫下LaCl_3和CPZ对稻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盐胁迫下水稻幼苗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 ,同时脯氨酸 (Pro)积累 ;以质膜 Ca2 通道阻断剂 L a Cl3 和钙调素 (Ca M)拮抗剂氯丙嗪 (CPZ)对水稻幼苗预处理以阻碍 Ca2 / Ca M信使传导后 ,加剧逆境下 ,水稻幼苗 MDA含量的增加、质膜透性的增大和 Pro积累 ,且 Pro含量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干旱、盐胁迫下阻碍 Ca2 / Ca M信使传导后 ,水稻幼苗Pro积累加剧 ,Pro积累的多少 ,可反映水稻幼苗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