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多样性种植能够有效地控制小麦条锈病。本文通过6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3,条中32,条中31,条中29,条中23和水源型)特异分子标记分析采集自不同种植模式下自然发病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川麦107与蚕豆(或者豌豆)间作时单个病斑检出多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比例略高于川麦107净作,其余种植模式差异不明显。另外,以采集自各小区的小麦条锈菌样品为1个群体,利用POPGENE 1.32分析小麦条锈菌群体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净作靖麦14的3个小区的3个小麦条锈菌群体与净作川麦107的3个小区的3个条锈菌群体分别聚在了2个大的群体中,而且3个小区相同种植模式下的3个群体也几乎聚在一起,说明种植模式可能对小麦条锈菌的群体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2.
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形成能:云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3.
194.
稻瘟病菌五个杂交组合后代菌株的致病性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5个稻瘟病菌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4个水稻品种和4个龙爪稷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结果。其中水稻菌3514-R-24对龙爪稷品种EC3的非致病性,龙爪稷菌株G10-1对水稻品种Keneana的非致病性及水稻菌3472-R-12对龙爪稷品种EC3,EC21的非致病性,可能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因为它们与致病性菌株杂交后,致病性后代与非致病性后代的分离比为1:1。  相似文献   
19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源饲粮基础上添加低水平缩合单宁(CT)对延边黄牛瘤胃发酵参数及降解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缩合单宁的最佳添加比例及利用率更高的氮源,为缩合单宁作为反当动物功能性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4头延边黄牛(体重452.3 kg±27.1 kg)提供瘤胃液,以不含缩合单宁的6种饲料为氮源(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紫花苜蓿、红三叶及山野豌豆),在每种氮源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组)、0.1%、0.5%、0.9%)缩合单宁,共24组,每组3个重复。采用体外培养法测定不同组合饲粮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产气量以及干物质有效降解率、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pH、NH3-N与VFA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并且可以满足瘤胃微生物的正常代谢,牧草类0.5%缩合单宁添加组(以下简称0.5%组)与饼粕类0.9%组以上各指标相对较好,且与各自对照组相比,产气量较低;大豆粕0.9%组、菜籽粕0.5%组以及红三叶0.1%组干物质有效降解率均较各自对照组略低(P>0.05)。棉籽粕0.5%组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3种牧草类0.9%组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红三叶0.1%组外,其余5种氮源缩合单宁添加组的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均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饼粕类0.9%组、牧草类0.5%组更有利于优化瘤胃发酵环境,可降低瘤胃粗蛋白质降解率,能有效保护过瘤胃蛋白,其中山野豌豆、棉籽粕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6.
试验旨在研究低水平缩合单宁对以豆粕和苜蓿为底物的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缩合单宁的最佳添加水平,为缩合单宁作为反刍动物功能性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平均体重(405.1±22.9)kg的4头延边黄牛提供瘤胃液,以豆粕和苜蓿干草为底物,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0.3%、0.6%、0.9%)缩合单宁。采用体外培养法,测定延边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结果表明:豆粕0.9%缩合单宁添加组(以下简称豆粕0.9%组)pH显著低于豆粕对照组(P<0.05);豆粕0.9%组和豆粕0.6%组总产气量显著低于豆粕对照组和豆粕0.3%组(P<0.05),苜蓿0.9%组和苜蓿0.6%组总产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苜蓿缩合单宁添加组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protein,MCP)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对照组(P<0.05);豆粕0.9%组和苜蓿0.9%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TVFA)含量和乙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豆粕0.9%组、苜蓿0.9%组显著降低了总产气量,对瘤胃膨胀病的预防有...  相似文献   
197.
试验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添加单宁与饲用纤维素酶对湖羊生长育肥期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单宁和饲用纤维素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更好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月龄生长发育良好、平均体重(19.85±1.45)kg的肉用湖羊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1%单宁(单宁组)、0.1%饲用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组)和0.1%单宁+0.1%饲用纤维素酶(混合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湖羊。试验期70d,其中过渡期7d,预试期7d,正饲期56d。试验结束后,采集湖羊瘤胃液,提取细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后用Illumina Hi 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12个湖羊瘤胃微生物样品测序共获得957 440对序列,平均每个样品产生55 997条clean tags,过滤嵌合体后共产生502 965条effective tags;各组湖羊瘤胃微生物样品的AvgLen均在419~420之间;(2)各组间湖羊瘤胃微生物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单宁组、纤维素酶组和混合组湖羊瘤胃微生物的香农指数显著提高(P<0.05);纤维素酶组湖羊瘤胃微生物的辛普森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在门水平上,单宁组湖羊瘤胃内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单宁组、纤维素酶组和混合组湖羊瘤胃内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较对照组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4)在属水平上,单宁组湖羊瘤胃内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_1)丰度降低,与对照组、纤维素酶组差异均显著(P<0.05),但与混合组差异不显著(P>0.05);单宁组和纤维素酶组湖羊瘤胃内瘤胃菌属(Rumen_bacterium)丰度较对照组和混合组提高,且与混合组的差异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在湖羊日粮中同时加入单宁和饲用纤维素酶可以提高湖羊瘤胃内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影响瘤胃菌群结构,缓解单宁对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落的抑制;同时混合添加可以缓解单独添加单宁对纤维素分解的抑制作用;在门水平上各组湖羊瘤胃内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各组湖羊瘤胃内优势菌群均为理研菌科-RC9(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细菌(Bacterium)、普雷沃菌属-1和瘤胃菌属。  相似文献   
198.
利用RAPD分子标记定位2个水稻稻瘟病菌非致病性基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择日本鉴别品种新 2号和K5 9,对源于云南省的水稻稻瘟病菌可育性菌株CHL12 4(MAT1 1)和CHL12 5 (MAT1 2 )及其杂交后代 72个子囊菌株的非致病性 (无毒性 )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CHL12 4对新 2号 (含有效抗性基因Pish)和K5 9(Pit)的非致病性分别由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sh和Avr2 Pit控制。通过对这 2个基因控制的非致病性反应进行列联卡方测验 ,显示这 2个基因连锁在一起 ,重组率为 2 6 .8%。进一步利用分离群体分析法 ,对这 2个基因进行了RAP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发现 ,2个RAPD标记OPW 0 6 64 5和OPW 1364 5与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sh连锁 ,它们的重组率分别为 2 7.8%和 2 6 .5 %;另 1个RAPD标记OPR11517则与非致病性基因Avr2 Pit连锁 ,重组率为 2 3.5 %。  相似文献   
199.
为改善青贮品质,合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采用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为原材料,用单因子设计,分为8组,即对照组1(单贮玉米秸秆)、对照组2(单贮1~2cm紫花苜蓿)、CSMS1(1~2cm紫花苜蓿85∶玉米秸秆15)、CSMS2(1~2cm紫花苜蓿75∶玉米秸秆25)、CSMS3(1~2cm紫花苜蓿65∶玉米秸秆35)、CSMS4(3~4cm紫花苜蓿85∶玉米秸秆15)、CSMS5(3~4cm紫花苜蓿75∶玉米秸秆25)和CSMS6(3~4cm紫花苜蓿65∶玉米秸秆35)。其中,玉米秸秆均为2cm,每组3次重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在其各自单独青贮范围内波动,各紫花苜蓿处理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组(P0.05),CSMS2和CSMS3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稍低于CSMS5和CSMS6;另外,CSMS2和CSMS3组中pH值与氨态氮与总氮比值相对较低,乳酸含量较高,无丁酸产生;微生物及有氧稳定性方面,CSMS2和CSMS3处理组乳酸菌数量占绝对优势,酵母菌与霉菌数量差异不大,其中,CSMS2组有氧稳定性时间较长。1~2cm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按75∶25或65∶35两种比例混合青贮,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0.
云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