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9篇
  19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明贵州植烟土壤pH值和速效钾含量剖面分布规律,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贵州省36个典型烟田,挖掘宽1.0 m×深1.2 m的标准剖面,依据形态特征分层并采集各层土样,测定土壤pH值和速效钾含量,分析剖面变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贵州植烟土壤pH值介于6.29~6.60,变异系数介于14.30%~15.33%(中度变异)。剖面分布模式分为递增型、递减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和均一型5种,以递增型为主,占比53.13%。速效钾含量介于133.02~314.03 mg/kg,变异系数介于29.74%~68.18%(中度变异)。剖面分布模式分为递减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和不规则型4种,以递减型为主,占比59.38%。pH值和速效钾剖面分布模式均受复合环境要素的影响。【结论】根据植烟土壤pH值和速效钾主要剖面分布模式及可能形成原因,在施肥和土壤保育上需结合植烟土壤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缓解红树莓初冬低温冷害,通过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红树莓抗性的影响,明确MT对红树莓耐冷能力的作用及适宜浓度。【方法】以盆栽双季红树莓波尔卡为供验试材,在初冬降温时期,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0、50、100、150、200μmol·L-1),研究其对低温胁迫下波尔卡红树莓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褪黑素处理后的第5天时,150μmol·L-1MT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值最低;叶绿素a、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淀粉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最高。【结论】在低温胁迫下喷施150μmol·L-1MT可增加红树莓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并调节渗透物质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胁迫伤害,提高红树莓耐冷能力。  相似文献   
63.
以‘绿岭’核桃带芽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珍珠岩对其快速繁殖、瓶内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以期构建‘绿岭’核桃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瓶内生根和移栽驯化的完整体系,建立高效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腋芽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DKW+1.2 mg·L-1 6-BA+0.012 mg·L-1 K-IBA,培养30 d后初代苗高为31.48 mm;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DKW+0.6 mg·L-1 6-BA+0.010 mg·L-1 K-IBA,增殖系数可达5.31;最佳瓶内生根培养基为1/2DKW+15 mg·L-1 K-IBA,生根率51.85%;炼苗后移栽到培养土、珍珠岩(1∶1)+ABT 500 mg·L-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33%以上。  相似文献   
64.
针对笼养鸡舍环境下光照强度弱、作业通道内狭小导致机器人巡检时通道中心线检测困难的问题,该研究利用3D激光雷达对鸡舍通道中心线进行获取。首先通过机器人搭载的3D激光雷达对鸡舍作业通道信息进行采集,利用直通滤波、地面点滤波、体素滤波、统计滤波和平面投影对获取的3D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XOY平面上的点云数据。通过改变K-means聚类初始点选择方式和聚类函数对预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利用改进RANSAC算法对分类后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通道中心线。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平均耗时6.98 ms,相较于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平均耗时减少了29.40 ms,准确率提高了82.41%。该研究提出的改进RANSAC算法中心线提取准确率为93.66%、平均误差角为0.89°、平均耗时为3.94 ms,比LSM算法得到的平均误差角高0.14°,平均耗时减少6.15 ms。表明该研究提出的鸡舍通道中心线检测方法基本满足笼养鸡舍环境实时自主导航的需求,为巡检机器人在鸡舍作业通道内进行激光雷达导航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5.
东辽县农民如火如荼忙着备春耕,许多人争购新农机。足民乡解放村村民李明春,对刚买的农机爱不释手,还没到春耕,他已经迫不及待了,推着农机在村里跑来跑  相似文献   
66.
联合收获机喂入量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的喂入量信息,设计了基于割台传动轴扭矩的喂入量监测系统,并建立了喂入量预测模型。该监测系统主要由信息感知模块、车载终端和移动终端构成。信息感知模块包括扭矩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和GPS模块等;车载终端将采集信息本地显示并打包上传;移动终端实现了对联合收获机作业参数的远程监测。在建立喂入量预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基础上,对扭矩信号进行了双阈值滤波和低通滤波。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通信良好,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决定系数为0. 755。滤波方法能够有效地滤除噪声,滤波后预测决定系数提高至0. 85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联合收获机喂入量监测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7.
基于Web-GIS的多机协同作业远程监控平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对多机协同导航作业的实时远程监控,设计了基于Web-GIS的多机协同作业远程监控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数据收发、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显示和数据分析模块。其中,数据收发模块采用Socket技术实时接收多机位置和航姿等作业信息,并可以向车载终端发送远程控制命令。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接收到的作业信息存储到相应的SQL Server数据表中。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多机作业历史信息的查询,并以表格的形式将查询结果呈现在网页中。数据显示模块结合Web-GIS技术,通过与百度地图服务器进行实时交互,实现多机作业轨迹的可视化显示。数据分析模块实时分析处理多机位置和航姿信息,对各农机进行决策分析和任务调度,从而实现多机协同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平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实时显示多机作业轨迹和作业信息,并可以实现多机任务调度,从而满足多机协同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68.
为了准确分析联合收获机不同喂入量检测方法的精度,提出基于割台主动轴功率和倾斜输送器功率的2种喂入量检测方法。以河北冬小麦作为试验对象,以新疆3型联合收获机为试验平台,进行了喂入量检测系统田间试验。喂入量检测系统包括割台主动轴扭矩传感器、倾斜输送器动力轴扭矩传感器、割台主动轴转速传感器和车载工控机等。对2种喂入量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建立计算模型,将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割台主动轴功率的喂入量检测方法平均相对误差为19.6%,基于倾斜输送器功率的喂入量检测方法平均相对误差为16.1%。2种方法的检测精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田间应用需求,基于倾斜输送器功率的喂入量检测方法检测精度稍高。  相似文献   
69.
为向多台农业机械协同作业应用场景提供地图和导航服务支持,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农机多机协同导航服务平台,该平台由GIS服务和农机调度2个功能模块组成。GIS模块基于GeoServer和JavaWeb提供网页端地图服务,在显示农场地图、实时标注农机位置的同时,也提供多农机导航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功能;农机调度模块以路径规划算法和任务分配算法为核心,负责提供导航服务,在用户输入任务列表并调用服务的情况下,以GeoJSON格式返回各农机的任务分配以及路径规划结果。此外,为了筛选出满足平台需求且性能最优的算法,针对路径规划算法设计了算法性能对比实验,在导航距离近、中、远的3条路径上分别测试了基于A*、Bellman-Ford、Dijkstra、Floyd和SPFA 5种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并对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和最优路径长度进行了对比;针对任务分配算法设计了不同任务数量场景下的仿真对比实验,在任务数量为8、10、14、18的场景下分别测试了基于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任务分配算法,并对两者的执行速度和最优路径长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Dijkstra算法的路径规划算法在结果最优的前提下执行速度最快,平均单次执行时间为0.25ms。基于遗传算法的任务分配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多机协同的路径代价,相较于随机生成的工作序列,路径代价减少50%~54%;相较于基于蚁群算法的任务分配算法,农机最佳路径长度减少19%~36%,执行时间减少51%~66%,平均执行时间在1s以内。开发的多机协同导航服务平台通过使用Dijkstra算法和遗传算法分别进行路径规划和任务分配,能够基本满足多机协同作业的实时性需求。  相似文献   
70.
太行山是京津冀晋豫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最大的集中连片国家级贫困区。因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政治地位和生态意义,各级政府多年来非常重视对太行山的综合开发治理。为了给太行山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总结了近40a来河北省太行山综合开发治理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辨识了太行山片麻岩区的景观生态经济资源特征是旱、薄、蚀、穷、低;构建蓄、集、整、改、排标准化治理工程技术体系;创建了3种山地生态经济林高效治理模式,即生态林、观赏林、经济林立体配置的生态经济林旅游模式——前南峪模式,生态林和经济林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林模式——富岗模式,丘陵区果草畜立体发展的经济林循环模式——绿岭模式;开发了优质核桃、苹果和板栗等特色经济林产业标准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