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80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运用生物能量学模型预测草鱼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不同生长阶段草鱼生长性能、饲料需求量和污染排放量,提高草鱼投喂管理水平,本研究运用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长率(DGC)、日均增重(ADG)和热积温系数(TGC)等生长模型计算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并通过计算定期采样中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最小残差平方和法选出最优生长模型。饲料需求模型通过估算鱼类消化能需求量决定,根据能量收支原理,通过计算鱼体储积能(RE)、基础代谢能(He E)、摄食热增能(Hi E)以及尿液和鳃的代谢能(UE+ZE),来估算草鱼的消化能,再根据所用饲料的消化能含量来确定草鱼对饲料的需求量。草鱼污染物排放主要采用营养物质平衡法计算。在模型验证时,以粗蛋白分别为33%、28%、23%的饲料投喂不同生长阶段的草鱼,将草鱼体质量和饲料系数(FCR)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生长模型(SGR、ADG、DGC)相比,调整后的TGC模型能更精确预测草鱼的生长情况;草鱼体质量和FCR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显著相关;每生产1 t鱼(体质量为0.5~2 500 g),其消化能需求量约为1.55×107 k J,消耗1 t饲料或生产1 t鱼所排放的总固态污染物分别为440和623 kg。研究表明,该复合性营养模型可以有效地估计实际养殖中草鱼生长、饲料需求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有望为草鱼差异化上市、节省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以及养殖场的污染评价提供有效的预判工具。  相似文献   
22.
种青养鱼模式下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究种青养鱼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的影响,随机选取以种青喂草为主养殖模式下养殖的草鱼(生态草鱼)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的草鱼(饲料草鱼)各16尾,测定其肌肉系水力和质构特性指标,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肝体比和空壳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肌肉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显著低于饲料草鱼,冷冻渗出率不显著地低于饲料草鱼,失水率不显著地高于饲料草鱼,p H值无显著性差异;肌肉的硬度、弹性、凝聚性、胶黏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草鱼,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P和Fe含量均显著高于饲料草鱼,Mg、Mn和C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饲料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85%和6.27%。生态草鱼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07,而饲料草鱼为77.29,饲料草鱼略高于生态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均含1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花生四烯酸(ARA)、亚油酸(LA)、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硬脂酸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而花生五烯酸(EPA)+DHA含量分别为8.95%和10.70%,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与饲料草鱼相比,生态草鱼具有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和矿物元素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以多菌灵为对照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菌核萌发的毒力,研究了常温下两种药剂对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及多菌灵对灰葡萄孢不同生育阶段菌体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增强;分生孢子对药剂最为敏感;温度对药剂对菌丝毒力的影响最显著;多菌灵对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均高于纳他霉素。供试药剂对菌株产孢时间和菌核产生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多菌灵可显著刺激菌株产孢和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24.
链霉素不同施用方法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鹏  朱三荣 《植物保护》2008,34(4):151-153
为探索烟草青枯病的高效防治体系,本试验研究了农用链霉素不同施用方法和施用频次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灌蔸有利于控制青枯病的发病率,药签插茎与灌蔸相结合的方法其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施药60 d后其最高防治效果达49.02%,且比单独灌蔸处理的防效增加24.22%。  相似文献   
25.
杂交鲟和匙吻鲟HSP70 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法从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schrencki)和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肝脏RNA克隆获得HSP70基因的全长cDNA(HSP70 cDNA)。所测定的HSP70 cDNA序列与NCBI/GenBank上登载的鲫(GenBank No.DQ872648)同源性最高,杂交鲟和匙吻鲟分别达96%和98%,杂交鲟HSP70序列为382 bp,匙吻鲟为334 bp。将杂交鲟和匙吻鲟与其它脊椎动物HSP70氨基酸序列用DNAstar软件进行相似度比较,鱼类与哺乳动物、两栖类非洲爪蟾之间HSP70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平均值分别为86.2%和86.8%。鱼类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大,平均为93.8%,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以HSP70核苷酸序列为分子标记,用MEGA4软件中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12个物种HSP70系统发育树,识别出3个大的单系类群:杂交鲟、匙吻鲟、团头鲂、鲫、鲤、斑马鱼聚为类群一(bootstrap 96);虹鳟和大西洋鲑聚为类群二(bootstrap 100);人类和褐家鼠类聚为类群三(bootstrap 89)。  相似文献   
26.
利用大沽河流域7个地表水监测点2006年监测数据,引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地表水状况,得到各污染指标排序:氟化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水质监测点对应的蔬菜种植区的种植面积及人口等调查数据,分析了9个水质指标与蔬菜种植方式及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对地表水质硝酸盐氮的影响差异较大,表现在设施栽培面积与硝酸盐氮指标关联性最大,而露地栽培面积与硝酸盐氮指标关联性较小。设施栽培面积、习惯种蔬菜村庄数和乡村人口数对地表水质挥发酚指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7.
遮光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采用人工遮光处理,研究了弱光胁迫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吐丝期遮光处理导致玉米生长发育迟缓,吐丝期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和雌穗长、雌穗粗、雌穗鲜重等穗部性状均下降,可见花丝数减少;成熟期,穗部性状除千粒重增加,其余均降低。紧凑型品种浚单20对遮光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平展型品种豫玉22。  相似文献   
28.
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与各波段光谱特征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除分蘖期与叶绿素b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各生育期在430-700 nm叶绿素含量与各波段光谱特征均达到显著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了510-520、520-530、530-540、540-550、550-560、570-580 nm几个可见光波段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了760-770、750-760、740-750、730-740 nm近红外波段的信息。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水稻叶片叶绿素进行分析得出的敏感波段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9.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酿酒酵母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先对酿酒酵母菌体干质量培养的重要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H、菌龄4个重要影响因素,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设计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建立以酵母菌体干质量为响应值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模型得出酿酒酵母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3.5℃、培养时间71.5 h、培养基初始pH=6.5、菌龄12 h。在最优培养条件下酵母菌体干质量达到(29.70±0.04)g/L,较优化前提高了33.12%。  相似文献   
30.
选择草鱼主养池塘为研究池塘,分析架设生物浮床的池塘中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池塘养殖试验时间为180d,试验期间测定草鱼和团头鲂生长指标,并利用生化分析和物性分析方法测定肌肉营养成分、系水力和质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塘的草鱼和团头鲂的终末体质量高于对照池塘的养殖鱼类;试验池塘2种鱼的肥满度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空壳体质量比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池塘草鱼和团头鲂的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的鱼类肌肉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粗脂肪含量都高于对照池塘,在草鱼中差异显著,团头鲂差异不显著;试验池塘草鱼水分显著低于对照池塘,团头鲂水分和2种鱼灰分都没有显著差异。肌肉的质构特性分析表明,试验池塘草鱼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草鱼回复性和凝聚性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团头鲂肌肉弹性显著高于对照池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