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3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52篇
  31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31.
为明确4种不同类型喷雾助剂对吡虫啉5种剂型的增效效果,测定了助剂与农药混用后药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干燥时间、扩展直径与叶面持留量,之后根据上述试验结果,选择增效作用较好的2种助剂与吡虫啉各剂型混用,对枸杞木虱进行大田防效试验,最终得到喷雾助剂与农药剂型的最优搭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喷雾助剂可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接触角与干燥时间,增加药液在枸杞叶片上的扩展直径与叶面持留量。其中,强力源对5%吡虫啉SL、70%吡虫啉WP的增效效果较好,矿物油对5%吡虫啉SL、70%吡虫啉WG的增效效果较好,迈润与步锐丝效果相对较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强力源分别与70%吡虫啉WP和5%吡虫啉SL混用防治枸杞木虱,药后7、10 d的防效较好。表面活性剂类助剂强力源可有效改善5%吡虫啉SL、70%吡虫啉WP药液物理性能,增加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并有效防治枸杞木虱,故生产上推荐使用该搭配。  相似文献   
732.
摘要:以生长势强、果肉质厚且脆甜、果形大、灯笼形、4心室、抗疫病、低温弱光下坐果能力好等为育 种目标,采用单株单果选择法,选育出彩椒新品种彩椒黄丰。表现中熟,株型紧凑,株高中等(85 cm),侧 枝较多(株幅75 cm),叶片卵圆形,绿色,始花节位第8~9节;果实灯笼形,3~4心室,果面光滑,由深绿 色转金黄色,味甜质脆,果纵径10.5 cm、横径8.2 cm,果肉厚0.51 cm,单果质量150.2 g;田间调查较抗疫病和 病毒病。适宜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733.
为探索慢性应激与圈养林麝球虫感染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四川九药林麝繁育中心采集的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卵进行检测,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虫卵进行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并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年龄、参配对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的影响,以及年龄、参配及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与球虫感染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和参配的交互作用对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影响显著,3岁龄参配个体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显著低于6岁龄参配个体,其余3组间差异不显著。宿主年龄和参配对球虫感染强度无影响,但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对球虫感染强度影响极显著(GLMs, P < 0.01)。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和球虫感染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 = - 0.502, P < 0.01),3个浓度组之间球虫感染强度差异极显著(P < 0.01)。慢性应激会增加林麝寄生虫易感性,应激强度与寄生虫感染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议麝场不要选取3岁龄个体作为种麝,并减少人为刺激或扩大每个林麝个体的活动空间来降低林麝的应激反应,加强林麝的健康管护。  相似文献   
734.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 360 km2,最小水面约26 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 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 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 281 km2,消落区面积6 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 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 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 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5.
该文主要浅析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发展情况,智慧农机的优势及主要特性,智慧农机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以及智慧农机装备的应用途径等等,切实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36.
[目的]硫元素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第四大营养元素。本文旨在探究低硫处理对苗期大豆的影响,筛选耐低硫和低硫敏感的大豆突变体。[方法]以突变体群体为研究材料,在不同硫水平下连续处理大豆幼苗10 d后测量表型,以10个指标为依据评价大豆突变体对低硫的耐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各突变体的根长、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在缺硫处理下均极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在缺硫处理下均降低,而根干重略有增加。所有性状均具有较高遗传率,其中以倒2叶(新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new值)的遗传率最高。缺硫改变了部分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基于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筛选了一批与低硫耐性相关的大豆突变体资源。[结论]低硫影响苗期大豆的生长,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可作为苗期大豆对低硫耐性的评价指标,基于这2个指标筛选出表现稳定的6个耐低硫突变体和4个低硫敏感突变体。  相似文献   
737.
生物质直燃发电是目前应用最广、规模最大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然而由于生物质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多变、燃烧不稳定,使得发电量难以准确预计,这为电网调度、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参数优化BP神经网络的生物质发电量预测模型。从生物质电厂收集发电量以及物料参数、锅炉参数、汽机参数、环境参数等实际生产数据,采用平均影响值分析、相关分析和互信息分析对发电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选择,并利用电厂实际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影响因素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误差大幅度降低,其中互信息分析优化效果最佳,平均预测误差从未优化模型的4.59%降至0.66%,且进一步优化神经网络参数后,平均预测误差降至0.50%。  相似文献   
738.
“Ty191”是以S11为母本,TS30为父本的中早熟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该品种果实粉红色,正圆形,单果质量约250 g。维生素C含量18.8 mg·(100g)-1,β-胡萝卜含量207μg·(100g)-1,总酸含量5.23 g·kg-1,可溶性糖含量6 g·(100g)-1,糖酸比11.47。色泽亮丽,红果,口味酸甜,抗裂果,质地硬,耐储运。含纯合Ty1和Ty3抗性基因,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兼抗烟草花叶病毒病、枯萎病、叶霉病、根结线虫。耐热性强,适合于早秋、早春日光温室和大棚越夏栽培。202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认定,登记编号为GPD番茄(2020)150247。  相似文献   
739.
房凯  李凯  臧东年 《农业工程》2017,7(6):106-108
借助遗传算法,在传统的计算模型基础上建立两个非线性规划模型,第1个模型计算收缩水深,判定是否需设置消力池,第2个模型计算消力池深度。通过模型计算,和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结果一致,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40.
分析了林木采伐限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阐述了提出建议的原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