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贝壳和甲壳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资源之一。贝壳粉碎后即可用作饲料添加剂;甲壳经过酸、碱处理后提取出甲壳质,可用作含乳清饲料的添加剂,能改善动物对乳糖的消化能力。根据国外专利,下面介绍一下贝壳粉和甲壳质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一、蛋壳强化饲料添加剂在普通的蛋鸡饲料中大多采用石灰石作为钙质添加剂,这种石粉添加剂对于提高蛋壳强度是有效的。但是,蛋鸡摄入的钙中未被身体吸收的部分钙却会引起产蛋率下降。日本石山雅右研制的一种蛋壳强化剂可以避免上述问题。这种添加剂是由牡蛎壳粉、氨基酸、动物油脂、紫苜蓿、维生素和磷酸镁组成的。牡蛎壳粉为蛋壳提供钙源,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蛋白激酶B (Akt)在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应答细菌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PCR技术对许氏平鲉Akt基因(SsAkt)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特征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健康许氏平鲉各组织和细菌胁迫后肾脏、血液和肝脏中SsAkt 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SsAkt的开放阅读框(ORF)的长度为1 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80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64。SMART分析显示,SsAkt蛋白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3个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和2个磷酸化位点。同源比对发现,SsAkt与鱼类的同源性较高,与尖嘴鲈(Lates calcarifer)的相似度最高,为99.37%。组织表达分析显示,SsAkt在许氏平鲉健康组织(血液、鳃、肝脏、肌肉、肾脏、脾脏、肠、脑和心脏)中均有表达,在肾脏、脑和血液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许氏平鲉响应细菌胁迫的表达结果显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感染后,SsAkt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后,SsAkt在3种组织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趋势:在肾脏中,SsAkt的表达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再下降,而在血液和肝脏中的表达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以上研究表明,SsAkt响应了外源微生物对许氏平鲉的胁迫,在抵御外源微生物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许氏平鲉的免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从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喉头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某蛋鸡场患鸡喉头和气管等组织分离到一株病毒。该分离毒无血凝特性,应用检测ILTVTK基因的PCR能从分离毒中扩增出大小为42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收录的ILTV不同毒株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结果初步表明该分离毒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命名为ILTV-FJ)。  相似文献   
94.
甘蔗联合种植机的施肥机构,由于耗能较大,通常使用拖拉机液压输出系统作为动力源。为了准确分析出施肥机构液压系统的性能,提出运用AMESim和ADAMS联合仿真技术的方法:首先,通过ADAMS建立施肥机构动力学模型,运用AMESim建立液压系统模型;最后,通过两者的联合技术来实现对甘蔗种植机施肥机构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5.
日本的栽培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渔业”这个名词是日本在1963年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用人工孵化的方法孵化并培育鱼类、甲壳类、贝类等苗种后,再将苗种放流到大海中,利用天然饵料,长大后再进行回捕。  相似文献   
96.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猪群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1500头猪群管理的研究.以猪日龄为核心,观察体重范围、平均体重、日增重、饲喂天数、日采食量范围、日均采食量、阶段采食量、累计采食量、料重比、累计料重比等,建立了一套猪群生长状况动态模型,包括:(1)建立了猪体重(y)与日龄(X)模型为y= 0.7589x-19.883(P^2= 0.9937),(2)建立了猪增重(y)与日龄(x)幂指数关系模型为y= 1.0395x^0.5051(P^2= 0.8854),(3)建立了日均采食量(y)与日龄(x)模型为y= 0.0235x-0.3343(P^2= 0.9917),(4)建立了猪料重比(y)与日龄(x)线性关系模型为y= 0.022x + 0.4278(P^2= 0.9885)等,作为理论值,判别特定日龄下猪生长状况.当猪体重、猪增重、日均采食量、猪料重比实际值低于理论值时,必须寻找原因,加强猪的管理.对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1500头猪群,60~77日龄生长阶段的日均采食量观察,可以看出在60~65日龄发酵床猪日均采食量低于理论值,表明发酵床养殖初期,猪还有个适应过程,到了70~75日龄发酵床猪日均采食量高于理论值,表明猪已适应发酵床养殖,特别在75 日龄发酵床猪日均采食量提高21%,表明发酵床养猪更加有利于猪的生长.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殖猪群的主要病害有:皮炎(痘状斑疹)、拉稀(消化道疾病)、咳嗽(呼吸道疾病)、僵猪(营养不良)、眼病(眼结膜炎)、外伤(拐脚),未发现烈性传染病.从发酵床养猪发生的病害看,整体发病情况比较低,各种病害的发病率不超过10%,治疗的难度也不大,只要加强垫料管理,注意喂食,保障水质干净,许多的病害可以自愈.  相似文献   
97.
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基因,分析σC蛋白的抗原性。根据已登录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NP03株S1基因序列,针对σC基因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该基因,并将此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30a (+)上,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 pET-NDRV-σC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1.0 mmol·L -1 IPTG 37℃诱导表达。结果显示,RT-PCR扩增得到966 bp的目的片段;表达产物经 SDS-PAGE分析,获得了与预期相符的约41.3 ku的条带,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 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与 NDRV 阳性血清发生反应。本试验首次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NDRV σC蛋白,并证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98.
随着免耕技术以及大田定向喷雾等技术在国内的推广,草甘膦、百草枯等灭生型除草剂由于其具有杀草谱广、防效突出的优点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多年连续使用这些除草剂造成草相在人为压力下加速演替过程,致使多种抗性杂草的泛滥。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的马齿苋与铁苋菜在连年使用草甘膦的地块已经成为优势草种。而二苯醚类除草剂普遍对马齿苋和铁苋菜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实践中大家开始摸索着推广草甘膦与乙羧氟草醚的混用技术。而且在实践中有人注意到一个问题,铁苋菜某些亚种使用草甘膦效果很不理想,在铁苋菜较大时单用乙羧氟草醚也难收到较好效果,但是在两者混用时却收到了较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在荆州公安地区有人用乳氟禾草灵与草甘膦混配发现对铁苋菜(当地称”茶叶草”)效果更优。也有人认为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吸收需要一定时间,而二苯醚类除草剂如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等都是触杀作用为主的除草剂,光照下迅速起效,破坏和杀死植物组织,不利于草甘膦的吸收和传导,两者混用应当降低了草甘膦的防治效果。与实践经验相悖。我们用药时又应当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99.
微生物发酵床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单栏同期养殖育肥猪1500头,因猪群过大,管理难度很大。由于猪个体大小、健康、抗病、竞争能力的不同,取食、饮水、运动、睡卧、争斗等行为难以观察,无法分类管理,造成小猪更弱,弱猪更不健康,病猪漏治,引起猪群体管理的缺位。作者设计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育肥猪群管理隔离栏结构,提出猪群渐进分栏管理方法,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猪群管理隔离栏分成8个区域,其中位于微生物发酵床的两侧4栏作为隔离栏,主要功能是用于隔离病、弱、小、差的猪。主体栏分割为4个渐进隔栏,分别隔离大小不同的育肥猪。在管理上,利用渐进隔栏对不同类型的猪进行分类管理,将大小相同的猪归到同一栏,将病、弱、小、差的猪归到隔离栏,动态地管理不同类型的猪。待育肥猪长至75kg左右,猪群的健康状态稳定,可以打开所有的栏门,让各栏贯通,猪群有更大的运动空间。利用这一方法,可提高病猪的治疗能力,促进弱猪的康复能力,提升同期猪群的管理水平,为微生物发酵床育肥猪大栏养殖系统健康运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