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以烤烟品种CY9504、YH05、南江3号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现蕾、初花、盛花打顶处理及打顶后留杈,探索了不同时期打顶对填充型烤烟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Y9504现蕾打顶,产量最高.YH05盛花打顶,产量最高.南江3号盛花打顶,产量最高.CY9504、YH05、南江3号不同时期打顶处理的中部叶还原精含量、钾含量、氯含量都处优质烟叶水平,烟碱含呈、总氮含量比优质烟叶稍低,适合填充型烟叶的工业需求.  相似文献   
112.
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稿源外流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优质稿源主要是流向专业期刊和国外期刊。分析造成优质稿源外流的主要原因,并从政府和编辑部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3.
为解决羊肚菌生产中存在的产量、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明确羊肚菌发生与土壤环境的关系,选取一处连续3 a自然发生羊肚菌的人造林场,测定并分析了该地羊肚菌发生处不同距离(0、50、100 cm)不同土层(0~5、5~10 cm)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0~5 cm土层,与羊肚菌未发生处相比,羊肚菌发生处土壤pH值较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较高;羊肚菌发生处上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下层土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羊肚菌发生地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4.
高产优质专用型皮燕麦品种乐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产优质专用型皮燕麦品种乐珍的选育方法及表现,分析了其创新点,并简单提出了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以艳花独蒜兰(Pleione aurita)、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和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的休眠假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贮藏期间独蒜兰芽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变化,为独蒜兰属植物的低温贮藏提供参考。【方法】将3种独蒜兰贮藏在(4±1)℃条件,在0、30、60、90、120 d时测定新芽长度、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结果】3种独蒜兰假鳞茎在(4±1)℃低温冷藏60 d后芽开始伸长。艳花独蒜兰假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处理120 d时出现显著降低,POD活性在30~60 d时呈现明显下降,90~120 d再上升。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假鳞茎可溶性蛋白呈增加趋势,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POD活性在0~30 d时明显下降,30~60 d呈上升趋势。【结论】艳花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落叶休眠假鳞茎在(4±1)℃条件贮藏60 d后可进行栽培,POD活性的降低有利于三者新芽的萌动。  相似文献   
116.
为适应燕麦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采用皮、裸燕麦两个物种多亲本渐进式杂交技术,以系谱法选育出高产、抗旱、高抗坚黑穗病、适应性广、β-葡聚糖含量高的裸燕麦新品种坝莜14号。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坝莜14号平均产量3 150.07 kg/hm2,比对照坝莜1号增产25.10%,比坝莜3号增产19.46%;品质检测结果显示,籽粒蛋白质含量13.63%,粗脂肪含量9.89%,粗淀粉含量60.32%,β-葡聚糖含量4.98%(3年平均值);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参试品种中坝莜14号干旱条件下产量最高;坚黑穗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达高抗。  相似文献   
117.
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香菇传统栽培过程中的木屑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果木废弃物,试验选择香菇‘K5’作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每种基质设3个氮含量处理水平,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基质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果木屑均可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其中枣木C配方和桑木A配方生产的香菇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但是以桑木做栽培基质生产的香菇,头潮菇结束后菌棒便开始萎缩,不利于后期出菇。枣木C配方生产的香菇,其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使用枣木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多年来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遗传改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遗传评估工作开展较少。为加快西门塔尔牛的遗传进展,本研究通过对西门塔尔牛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评定、遗传趋势的分析、组建核心群并对比总性能指数(total performance index,TPI)选择和单性状选择的差异,旨在为今后制定和优化适合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的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974—2014年出生的 2 495头西门塔尔牛母牛生产性能记录、DHI测定记录、成母牛体重及外貌鉴定记录为研究对象,运用DMU软件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对305 d产奶量(305MY)、乳脂率(MFP)、乳蛋白率(MPP)、乳糖率(MLP)、总固体(TS)、体细胞数(SCS)、成母牛体重(MCW)和外貌评分(TC)性状进行方差组分和育种值估计,并对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成母牛体重性状进行遗传趋势分析,最终通过总性能指数公式对该牧场种公牛进行遗传评价及筛选核心母牛群。【结果】 西门塔尔牛305MY、MFP、MPP、MLP、TS、SCS、MCW和TC的遗传力分别为0.39、0.15、0.12、0.12、0.32、0.09、0.60、0.19,305MY、TS和MCW属于高遗传力(h 2>0.3),MFP、MPP、MLP和TC属于中等遗传力(0.12<0.3),SCS属于低遗传力(h 2<0.1)。对西门塔尔牛各性状遗传趋势进行分析,1974—2007年间305MY性状遗传趋势变化不明显,2008—2012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74—2006年间MFP和MPP这两个性状遗传趋势略呈下降的趋势,2007—2013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74—2000年间SCS性状的遗传趋势呈上升趋势,2001—2012年间遗传趋势总体呈下升趋势;1974—2007年间MCW性状的遗传趋势上下波动较大,2008—2011年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中国西门塔尔牛总性能指数公式对种公牛、大群母牛群和在群母牛群进行育种值排队,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公牛TPI值为552.45,排在前10位的公牛平均TPI值为 383.41,从在群母牛中筛选出100头核心母牛群平均TPI值为214.91,100头核心群母牛305MY、MFP、MCW和TC表型值均值分别为7 095.10 kg、4.13%、696.53 kg和76.73,与在群母牛群平均表型值相比要高。通过对比不同分组305MY性状选择、MPP性状选择和TPI选择各性状育种值的差异,得出TPI选择要优于单性状选择。 【结论】 近年来西门塔尔牛305MY、MPF、MPP和MCW育种值明显增加,SCS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证明对西门塔尔牛选育及遗传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比较TPI选择和单性状选择的差异,证明了在生产实践中综合选择指数更实用,牧场可加大TPI值高的种公牛的使用程度,并以100头核心母牛群为基础,扩群,通过选择优秀的公牛进行繁育、扩群,从而达到提高全群西门塔尔牛生产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9.
18种猴头菇菌丝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优化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工厂化栽培的培养条件,筛选优良菌种,本试验选择18种不同来源的猴头菇菌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菌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猴头菇菌种的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3号(猴头1)和17号(雪梅猴头)这两个菌种的猴头菇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较好,其菌丝浓密、均匀,长势评分较高,平均生长速率较快,母种达到0.90 cm·d~(-1),原种达到0.79 cm·d~(-1),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也较高,母种、原种的生长指数分别达到了4.42和3.44。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13号(猴头1)和17号(雪梅猴头)可考虑作为猴头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