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香蕉叶斑病是一种毁灭性香蕉真菌病害和典型的土传病害,属于常发性重要病害。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国外香蕉叶斑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为我国科学合理地防治香蕉叶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采用改进的盐析法提取了藏獒血液基因组DNA,并对RAPD扩增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改进的盐析法所提取的藏獒基因组DNA完整、无降解,完全可以满足RAPD分析的需要;20μL的最佳扩增体系组成为2.50 mmol/L Mg2+、0.60 mmol/L dNTP、50 ng模板DNA、1.25U Taq酶和0.3μmol/L随机引物,最佳退火温度为36.5℃。  相似文献   
43.
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最适密度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探寻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粤引85-38在广东的最适栽培密度,完善其商品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比较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株距分别为18、20、22、24、26、28cm)粤引85-38的不同产量和商品薯率,发现其在广东冬种的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距20~24cm。  相似文献   
44.
粤油200 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粤油187×粤油92)F1 为母本,(粤油320- 26×粤油92)F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88- 1990年参加全国南方片花生品种区域试验(抗病组),平均产量308415kg/hm 2,比CK1 粤油92 增产1732% ,比CK2 粤油116 增产4726% 。在人工接种试验中,青枯病发病率为66% 。1997 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5.
广东冬种马铃薯不同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不同肥料的肥效,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研究了不同肥料种类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国巴斯夫公司、广东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的马铃薯长效专用肥比普通复合肥增产17.3%、9.1%,商品薯率提高了11%、6%,每667m2增加收入671.7和372.0元,具有显著增产增效作用,可以在马铃薯作物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红茂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茂草生物碱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生物碱具有抗菌、抑菌、抗溶血和改善微循环、对中枢和平滑肌有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对心肌细胞和小鼠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红茂草的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以K1荚膜大肠杆菌DE058(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为宿主菌,从鸡粪中分离烈性噬菌体PNJ1809-36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将噬菌体PNJ1809-36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最佳MOI测定、一步生长曲线测定、温度和酸碱耐受性测定、体外裂解能力测定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来研究该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结果显示:噬菌体PNJ1809-36能够形成清晰透明的噬菌斑,其电镜照片显示为具有收缩尾部的肌尾科噬菌体;宿主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噬菌体能够特异性裂解具有K1荚膜的大肠杆菌;最佳MOI为0.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潜伏期为10 min,爆发期为40 min;噬菌体PNJ1809-36在40和50℃下存活良好,60℃ 30 min可使噬菌体完全失活;噬菌体在pH3~11之间均可存活,最适pH为6;体外裂解试验表明,该噬菌体可在6 h内完全抑制宿主菌的生长。经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噬菌体PNJ1809-36基因组全长为152 343 bp,GC含量为39.11%,含有277个开放阅读框(ORF),11个tRNA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早期发现的K1特异性的短尾噬菌体(如K1F、K1E)的同源性较低,而与噬菌体nepoznato、PVP-SE 1和phAPEC8等K1特异性噬菌体同源性较高,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0%。噬菌体PNJ1809-36是一株特异性识别K1荚膜大肠杆菌的烈性噬菌体,属于肌尾科噬菌体新的系统发育分支。其针对K1荚膜的特性,提示该噬菌体在鉴定K1型大肠杆菌和治疗K1型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方面存在潜力。  相似文献   
48.
李一 《农业考古》2008,(6):223-225
生发流传于重庆及周边地区的缙云山养生文化宗源于轩辕黄帝时期,成熟于五代.缙云山养生文化蕴涵着厚重的人文精神,呈现出共存互融、适应时代发展的显著特性.  相似文献   
49.
花生新品种粤油1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粤油14是以粤油116、印度花皮、汕油27、汕油71和湛油12等优良品种资源为亲本,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广东省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抗锈病、叶斑病和青枯病,适宜华南花生产区水田及旱地轮作,栽培上应注意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及时除虫和合理灌溉等。该品种于2003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0.
以辽宁省传统易旱区朝阳市建平县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内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显著抑制了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叶面积的扩展,抑制程度与亏缺程度有关,抽穗期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他时期可适当进行水分亏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